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不算大姓,但是历史上却名将辈出,看看下面这十位,你怎么也应该知道七八个吧:
1.徐晃,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字公明,今山西洪洞县人。本为杨奉部将,杨奉被曹操击败后,投奔曹操,屡立战功。演义里面手使一把开山大斧,所向披靡,和关羽交好。参加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关中争夺战、汉中之战等。在樊城之战中协助曹仁击败关羽,因为治军严谨,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加封为右将军。
2.徐盛,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今山东莒县人,字文向。早年抗击荆州黄祖有功,升为中郎将。曾率军血战濡须口。刘备伐吴国的夷陵之战中,跟随陆逊烧毁蜀汉多处营垒。在抗击曹丕伐吴之战中又立大功。先后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庐江太守。陈寿在《三国志·吴书》中称之为:“江表之虎臣”。
3.徐茂公,即徐世勣,字懋功,后被唐朝廷赐姓李,为李世勣,又因为避讳李世民的“世”,改名李勣,是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早年投身瓦岗军(隋唐演义里贾家楼结拜老三,被程咬金称呼为“牛鼻子老道”),后来随李密投唐,历经唐高祖、唐太宗和唐高宗三朝元老,击败薛延陀平定碛北,大破突厥和高句丽,开疆拓土,国之干城。被封为英国公,死后赠太尉,陪葬昭陵。
4.徐敬业,曾用名李敬业,英国公李勣(徐茂公)之孙,因为父亲早亡,祖父去世后,直接承袭英国公爵位,历仕太仆少卿、眉州刺史。徐敬业自幼善骑射、有计谋。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为庐陵王,临朝称制。徐敬业联合族人和骆宾王等人,以勤王护国为名,在扬州起事,称扬州大都督,拥护李显复位。骆宾王为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武则天剥夺了徐敬业的赐姓(正式又姓徐了),发兵讨伐,徐敬业兵败被部下杀死。
5.徐寿辉,又名徐真一,今湖北黄冈罗田县人,元朝末年红巾军天完政权领袖。布贩子出身,利用白莲教在蕲春举事,也以红巾军为号,不久攻占了浠水,他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起义军很快发展到百万人,以“摧富济贫”为口号,占领了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福建、江西等大片地区。但由于分散,被元军击败,后来徐寿辉被部下陈友谅杀害于采石矶。
6.徐达,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本出生农家,投朱元璋红巾军,屡立大功。率军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割据势力。1367年与副将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于次年“洪武”元年攻占大都,灭亡元朝。之后又连年攻伐北元残余势力,为建立和巩固明帝国的元勋。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徐达去世后,追封中山王,配享太庙。
7.徐树铮,民国初期重要军政人物,北洋军阀皖系名将,字又铮,人称“小徐”,今安徽萧县人。北洋政府陆军上将。他是皖系军阀首脑段祺瑞的心腹谋士,有“小扇子军师”、“合肥魂”(段祺瑞被称为段合肥)之称呼。辅佐段祺瑞所谓“三造共(和”。由于军阀之间不不和,他转向西北筹边,1919年11月率军以武力迫使外猛古取消自治。1920年直皖战争失败后逃亡日本。后来回国企图扶植段祺瑞东山再起,很快失败。1924年出国游历,1925年回国,当年12月被冯玉祥派兵截杀于廊坊火车站。
8.徐永昌,字次宸,山西崞县人,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原大战时,曾任晋绥军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是军委会“四巨头”之一,任军令部长。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仪式在密苏里号战列舰进行,徐永昌代表中国作为盟军代表之一接受日本投降。后任陆军大学校长、国防部长等职务。病逝于台湾。
9.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山西五台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和国开国元帅。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了东征和北伐,以及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先后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西路军总指挥、八路军129师副师长、第一纵队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兼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建国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军委副主席等职务。红军时期,指挥四方面军多次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围剿,开拓和巩固了鄂豫皖根据地。长征途中,坚决反对张国焘分裂图谋,说出了“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这一掷地有声的话。抗战时期开辟了冀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率领6万部队,通过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解放了山西全境,把盘踞山西38年的阎锡山彻底打垮。
10.徐海东,原名徐元清,今湖北大悟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和国开国大将。参加了黄麻起义,历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军团军团长等职务,因作战勇猛,被称为“徐老虎”。率红二十五军长征先期到达陕北后,巩固和保卫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奠定了基础,被毛泽东称为“对革命有大功的人”。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后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兼第四支队司令员。1940年后因病长期休养。建国后参与领导编写《红二十五军战史》。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news/2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