大家好,最近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中国各省人口排名2022最新排名不是很理解。然后还有一些网友想弄清楚全国各省人口排行榜2021,句子百科小编(www.sws100.com)已经为你找到了相关问题的答案,接下来和我们一起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顶端新闻记者 白刘阳 郭爽 特训生 单天瑞 张玉静/文、图
9月27日上午,2022数字经济峰会暨新基建创新发展大会在郑州召开。
会上,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发布了《中国新基建竞争力指数报告(2022)》。数据显示,在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上,河南省排名中部第二位,全国第九位。
河南综合竞争力指数挤进全国前十
据了解,该报告由河南省发展和改?委员会联合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评价体系上主要从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3个一级指标,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等12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
报告显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基础和基建基础较为雄厚,相于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多个指标上均有较大领先。
其中,东部地区除经济实力较差的海南省外,其余地区均属于第?、第二梯队。中部地区的湖北省、河南省和安徽省在第?梯队,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或接近均值,江?省、湖南省和山西省在第三梯队。
西部地区只有四川省和重庆市进入第二梯队,并且多个?级指标得分高于全国平均值。东北地区只有辽宁省在创新基础设施?级指标上高于全国平均。
报告显示,中部地区各省市积极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优化?产经营环境,进行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为东部地区的建设提供了产业?撑。
值得一提的是,新型基础设施竞争?指数得分排名中,湖北省、河南省表现较好,排名前列;河南省、安徽省融合基础设施和湖北省创新基础设施表现突出,挤进全国前?。
5G基站、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河南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表现亮眼
在通信基础设施方面,河南省5G 基站达到 10.92 万个,居全国第 5位,5G 终端用户达到 1819.7 万户,居全国第 3 位。
截至报告期内,河南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达到 1820G,互联网宽带接?端?达到4934.5 万个,均居全国第 6 位;开通窄带物联网(NB-IoT)基站 3.5 万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和人口密集行政村全覆盖。
在新技术基础设施方面,2021 年河南省获批建设国家新?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挂牌成立了嵩山实验室,建设了 52 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培育了郑州航空港??智能研究院等?批新型研发机构,引进了 600 ?以上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才队伍,形成了信?捷安、宇通客?、国?光电、金惠等??智能研发和应?企业集群。
融合基础设施方面,河南省在新旧动能充分释放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资源、产业等?较优势,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排名靠前。
在智慧能源基础设施??,河南省建成能源?数据应?中?,覆盖煤、电、油、?、新能源以及其他多品类数据体系,上线运?了河南省智能充电服务平台,充电桩互联互通超过 3.3 万个。
在智慧医疗??,河南省加快全?健康信息平台优化升级,设置了省??医院互联智慧健康服务院、郑州?学第五附属医院互联?医院等 13 所互联?医院,建成郑州?学第?附属医院我国?个连?覆盖的 5G 医疗实验?。
在?业互联???,河南省积极推动?业互联?发展,中信??矿?装备等 8 个?业互联?平台?选国家?业互联?试点示范项?。
在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河南移动在郑东新区智慧岛建设智慧交通项?,推进 5G+?动驾驶、5G+??机巡防、5G+??巡检船、5G+巡防机器?、5G+AR 眼睛巡检等多种智能化技术创新应?,实现了“?陆空”?体化场景的 5G 应?覆盖。
在产业技术创新基础上,中部各省围绕??平科技???强,着?打造“根技术”创新?地,以科技创新推动换道超?,截? 2021 年底,江?省 31 家、??省 31 家、湖南省 62 家、湖北省 75 家、河南省 88 家、安徽省 96 家企业?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名单。河南省新建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双创载体 684 家,获国家科技奖励 98 项。
郑州市排名省内第一
除全国数据外,报告还专门列出了河南省内各地市排名情况。
根据报告,在新型基础设施竞争?指数结果上,郑州市以 92.57分遥遥领先,洛阳市以 83.76 分位列第 2,头部优势明显。其余省辖市均在 80 分以下,且从新乡市(排名第 4)?漯河市(排名第 17),得分都?较相近,差异不?。
在发展建议上,报告对河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四点建议:
首先是抓住机遇,统筹规划河南新基建发展。报告提出河南省要建?部?、省市县协同联动机制,在项目用地、公共区域开发、公?设施配套、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服务。
其次,因地制宜,针对性布局区域发展策略。河南省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展不均衡,各地市新基建发展要顺应当地产业发展基础和基础设施发展?平,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发展?标和策略。
第三,要素?撑,加?投?确保项?落地。从技术要素、?才要素、数据要素三个主要方面入手,确保项目实实在在落地。
最后,打造?态,补强基础营造创新?态。推进?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产业创新基地等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设置新基建专项基金或者配套基金等方式,加大对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同时要坚持严格项?遴选机制,有规划、有步骤推动创新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qukuai/58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