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璇茈 (西南大学)
近期,知名火锅品牌海底捞在部分门店“试水”卖盒饭,此举掀起了一波讨论热潮。海底捞继去年亏损41.6亿元后,宣布关闭国内近300家店。今年三月开始试卖盒饭套餐,主要搭配有“主食+凉茶+水果+汤品”,菜单每日更新且均价定在13-15元,好吃实惠、方便快捷的盒饭好评颇多。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宅经济”为预制菜市场打开广阔空间。菜品经过简单加热或蒸炒即可食用,众多具备品牌优势的企业借助线上平台,从传统单一堂食接轨到“第二条曲线”的零售道路。而海底捞火锅店走快餐路线,表面上像是“捞过了界”,实质上也是在疫情关口探索多元化经营、积极寻求突围的“自救”行为。除做盒饭外,部分海底捞门店还卖起了6元的早点套餐,采取定制形式,最大限度地方便顾客就餐需求。
网上不乏有关海底捞卖快餐损害品牌形象的质疑声,但笔者认为,实体店铺在疫情期间首当考虑的是存活问题,其次才是“形”的考量。当大环境发生的变化与企业主线任务出现冲突时,观测、调整、推新的尝试必不可少。海底捞是火锅企业,更是餐饮企业,在困难中求变,急人之所急,“兼职”卖盒饭又有何不可?
再者,业务的发展总是基于需求,海底捞觊觎快餐行业已久,“转行”快餐道路并非一时兴起。海底捞大部分门店周边都是商圈或办公区,这类人群有着快餐需求,相比于二十来块的外卖,低价质优又具有品牌效应的海底捞盒饭自然更受消费者青睐。除了火锅外,海底捞还开设了主卖面条、茶饮、甜品的子品牌,像是捞派有面儿、孟小将米线、骆大嫂水饺等,并且“捞派有面儿”在2019年年底就已经开始营业。由此可见,海底捞早已望见中式快餐这一巨大市场,准备把鸡蛋装进不同篮子里。
换个角度思考,海底捞卖盒饭也是特殊时期“做品牌”的机遇。疫情期间,以顾客至上理念为王的海底捞做快餐,正好强化了以服务为本质的品牌力,顾客需要什么,都会尽力提供。诚然,与火锅业务相比,低价快餐扣除材料、包装和人力等成本后收益微薄。但比起直接“躺平”,海底捞选择主动放下身段,利用累积下的数字化运营经验顺应市场卖起盒饭,这既是求生良方也是宣传妙招。
持续的疫情让整个餐饮行业重新洗牌,消费者就餐环境、观念、喜好的变化,正在促使企业加码堂食之外的业务。海底捞卖盒饭究竟是“自救”还是“探路”,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企业要学会适时抛下固有经营方式和运营思维,不断探索新发展机会。当周遭一切都处于动态变化中,海底捞到底还能“捞”多久,才更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news/26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