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最近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诸葛亮留下的13个预言不是很理解。然后还有一些网友想弄清楚诸葛亮留下的13个预言是什么,句子百科小编(www.sws100.com)已经为你找到了相关问题的答案,接下来和我们一起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赤壁之战自古以来,一直为文人们津津乐道。
对此,李白有诗曰: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胡曾也有诗曰:
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对于这场战争,他们提到更多的则是周瑜,对于诸葛亮这些诗人却是很少提起。
话说,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军与孙刘联军隔着长江对峙。曹操派人把所有船只都用铁索连在一起,然后,积极训练水军,随时准备渡江,将对岸只有几万人的孙刘联军一举拿下。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孙刘联军肯定不能坐以待毙。
孙军里的一名大将黄盖说:“这种状况,适合用火攻。”只是,当时正值冬天,吹的是西北风。曹操在长江的西北方,而孙刘联军却在东南方。这就是说,放火的话,大火不会烧到曹军,火势反而会蔓延到联军的船上。所以,大家都觉得,黄盖的想法虽好,却欠了东风。
但是,眼看曹军的人越来越熟悉水性,情况越来紧急,不能再等了。孙刘联军正慌乱之际,诸葛亮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懂得控制天气,能借到三天的东南大风。周瑜半信半疑,反正暂时没有别的法子,就随你折腾吧,他负责安排手下将领去筹备其他事项。
诸葛亮果然神机妙算,公元208年十一月二十日甲子之日,夜晚的三更时分,大概是现代的凌晨十二点吧,长江水面果然吹起了东南风。东风真的来了,孙刘联军立即出发,点燃了十艘战船,这些船被东南风推动着,冲进了曹军的战船。
大火被风吹得越烧越旺,曹军中大量的人马逃脱不及,不是被烧死,就是被淹死。周瑜趁机率军,杀入曹营,曹操自知已经是败局,无法挽救,只好从华容道撤退。这就是赤壁之战,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数胜出多数的战役。
而其中关键的“天时”这个有利条件——东风,诸葛亮到底是怎么借来的呢?
我们先说说十一月二十日甲子之日是什么日子。原来,这一天,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冬至:一年当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白天最短”是因为太阳日照的时间最短,虽然,古代人没法深究冬至出现的原因,不过,为了方便安排农耕,他们早就留意,总结,记录下了全年中各种重要的气候变化,冬至,就是其中一个。
秋冬以后,长江一带的确都在吹西北风。不过,在冬至的那一天,白天的时间最短,也就是过了这一天,白天会慢慢加长。风向也会有所变化,从西北风,变成东南风。诸葛亮就是留意到了这一点,但是,他没有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反而深思熟虑,上演了一场借东风的戏码,企图提升刘军在孙刘联军中的地位。
不过,就算是诸葛亮学识渊博,他到底也不是预言大师,所以,即使到了二十日那天,他还是没有十足的把握。当时,他是这么做的,他去劝待在自己身边的鲁肃:“你还是不要在我这里晃悠,快去帮周瑜安排出兵的事项,不然,我这边借东风失败了,你们也不能把战败的结果全部归咎到我身上。”
后人曾猜想,诸葛亮能猜到换风向的事情,主要是他到了长江后,没有闲着,他主动去找周围的渔民了解过了当地的气候。当然,这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只是,同时,有人也会产生另外一种疑问:曹军为什么就这么大意,没有留意到风向的变化呢?其实,曹军也留意到了这一点,当时将领程昱一发现风向改了,马上告诉了曹操。
那么,曹操这个三国时期的军事家,他又是怎么看待这个气候问题的呢?他坚持“冬天,只有西北风在吹。”他丝毫不在意,说道:“不就是一时的风向变化,一点都不奇怪。”(情节来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他觉得冬天这个时期,主要吹的是西北风,东南风都是临时吹的,是不长久的。
这就说明:冬至的气候会发生变化,对于这一点根本不是什么秘密,很多人都知道,只是唯独诸葛亮完善地利用了这一点。
诸葛亮这趟借风,可谓好处多多:
首先,他为刘军在跟曹军的战役中争到了一个大功劳,而这个大功劳也为刘军日后借荆州有去无还的事件,留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借口。在《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中,鲁肃过来想要索回荆州,诸葛亮说:“当初要不是因为我成功借到了东南风,周瑜怎么能立下赤壁之战一半筹谋的功劳呢?”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当下,诸葛亮这么故弄玄乎,他还有一个目的:想摆脱周瑜的监视,迅速回到刘军,以安排人手,做好跟孙军抢夺曹军地盘的准备。
为了这一步的安排,诸葛亮做了不少的努力,就像当天还没起风的时候,他就赶紧找个借口,把鲁肃打发走。等东风来了,他又给周瑜派来的明里是帮忙实则是监视的将领,设定各种限制其自由的规矩,不能动,不能说之类的,让这些将领之间,没法沟通。
最终,诸葛亮就摆脱了周瑜的监视,自由离去了。
那么,“既生亮何生瑜”的周瑜为什么在黄盖提出火攻后,却觉得欠了东风呢?难道他都不知道冬至的规律吗?实际上,天气变幻莫测,的确是被很多将领忽略的因素。很多时候,他们会像曹操一样觉得这种情况只是临时的不足为怪。而诸葛亮却能留意到这一点,他通盘考虑过影响战争中的各种因素,这一点诸葛亮特别高明。
诸葛亮不仅猜到了这一点,他还猜到了东南风很快就会结束,所以,在《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五回里,诸葛亮跟随周瑜前往曹营前,一早安排了赵云过来接他。所以,诸葛亮这种通盘考虑,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仅利用上气候变化,更是每一步出招都想得极为长远。他如此深思熟虑,也难怪可以在赤壁之战等战役中能获得“天时”等有利条件。
最终,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参考资料:
【《三国志》、《三国演义》】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qukuai/55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