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区块链之联盟链(三) 认识Fabric
Fabric 是超级账本联盟推出的核心区块链框架,它适合在复杂的企业内和企业间搭建联盟链。根据超级账本联盟的目标, Fabric 被建设为一个模块化的、支持可插拔组件的基础联盟链框架。;
与以太坊系的Quorum不同,Fabric从一开始就只考虑企业间的应用。其独有的channel概念,将企业根据业务目的不同以不同的子网连接起来, 每一个子网对应一个channel,而每个channel有自己独立的区块链。而Quorum很显然是只有一个公网(所有企业节点都加入进去),企业与企业间的私有业务是通过Private Manager 完成的。
理解channel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将它类比为一个消息服务提供的Topic,实际上Fabic最早就是基于Kafka 的分布式消息服务来实现。
在Fabric网络中,一个企业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节点加入整个联盟链;一个企业可以加入1个或者多个Channel(子网); 一个节点可以加入1个或者多个channel。每个channel构成一个子网,所以Fabric 是 一种由子网组成的网络。
那么Fabric是怎么实现智能合约的执行和完成业务上链(将事务结果记录在区块链里)的呢?
与其它框架不同, Fabric 将整个过程分成了三个阶段:
业务背书阶段 : 客户的请求发送的背书节点,通过智能合约完成业务的计算(但不更新状态),并完成背书;将背书结果返回个客户端。
业务的排序阶段 : 客户端将背书结果通过Channel被发送到排序节点(orderer),在排序节点完成事务的排序,并打包到block里,最后下发给所有连接到channel的节点。
业务验证并写入账本阶段 : 通过Gossip 网络,所有Channel的节点都会接收到新的block,节点会验证block中的每一个事务,确定是否有效:有效地将会跟新world state,无效的将会标志为“无效”,不会更新World state,但整个block会被完整的加入到帐本中(包括无效的事务)。
根据上述的描述,Fabric 节点实际可以分为 ,普通节点和Order节点:
Peer, 普通节点, 完成背书(包括只能合约的执行)和验证.
orderer, 排序节点,完成排序。
加入orderer节点的Fabric网络可以被描述如下:
每一个Channel,都定义了所有属于channel的节点,但是并不需要所有节点都连接到Orderer 节点(节点间可以通过gossip 协议通讯来传播私有数据或事务).
在区块链中,共识是区块链的基础。与公有链不同,联盟链的共识要求所有加入账本的事务是确定的、最终的,也就是不可以有分叉,区块与区块间的顺序是一定的,只存在唯一条链。在Fabric 中,这个客观需求正是由排序实现的,所有的事务将被提交给orderer节点获得确定的顺序,并最终打包成block进入帐本。 Fabric 从1.4.1开始支持基于Raft实现排序服务, 可以认为基于Raft实现共识。
基于RAFT的排序服务相对于早期的Kafka 具有更好的分布性,配置更加简单,是联盟链里常用的一个常用的达成共识的算法,Quorum就 默认使用RAFT作为共识层。简单的说,RAFT是一个leader和follower的模式, 所有加入RAFT网络的节点,任意时候都有一个leader, 只有这个leader有权决定事务的顺序,并打包成Block,其它节点只能作为follower提交事务和同步block。
基于FAFT网络,每个企业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节点参与到Orderer中去。在Frabric中企业间的网络连接可以变化成如下形式:
区块链的使用用户在以太网中被称作EOA(External of Account), EOA的载体是钱包。我们沿用这个概念,来看看Fabric是如何实现用户和发起事务的。Fabric中EOA是一个CA中心发布的certificate(x.509),一个Certificate代表一个Identity(这与以太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以太坊中一个EOA其实是一个hash地址),EOA能够参与的channel以及被授权的操作是有channel的MSP( Membership Service Provider)决定的(如下图)。
注:certificate 是一种密码学上验证身份的通用做法; certificate包含了个人的信息,公钥以及发布这个certificate的CA的签名。验证方只需要拥有这个CA的证书(包含CA的公钥),就可以验证这个签名是否正确,certificate的内容是否有篡改。简单的说,通过CA和Certificate,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可验证的的身份和信任链。
如上图,fabric中通要使用Wallet作为EOA的载体,一个Wallet中可以包含多个Identity(x.509 certificate)。 Identity 通过 CA提供的信任链来验证正确性。
验证了身份之后, Fabric 通过MSP在区块链网络中解决该身份是否代表组织的成员和在组织内具有什么角色。例如,channel首先会验证当前用户Identity是否是有效地身份,然后通过MSP查看其所处的企业和具有的角色,最终确定该用户是否有权执行操作。
可以说,Fabric的访问控制是通过MSP来完成的。在每一个需要访问控制的地方都需要定义一个MSP。 例如,每个channel都定义一个MSP,这个MSP规定了在channel范围内资源的访问权限。 MSP 是Fabric里一个晦涩难懂的概念,也是其赋予企业间安全访问的基础。
前文提到, Fabric 将业务处理和上网分成了三个部分, 背书,排序,验证后加入账本。
其中背书是Fabric执行智能合约的阶段。以太坊中,智能合约是在EVM中执行的,有多种语言支持。 在Fabric,智能合约被称为chaincode: 一个chaincode 可以理解为是智能合约的容器,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智能合约, 不用于EVM, chaincode是在 JVM 或NodeJS中执行。
客户应用程序通过智能合约来访问账本,每一个可访问的智能合约都被安装在客户端可以访问的节点上,并被定义在channel里。(有只能合约的节点被称为背书节点,没有只能合约的节点被称未提交节点,提交节点只维护账本)
客户应用提交一个交易请求, 请求到达背书节点, 背书节点首先会验证客户的签名,确保客户的身份有权执行本次交易,接着执行交易提及的智能合约(chaincode),并生成一个背书响应(或者叫做交易提案,tran-proposal)。这个背书响应中通常包含World state 的读集合,写集合, 以及节点对本次交易的签名。这里与以太坊系联盟链最主要的不同是: 背书阶段只模拟交易,并不真正更新交易结果。 而真正更新交易在第三阶段完成。背书节点最后将生成的背书响应fanhui给客户端, 智能合约部分的执行就结束了。
通常一个交易的执行需要多方的签名,所以客户端需要将一个交易发送给多个背书节点,这些背书节点的选择需要满足背书策略的要求。
从1到3,为背书阶段,4为排序阶段,4.1,4,2, 5为验证提交阶段。 参考 Frabic的节点 概念,可以了解更多在交易细节的概念。
总的来看, Fabric 更专注于企业间,通过上文,可以让大家对Fabric的基本构成与概念有一个总的了解。 Fabric本身并不神秘,都是使用的现有的企业间的技术。要更好的了解,建议参考阅读分布式消息系统和企业的安全基础设施(CA相关)的支持。与以太坊系联盟链实现比较, Fabric 的子网更概念对于复杂企业间应用适应更强,但是其复杂的安全考量,使得运营成本很高,另外,Fabric 使用Certificate做为用户身份,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新的2.0里,Fabric对于此处将有所改变。
Ⅱ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
所谓“共识机制”,是通过特殊节点的投票,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交易的验证和确认;对一笔交易,如果利益不相干的若干个节点能够达成共识,我们就可以认为全网对此也能够达成共识。北京木奇移动技术有限公司,专业的区块链外包开发公司,欢迎洽谈合作。下面我们将一下区块链的几种共识机制,希望对大家了解区块链基础技术有帮助。
因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大家对共识机制这个词也不再陌生,随着技术发展,各种创新的共识机制也在发展。
POW工作量证明
比特币就是使用PoW工作量证明机制,到后来的以太坊都是PoW的共识机制。Pow相当于算出很难的数学难题,就是计算出新区块的hash值,而且计算的难度会每一段时间就会调整。PoW虽然是大家比较认可的共识机制,计算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还有可能会污染环境。
POS权益证明
通过持有Token的数量和时长来决定获得记账权的机率。相比POW,POS避免了挖矿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缩短了各个节点之间达成共识的时间,网络环境好的话可实现毫秒级,对节点性能要求低。
但POS的缺点同样明显,持有Token多的节点更有机会获得记账权,这将导致“马太效应”,富者越富,破坏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
DPOS权益证明
DPOS委托权益证明与POS原理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DPOS的Token持有者可以投票选举代理人作为超级节点,负责在网络上生产区块并维护共识规则。如果这些节点未能履行职责,将投票选出新的节点。同样的弊端也是倾向于中心化。
POA权威证明
POA节点之间无需进行通信即可达成共识,因此效率极高。并且它也能很好地对抗算力攻击,安全性较高。但是POA需要一个集中的权威节点来验证身份,这就意味着它会损害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这也是在去中心化和提高效率之间的妥协。
Ⅲ 区块链常见的三大共识机制
区块链是建立在P2P网络,由节点参与的分布式账本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去中心化”。也就是说在区块链系统中,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机构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无需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只需依靠区块链协议系统就能实现交易。
可是,要如何保证账本的准确性,权威性,以及可靠性?区块链网络上的节点为什么要参与记账?节点如果造假怎么办?如何防止账本被篡改?如何保证节点间的数据一致性?……这些都是区块链在建立“去中心化”交易时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产生了共识机制。
所谓“共识机制”,就是通过特殊节点的投票,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交易的验证和确认;当出现意见不一致时,在没有中心控制的情况下,若干个节点参与决策达成共识,即在互相没有信任基础的个体之间如何建立信任关系。
区块链技术正是运用一套基于共识的数学算法,在机器之间建立“信任”网络,从而通过技术背书而非中心化信用机构来进行全新的信用创造。
不同的区块链种类需要不同的共识算法来确保区块链上最后的区块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反应出全网的状态。
目前为止,区块链共识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POW工作量证明、POS股权证明、DPOS授权股权证明、Paxos、PBFT(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dBFT、DAG(有向无环图)
接下来我们主要说说常见的POW、POS、DPOS共识机制的原理及应用场景
概念:
工作量证明机制(Proof of work ),最早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指系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设置的度量方法。简单理解就是一份证明,用来确认你做过一定量的工作,通过对工作的结果进行认证来证明完成了相应的工作量。
工作量证明机制具有完全去中心化的优点,在以工作量证明机制为共识的区块链中,节点可以自由进出,并通过计算随机哈希散列的数值解争夺记账权,求得正确的数值解以生成区块的能力是节点算力的具体表现。
应用:
POW最著名的应用当属比特币。在比特币网络中,在Block的生成过程中,矿工需要解决复杂的密码数学难题,寻找到一个符合要求的Block Hash由N个前导零构成,零的个数取决于网络的难度值。这期间需要经过大量尝试计算(工作量),计算时间取决于机器的哈希运算速度。
而寻找合理hash是一个概率事件,当节点拥有占全网n%的算力时,该节点即有n/100的概率找到Block Hash。在节点成功找到满足的Hash值之后,会马上对全网进行广播打包区块,网络的节点收到广播打包区块,会立刻对其进行验证。
如果验证通过,则表明已经有节点成功解迷,自己就不再竞争当前区块,而是选择接受这个区块,记录到自己的账本中,然后进行下一个区块的竞争猜谜。网络中只有最快解谜的区块,才会添加的账本中,其他的节点进行复制,以此保证了整个账本的唯一性。
假如节点有任何的作弊行为,都会导致网络的节点验证不通过,直接丢弃其打包的区块,这个区块就无法记录到总账本中,作弊的节点耗费的成本就白费了,因此在巨大的挖矿成本下,也使得矿工自觉自愿的遵守比特币系统的共识协议,也就确保了整个系统的安全。
优缺点
优点:结果能被快速验证,系统承担的节点量大,作恶成本高进而保证矿工的自觉遵守性。
缺点:需要消耗大量的算法,达成共识的周期较长
概念:
权益证明机制(Proof of Stake),要求证明人提供一定数量加密货币的所有权。
权益证明机制的运作方式是,当创造一个新区块时,矿工需要创建一个“币权”交易,交易会按照预先设定的比例把一些币发送给矿工本身。权益证明机制根据每个节点拥有代币的比例和时间,依据算法等比例地降低节点的挖矿难度,从而加快了寻找随机数的速度。
应用:
2012年,化名Sunny King的网友推出了Peercoin(点点币),是权益证明机制在加密电子货币中的首次应用。PPC最大创新是其采矿方式混合了POW及POS两种方式,采用工作量证明机制发行新币,采用权益证明机制维护网络安全。
为了实现POS,Sunny King借鉴于中本聪的Coinbase,专门设计了一种特殊类型交易,叫Coinstake。
上图为Coinstake工作原理,其中币龄指的是货币的持有时间段,假如你拥有10个币,并且持有10天,那你就收集到了100天的币龄。如果你使用了这10个币,币龄被消耗(销毁)了。
优缺点:
优点:缩短达成共识所需的时间,比工作量证明更加节约能源。
缺点:本质上仍然需要网络中的节点进行挖矿运算,转账真实性较难保证
概念:
授权股权证明机制(Delegated Proof of Stake),与董事会投票类似,该机制拥有一个内置的实时股权人投票系统,就像系统随时都在召开一个永不散场的股东大会,所有股东都在这里投票决定公司决策。
授权股权证明在尝试解决传统的PoW机制和PoS机制问题的同时,还能通过实施科技式的民主抵消中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基于DPoS机制建立的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依赖于一定数量的代表,而非全体用户。在这样的区块链中,全体节点投票选举出一定数量的节点代表,由他们来代理全体节点确认区块、维持系统有序运行。
同时,区块链中的全体节点具有随时罢免和任命代表的权力。如果必要,全体节点可以通过投票让现任节点代表失去代表资格,重新选举新的代表,实现实时的民主。
应用:
比特股(Bitshare)是一类采用DPOS机制的密码货币。通过引入了见证人这个概念,见证人可以生成区块,每一个持有比特股的人都可以投票选举见证人。得到总同意票数中的前N个(N通常定义为101)候选者可以当选为见证人,当选见证人的个数(N)需满足:至少一半的参与投票者相信N已经充分地去中心化。
见证人的候选名单每个维护周期(1天)更新一次。见证人然后随机排列,每个见证人按序有2秒的权限时间生成区块,若见证人在给定的时间片不能生成区块,区块生成权限交给下一个时间片对应的见证人。DPoS的这种设计使得区块的生成更为快速,也更加节能。
DPOS充分利用了持股人的投票,以公平民主的方式达成共识,他们投票选出的N个见证人,可以视为N个矿池,而这N个矿池彼此的权利是完全相等的。持股人可以随时通过投票更换这些见证人(矿池),只要他们提供的算力不稳定,计算机宕机,或者试图利用手中的权力作恶。
优缺点:
优点:缩小参与验证和记账节点的数量,从而达到秒级的共识验证
缺点:中心程度较弱,安全性相比POW较弱,同时节点代理是人为选出的,公平性相比POS较低,同时整个共识机制还是依赖于代币的增发来维持代理节点的稳定性。
Ⅳ 区块链-什么是区块链金点币讯能读懂区块链
区块链-什么是区块链?金点币讯能读懂区块链?
区块先锋动画视频带你了解什么是区块链,简单易懂
什么是区块链,卯贝属于区块链?
答:卯贝不是属于区块链,只是运用了区块链的技术,区块链的特性就是每件发生的事物都会被记录,不得删除更改。
区块链,什么是区块
区块链全面解读
一说起区块链,人们总是拿它与比特币相提并论。 2008年10月31日,一名叫“中本聪”的人在一个密码学邮件群组中发出电子邮件,宣称,“我一直在研究一个新的电子现金系统,这完全是点对点的,无需任何可信的第三方。 ”他推出了一个以比特币为交易货币的新体系。
什么是区块链技术?什么叫区块链?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共享记账的技术,它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参与的各方能够在技术层面建立信任关系。
区块链可以大致分成两个层面,一是做区块链底层技术;二是做区块链上层应用,即基于区块链的改造、优化或者创新应用。
区块链的核心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的理解是,区块链最核心的意义是参与方之间建立数据信用,通过单方面的对抗,在明确规定下打造单方面的生态共同保障完整机会,这是一个体系,这种建立可以结束没有区块链之前的问题,没有区块链之前,在数据共享的时候是无法做到有新的共享,即使做定向也只是给你一个接口,区块链有了以后,让参与方是实现信用的共享。
区块链的底层平台有哪些?
答:主要有一下几类:
1、比特币。是最早的区块链开发便是基于比特币的区块链网络进行开发了,由于比特币是全球最广泛使用和真正意义的去中心化,就区块链应用来说,比特币就是世上最强大的锚,拥有最大的权威性。
2、以太坊。可以说除了比特币外,以太坊目前在区块链平台是最吸引眼球的。 以太坊是一个图灵完备的区块链一站式开发平台,采用多种编程语言实现协议,采用Go语言写的客户端作为默认客户端(即与以太坊网络交互的方法, 支持其他多种语言的客户端)。
3、IBM HyperLedger 。又叫 fabric,他的目标是打造成一个由全社会来共同维护的一个超级账本,fabric源于IBM,初衷为了服务于工业生产,IBM将44,000行代码开源,是了不起的贡献,让我们可以有机会如此近的去探究区别于比特币的区块链的原理。
4、LISK。是新一代的区块链平台,允许JavaScript(又是Javascript技术,工程师们注意了)的开发和基于分布的分散的应用程序使用一个易于使用的,功能齐全的生态区块链系统。
5、网录区块链平台。是网录区块链底层技术的研发成果和能够进行商业交付的基础平台,网录区块链平台除了服务网录公链外,也是网录为客户打造私有链和联盟链的基础平台。
什么是区块链?什么是数字货币的区块链?
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 种链式数据结构, 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 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现在,主流的数字货币基本上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区块链是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国内的茶本位数字货币普银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
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记账系统,比特币是这个系统上承载的“以数字形式存在”的货币。区块链是比特币背后的一套由信用记录和信用记录的清算构成的体系。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1] 。
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火币网联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新浪科技发布的《2014—2016全球比特币发展研究报告》提到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和基础架构 [2] 。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区块链的进化方式是:
? 区块链1.0——数字货币
? 区块链2.0——数字资产与智能合约
? 区块链3.0——IFMChain,区块链正式链接移动终端
Ⅳ 区块链的四种共识机制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权益证明机制、工作量证明机制、Pool验证和池股份授权证明机制。
区块链,就是一个又一个区块组成的链条。每一个区块中保存了一定的信息,它们按照各自产生的时间顺序连接成链条。这个链条被保存在所有的服务器中,只要整个系统中有一台服务器可以工作,整条区块链就是安全的。这些服务器在区块链系统中被称为节点,它们为整个区块链系统提供存储空间和算力支持。
Ⅵ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
1. 网络上的交易信息如何确认并达成共识?
虽然经常提到共识机制,但是对于共识机制的含义和理解却并清楚。因此需要就共识机制的相关概念原理和实现方法有所理解。
区块链的交易信息是通过网络广播传输到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在整个网络节点中如何对广播的信息进行确认并达成共识 最终写入区块呢? 如果没有相应的可靠安全的实现机制,那么就难以实现其基本的功能,因此共识机制是整个网络运行下去的一个关键。
共识机制解决了区块链如何在分布式场景下达成一致性的问题。区块链能在众多节点达到一种较为平衡的状态也是因为共识机制。那么共识机制是如何在在去中心化的思想上解决了节点间互相信任的问题呢?
当分布式的思想被提出来时,人们就开始根据FLP定理和CAP定理设计共识算法。 规范的说,理想的分布式系统的一致性应该满足以下三点:
1.可终止性(Termination):一致性的结果可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2.共识性(Consensus):不同节点最终完成决策的结果应该相同。
3.合法性(Validity):决策的结果必须是其他进程提出的提案。
但是在实际的计算机集群中,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
1.节点处理事务的能力不同,网络节点数据的吞吐量有差异
2.节点间通讯的信道可能不安全
3.可能会有作恶节点出现
4.当异步处理能力达到高度一致时,系统的可扩展性就会变差(容不下新节点的加入)。
科学家认为,在分布式场景下达成 完全一致性 是不可能的。但是工程学家可以牺牲一部分代价来换取分布式场景的一致性,上述的两大定理也是这种思想,所以基于区块链设计的各种公式机制都可以看作牺牲那一部分代价来换取多适合的一致性,我的想法是可以在这种思想上进行一个灵活的变换,即在适当的时间空间牺牲一部分代价换取适应于当时场景的一致性,可以实现灵活的区块链系统,即可插拔式的区块链系统。今天就介绍一下我对各种共识机制的看法和分析,分布式系统中有无作恶节点分为拜占庭容错和非拜占庭容错机制。
FLP定理即FLP不可能性,它证明了在分布式情景下,无论任何算法,即使是只有一个进程挂掉,对于其他非失败进程,都存在着无法达成一致的可能。
FLP基于如下几点假设:
仅可修改一次 : 每个进程初始时都记录一个值(0或1)。进程可以接收消息、改动该值、并发送消息,当进程进入decide state时,其值就不再变化。所有非失败进程都进入decided state时,协议成功结束。这里放宽到有一部分进程进入decided state就算协议成功。
异步通信 : 与同步通信的最大区别是没有时钟、不能时间同步、不能使用超时、不能探测失败、消息可任意延迟、消息可乱序。
通信健壮: 只要进程非失败,消息虽会被无限延迟,但最终会被送达;并且消息仅会被送达一次(无重复)。
Fail-Stop 模型: 进程失败如同宕机,不再处理任何消息。
失败进程数量 : 最多一个进程失败。
CAP是分布式系统、特别是分布式存储领域中被讨论最多的理论。CAP由Eric Brewer在2000年PODC会议上提出,是Eric Brewer在Inktomi期间研发搜索引擎、分布式web缓存时得出的关于数据一致性(consistency)、服务可用性(availability)、分区容错性(partition-tolerance)的猜想:
数据一致性 (consistency):如果系统对一个写操作返回成功,那么之后的读请求都必须读到这个新数据;如果返回失败,那么所有读操作都不能读到这个数据,对调用者而言数据具有强一致性(strong consistency) (又叫原子性 atomic、线性一致性 linearizable consistency)[5]
服务可用性 (availability):所有读写请求在一定时间内得到响应,可终止、不会一直等待
分区容错性 (partition-tolerance):在网络分区的情况下,被分隔的节点仍能正常对外服务
在某时刻如果满足AP,分隔的节点同时对外服务但不能相互通信,将导致状态不一致,即不能满足C;如果满足CP,网络分区的情况下为达成C,请求只能一直等待,即不满足A;如果要满足CA,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节点状态一致,要求不能出现网络分区,则不能满足P。
C、A、P三者最多只能满足其中两个,和FLP定理一样,CAP定理也指示了一个不可达的结果(impossibility result)。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qukuai/301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