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03年10月24日,86岁的抗战老人邱奕殿,在中山舰福州籍将士纪念碑落成仪式上,轻轻抚摸着中山舰的舵轮模型,久久不愿松手,此刻的他,老泪纵横,思绪万千。
一幕幕惨烈的战斗惨像、一个个亲密的战友身影,又一次清晰浮现在邱奕殿脑海里;岁数大了,好多事情逐渐遗忘,但这些人和事,他是永远不会忘记,特别给了他新生和活路的舰长,更让他时时刻刻都无比牵挂和怀念。
自那以后的50几年余生里,他一直在悔恨、内疚,当初,作为勤务兵的他,要是坚持呆在舰船上,也许亲爱的舰长就不会死……
接下来的是一个豪情、悲壮、缠绵的传奇故事
01 罕见之名门望族
1895年的一天,福州豪门朱紫坊的萨家,又一名男孩呱呱坠地,啼声仅三下,却异常脆亮,似乎在宣告着一个不寻常人物来到了人世间。
萨家上下为新生儿的降临高兴不已,添丁对他们家族来说是最紧要的事了。
要知道他们萨家是元朝时,从山西雁门迁入福州的,故称雁门萨氏,可能是蒙古族,也可能是回族的;前后历经500多年,虽各代族人有所建树,但一直以来,都苦于人丁稀疏、旺不起来;历代通族总人口不过千人,这在人口众多的福州城,从数量上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好在他们质量很好。
在福州生意有成的萨兰芬(字:子安,1843-1890),1872年出重资,置地、购宅、建房;历经多年,盖起了赫赫有名的萨家大院(如今的国保建筑朱子坊22号)。
前后五进,通宽21.5米,纵深97米,占地面积达2080平方米;亭台楼阁,假山流水,是豪宅中的豪宅。
萨家大院坐南朝北,有不忘先祖来自遥远的北方之意;更绝的是大院前临安泰河,后靠于山,前宽后窄,形似簸箕,实为一处聚财、添丁、旺家之风水宝地。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萨子安的努力下,发财自不在话下,厉害的是仅在世47年的他,有十一个儿子、十八个孙子、十个孙女,要不是他英年早逝,子女还将更多;他的这些子孙后辈们个个都是人杰,“或宣劳于国事,或领乎舟师,或执掌兵符,或心殷教育”。
还有,萨子安的堂兄弟里还出了个大名人,即我国近代著名海军将领萨镇冰(1859—1952)。萨家通过和陈、林、沈等当地望族联姻,很快就成了清末民国时期福州的八大名门望族之一,如今其后代散落福州、北京、昆明、台湾、美国等地。
萨氏家族以如此少的宗族人口,在人才荟萃的福州,竟能名列8大名门之一,这在全国范围内当属罕见,有可能仅此一例。
至于雁门萨氏的具体源脉及之所以能称得上名门,将在后续文章中分期讲述,欢迎阅览。
本文重点讲的是前头说的那个刚出生的男孩,及其背后的精彩故事。
02 年少有志
按照萨家既定的辈份排序,这男孩为“本”或“师”字辈,加之男孩一生下来就五官清秀,甚是可爱,长辈为其取名萨师俊,也叫萨本俊,饱含望子成龙、俊俏伟杰之意。
福州雁门萨氏家风淳厚和睦,崇文尚武,萨师俊和众多家族子弟一样,早早就入读私塾、新式学堂;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是,萨师俊极其聪明、懂事,性格也倔强得很,他尤喜听家族先人及古代英烈故事。
很小的时候,萨师俊就从族中老人处,听到了萨氏先人萨琅的不贪财的故事。
一则是: 萨琅一日行废圃中,得金珠首饰一囊,不敢私藏,寻访失主数日,得知是邻居被抄家时,其女主急掷宝囊到相好的邻居家,没想到情急之中,扔错了方位,误落萨琅家的废圃中,琅悉归之。
又一则:马某家被火,卖地于琅,掘得白金一坛,遂还之,马愿分半以谢,萨琅坚决不要,说:君方被灾,何忍受此。
萨家每日早餐,一般都是人手一份拌面或白稀饭,配些如肉松、酱瓜、咸鱼等小菜;一般的人都是一口饭一口菜,而小萨师俊就不同,他是先吃完肉松或好的小菜,而后再干吃白稀饭,并言之曰:先好后次再平常,这叫做占先机,徐打算。而他的堂哥萨孟武(法学家)则反着来,先白稀饭,再肉松。
一位亲戚看见他们两人的吃法,即对人说,依武的吃法是渐入佳境,依俊的吃法,恐怕后运有问题。没想到,后来竟此语成箴!
稍长后,萨师俊知道先祖曾是元朝时的武将,那可威风了,意气风发,策马弯弓,驰骋疆场,建功立业;萨师俊非常羡慕、敬佩他们,也苦练骑射,几番落马摔得体无完肤,却不停练,并鼓励自己说:“既习矣,习必有成!”
对萨师俊成长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他叔公萨镇冰,是他学习的楷模和榜样。萨镇冰非常喜欢这些子侄孙等后辈们,在家时,一有空就给他们讲自己的所闻所见,及亲身经历的海军作战故事,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本领,以便光宗耀祖,保家卫国。
最让小字辈们百听不厌的是日岛守卫战故事。
1895年1月,山东威海卫之战打响,叔公萨镇冰奉命驻守日岛。恶劣的生活环境,加上劳累过度,萨镇冰病倒了;夫人陈氏闻讯从福州远道赶来探视,叔公下令撤开扶梯,不准夫人登舰。左右将士极力相劝,叔公断然答道:“此地非同寻常,此时非同寻常,怎能允其登舰?告她当我已死,令其速回!”
夫人见了,只得垂泪而归。月底,日岛保卫战爆发,时值隆冬,大雪纷飞。日军以18艘舰艇分四批轮番进攻,并从已被日军占领的威海卫南北炮台以猛烈的炮火狂轰日岛,在十分险恶的情况下,叔公始终沉着指挥反击,英勇抵抗了11天,最后在接到提督丁汝昌的命令下才撤回刘公岛。
萨师俊每次都听得如痴如醉,对当时国家的内忧外患有了似懂非懂的解,从军报效祖国的想法慢慢生根发芽。决定长大后要像叔公那样做人做事。
03 从军
中学快毕业时,萨师俊对哥哥萨师同、弟弟萨本炘说:“强国莫急于海防。忠勇莫大于卫国,我兄弟宜习海军,亦我族武德之传统也。”
在他的带动下,三兄弟分别考入江南水师学堂、烟台海军学校、福州海军学校,以实际行动去实现儿时的杀敌报国的梦想。
1913年,18岁的萨师俊,从烟台海校第八届毕业后,即入海军练习舰队实习,出生名门世家的他,吃得了苦,又爱学习钻研,颇受上司赏识。
从通济号练习舰三副舰长起,萨师俊历任建安、江贞两舰舰副,公胜、青天、顺胜、威胜等舰艇舰(艇)长,海军闽厦警备司令部副官处长、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部参谋等职。
在部队里,萨师俊以身作则,治军严明,他常说:“服役海军,必勤奋忠勇,力争上游。”他写下条幅“明生死、知荣辱、负责任、守纪律”作为座右铭,并与所部官兵共勉。
同时,萨师俊很关照部下,士兵有疾,必致慰问,遇急有难必辄解囊相济,因此,深得军心,部下都非常敬重、拥戴他。
萨师俊海军知识丰富,驾驶技术精湛,领军表现出色,特别是在任顺胜号炮艇艇长时,他率该炮艇由上海驶往福建,开中国历史上内河炮艇航海之先例。
1932年7月,萨师俊调任楚泰号炮舰舰长,升二等海军中校,被视作当时海军少壮派的领袖人物,不少同事皆称他有古代名将之风,将来必可获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之殊勋。
萨师俊则说:“吾唯勉尽责任而已,任之所在,生死以之,吾何敢望纳尔逊之勋猷,但愿效纳尔逊之殉职耳!”
04 海军偶像纳尔逊
纳尔逊何许人也,这里给大概介绍下。
纳尔逊是世界各国海军的偶像,人们常说:假如你是一名海军将士,却不了解纳尔逊,那你就不配为一名海军将士;假如你是一名海军将士,并且熟知纳尔逊的生平事迹,那么你心中的偶像一定是纳尔逊,从不会改变。
纳尔逊(1758 -1805),英国皇家海军著名将领及军事家,堪称海上“战争狂人”, 虽然体弱多病还经常晕船,但他每次作战,总喜欢冲锋在前,狂飙突进;他的名言是:只有把敌舰打沉或俘虏,才算真正完成了海军的使命。
在其35年的海军生涯中,身经大小海战百余次,著名而经典的有:1798年尼罗河口海战击败法国舰队,1801 年哥本哈根战役击败丹麦舰队,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战役击溃法国及西班牙组成的联合舰队,
纳尔逊在军事上敢于破除旧教条、传统的战略战术原则,善于在战斗中发挥独创和主动精神;不过,也付出了代价,在战争中先后损失了一只右眼、半条右臂(手肘以下),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阵亡,享年47岁。
远有偶像纳尔逊,近有叔公萨镇冰,从军以来,萨师俊都是以他两人作为楷模和榜样,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不敢有丝毫懈怠放松,以至于自己家里之事都难顾及得上,不是他这个俊男猛士不多情,只因一心一意为报国。
05 青楼女子
萨师俊的结发妻子蒋振坤,两人虽聚少离多,但感情很好,可惜的是发妻于1922年21岁即病逝。萨师俊内疚得很,觉得是自己疏于照顾,才导致爱妻早逝。
接下来的4年内,家人一直劝他续弦,张罗着介绍新人,可萨师俊以身许国,无意再娶,一直推却众人好意;直到1926年的一天,他那颗冰冷的情爱之心才再次萌动。
那天,萨师俊受海军同事之邀吃“花酒”,席间,为了活跃气氛,同事叫了位年轻貌美的小姐来陪侍、唱曲;她名叫林碧珠,自小就被卖入青楼,模样俊俏,聪明伶俐。老鸨对她进行了重点培养,想把她作为青楼招牌、摇钱树。
长大后的林碧珠,举止文静,言行高雅,吹拉弹唱、棋琴书画样样皆通;虽身处青楼,但也关心时事,为国家多难、民生多艰而忧愁、不平。
她坚持卖艺不卖身,受到老鸨及同行的排挤、打压,日子过得困苦而压抑。
这次,在陪“花酒”过程中,看到畅谈天下事的海军俊杰们,慷慨激昂,英姿勃发,特别是那位领头的年青人,更是气质出众、谈吐不凡,有一股天然的吸引力。
见过众多客人的林碧珠,觉得这班青年才俊不简单,同是年轻人,他们在为国出力、卖命,而自己却在青楼度日,不由得自愧起来;出于羡慕、佩服,她暗中多看他几眼。
单身许久,荷尔蒙满格,又喝了点小酒,观察力敏锐的萨师俊,接收到了信号,他感觉这姑娘清新不俗,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甚是惹人怜爱,便邀其入座,一起畅谈。
萨师俊为其不凡的气质和谈吐所吸引,两人互生好感;后来多有接触,情愫暗生,再后,一发不可收拾。
林碧珠不幸的身世,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以及萨、林两人的痴情,让萨师俊的海军同仁们侧目、同情,热心的他们觉得英雄虽不患无妻,但姻缘来了,可不能错过,这是大好事一桩,决定合力促成二人婚事。
萨家是福州的名门望族,林碧珠出身卑微,又有青楼经历,若被萨家人知道,绝不会让林碧珠进门。
不过,这难不倒这帮海军朋友们,他们想到了两全的办法,分三个步骤进行。一先赎身,二再抬高林碧珠的身份,三是洞房好事成
萨师俊的好友们纷纷暗中全力集资,凑足了不菲的赎身费;然后请海军宿将陈兆锵出面,收林碧珠收为干女儿,以抬高她的身份。
出过洋、留过学、乐于提携后辈的陈兆铿思想开明,他和萨镇冰等人曾并肩战斗过,也很赏识敢作敢为、有担当的萨师俊,一口应允要促成此事。
陈兆铿让林碧珠出嫁前在他家住下,时近大半年,待萨师俊抽空回福州时,就把林碧珠嫁进萨家大门,有情人终成眷属,一时在海军界传为美谈。
婚后,萨、林两人聚少离多,但却更加情浓意深,林碧珠特别支持丈夫的军人职业,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赢得了萨家上下一致认可;后来,由于未生育,萨师同将自己儿子过继给他们。
又过了几年,又有一位少年郎也进了萨家大门,他就是本文开头的那位老人:邱奕殿。
邱奕殿生于1917年,16岁时,家中独苗的他,到福州田珰嘉宾洋菜馆当学徒;一次,正逢萨师俊弟弟萨本炘在菜馆宴会,手脚麻利、举止得体的邱奕殿被他看中,带进萨家大院做杂务,开始了他不一样的人生。
故事还在继续,接下来会更精彩
06 名舰舰长
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在闽发动福建事变,萨师俊接令率楚泰舰入闽弹压。事变失败后,本着不打内战的原则,萨镇冰出面,让陈绍宽关照,萨师俊率领海军,帮助19路军安全从乌龙江撤退。
1935年初,年轻有为的萨师俊,被任命为中山舰第13任舰长。中山舰不大,排水量仅780吨,但它确是一艘大名鼎鼎的战舰,有着光荣的历史,并且和萨师俊渊源颇深。
25年前的1910年8月,萨师俊的叔祖父、鼎鼎大名的晚清海军宿将萨镇冰亲赴日本,以近80万两白银,向三菱船厂订购了这艘钢木结构、后来被命名为“永丰舰”的炮舰。
该舰长62.1米,宽8.9米,配有前后主炮各一门,边炮4门,左右舷边炮2门。
清帝逊位后,永丰舰由袁世凯政府的海军部接收,编入海军第一舰队。1915年,永丰舰毅然倒袁,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护国运动。两年后,又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发动的护法运动。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在广州叛乱,孙中山脱险来到永丰舰,指挥革命军平叛,在舰上度过生死难忘的55个日夜。
孙中山去世后,广州国民政府为了纪念他,于1925年4月将永丰舰改命名为“中山舰”。
1926年3月,又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中山舰事件”,成为大革命时期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正因为近代有这么多大事发生在中山舰上,因此,中山舰在当时海军所有舰船当中,有着超然的地位,它的历任舰长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
萨师俊接任舰长,光荣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担当;他常用孙中山先生反帝爱国的革命精神教育全舰官兵,用列强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欲图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来激发部属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感。
“文官不贪钱,武官不惜死”是萨家的家风,在海军世家的熏陶下,邱奕殿也有了参加海军、报效祖国的想法。
萨师俊也颇看好头脑灵活、吃苦耐劳、体质优秀的邱奕殿;在荣任中山舰舰长不久,即介绍邱奕殿去平海、宁海两舰当练兵。
1937年初,萨师俊又派邱奕殿去应瑞舰学习掌炮知识。临行还特意交代:“好好学,回来当炮长,到时候就可以狠狠地打强盗!”
萨师俊非常注意自己的气节,常说海军军官五成是军人,五成是外交官,他从来没有不穿军装就离开大官厅到甲板上散步。
1936年,萨师俊率舰驻防南京期间,在舰上“大官厅”接见日本某炮舰派来的使者。当他得知对方仅是勤务职位时,马上沉下脸来,指斥日方有意侮辱,不再理会。对方只好灰溜溜的退走;事后,日本人不得不由舰长亲自前来赔礼道歉。
07 抗战打鬼子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萨师俊率中山舰奔驰于宁沪间,参与封锁长江,以阻日舰溯江西犯;在江阴的自沉船封江作业中,民国海军一共自沉老旧军舰与商轮43艘,合计吨位63800余吨。
接着,惨烈的江阴海战、淞沪会战相继爆发。
经此下来,民国海军所剩舰艇寥寥无几,有七八艘舰艇被安排在长江中游执行布雷任务,以打破日军的长江跃进战略。
中山舰副舰长张天宏也被调去布雷,舰上还有官兵被抽调上岸去防守要塞;上百人的大舰减缩了一半人员,显得孤单寥落。
丈夫在前线杀敌,在福州林碧珠也没闲着,捐款捐物支持前线,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在她的号召下,福州有不少百姓陆续加入保家卫国的行列中。
在此期间,义子萨支源从沪江大学肄业,国难当头之际,他也一心要从军抗日;适逢国民政府招考航空员,便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军。
萨师俊知道后,大为称赞。有人问他为何不让义子暂避战火,他慨然说:“我不能以私情误国事,倘此时人人存贪生怕死之心,抗战前途,安有胜利之望!”
身边好友感慨道:“萨师俊其忠勇之气概,固足为家庭表率,尤可为军人模范也!”
历时3个月的淞沪战役失败后,国民政府许多机关被迫由南京迁往武汉,萨师俊率中山舰担负掩护转移和运输任务。
随后,南京失陷,30万日军兵指武汉,又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国民政府不得不又迁往重庆。
1938年2月,在岳阳重建以陈绍宽为总司令的海军总司令部,将残存的海军舰艇进行改编,建立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中山舰与江元、江贞等8艘军舰编入第一舰队,奉命参加“武汉保卫战”,萨师俊率领第一舰队往返于武汉、岳阳之间,一边护运军政要员、战略物资,转移广大军民,一边执行长江巡防任务。
自江阴会战后,多数海军舰艇上的主炮都卸到岸上的要塞和炮台上,用于防守;现在,传奇战舰中山舰也接到了命令,撤下三门欧立肯机大炮,用以补给武汉外围炮台。
官兵们知道,撤掉这三门炮,就等于打掉了中山舰的三颗门牙,他们眼含热泪,恳请萨师俊不要下令撒炮。
身为舰长,萨师俊何尝不知道这些,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得顾全大局,何况撤掉大炮也是为了抗战打日本。
卸下主炮的行动,同样发生在邱奕殿服役的应瑞舰,不过时间更早些,1937年10月23日,应瑞舰在安徽采石矶附近江面卸炮时,被日军飞机炸沉,死十五员,伤四十员。幸运的是,邱奕殿水性很好,才得以死里逃生。经过一番周折,他转到中山舰继续服役,给恩人萨师俊当勤务兵;两人相见,份外亲切,又可以一起打击敌人了。
08 参加大会战
1938年6月,武汉保卫战开始了,日机出动30余架战机侵犯岳阳,企图一举摧毁驻扎岳阳的海军舰队,以免其驰援武汉。
中山舰在萨师俊指挥下,和兄弟舰艇奋起迎击,击退敌机,除民生、江贞两舰略有受伤外,余皆无恙。
晚间聚会,萨师俊相告同僚:“国难至此,军人当以身许国。”还说自己已立遗嘱,可随时献身。众人听了,无不为之感动,纷纷表示要共赴国难,以身舍国,立志要做中国海军的硬骨头。
萨师俊给爱人林碧珠的信中写道:“我既已励志军伍,决不苟安谋财。我在这光荣的中山舰上当舰长,是终身的荣幸。眼下日寇企图亡我中华,我要与之血战到底!”
10月初,上级为了保护萨师俊,有意让他转任鄱阳湖警备司令,但萨师俊力辞不就。
时任海军中校、制雷和造船专家、福州老乡曾国晟,曾当面问萨师俊为何力辞,萨师俊告诉好友说:“有人说我每次战事都在岸上供差,若就了这警备司令,岂不又在岸上了吗?我常常觉得以前参加的战事都是内战,在岸上、船上都是一码事。这次是全民族的对日抗战,我能到岸上去躲避吗?只要让我上岸,再大的官儿我也不就,免得有人议论我怕死取巧。”
在武汉保卫战关键之时,萨师俊奉命前往洪湖—武汉金口间的江段执行巡防任务,同行的有楚同、楚谦、勇胜、湖隼等舰。
这一带是日军飞机封锁的重点区域,许多船只在这里被炸沉。萨师俊二话不说,立即起锚奔赴主战区。
途中,萨师俊从望远镜里看到两岸逃难的人群像潮水般汹涌而行,处处都有房屋、汽车、江船被炸、燃烧,萨师俊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恨不得立即上前杀敌。
不过,萨师俊最忧虑的还是舰上火力配备不足,枪炮老化严重,恐到时不能多灭些鬼子。
萨师俊让勤务兵邱奕殿,告诉新任副舰长吕叔奋,赶紧带人好好检查一下火炮及所有武器,要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萨师俊关心舰上火炮不是没有原因的。自从主炮被拆了3门上岸,中山舰上只剩下舰首一门20厘米高射炮,舰尾一门经改装的20厘米高射炮,前驾驶台两侧改装的37毫米机关炮二座(只能打60度以下仰角),另有两挺捷克式机关枪。这些为数不多的枪炮,如果不能正常开炮射击,后果不堪设想。
新上任的副舰长吕叔奋只有20多岁,接舰长通知后,马上带枪炮长魏振基等人,对舰上火炮全部仔细检查了一遍。
萨师俊接到火炮无虞的报告后,点点头,回到舱室,伏案书写航行日志:“中山舰奉命自岳阳启锚,赴武汉附近金口执行巡防任务。
09 金口血战
24日晨8时许,海军部的急电萨师俊,指示中山舰速赴金口待命,伺机攻击日军,全力配合保卫大武汉。
金口古镇,属武汉外围郊区,因发源于鄂南的金水在这里注入长江,故名金口。这里紧扼江汉平原“大粮仓”之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9时许,中山舰驶入金口江面停泊,萨师俊召集舰上全体官兵在甲板集合,进行战斗前的总动员。眨眼功夫,除了轮机班2名值班外,全部48名官兵到齐,威武列队,听候点名、训话。
萨师俊望着这些刚毅、坚定甚至还有些稚嫩的面孔,心里有些微澜。
这些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子弟兵,他再熟悉不过了。他们大多是福建籍的,经常受到舰长训勉:我们福建人,历来都是中国海军的硬骨头,面对日本仔,绝不能软下去!要为家乡、为国家英勇战斗。
萨师俊一个个叫着名字:陈鸣铮、林鸿炳、康健乐、张奇骏、陈智海、魏振基、林逸资……
这里附带一笔,林逸资在上年的6月30日,请假回福州闽侯老家与陈细妹完婚;闻听七七事变爆发,二话不说立即挥泪告别父母娇妻,回舰效命,萨师俊对其行大加赞赏。当时,26岁的林逸资与妻子陈细妹结婚仅一个多月;林逸资阵亡后,陈为其守寡60多年,去世后,陈细妹与林逸资的遗像合葬于福州三山陵园。
转回正题
舰上有包括陈鸣铮在内的8位少尉军官,他们都是小年轻人,刚从光荣的福州马尾海军学校毕业,便被紧急分配到严重缺员的中山舰。他们个个都想不辱使命、建功立业,为海军摇篮马尾争光。
训话没多久后,远处的天空便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敌机来了,中山舰全体官兵迅速各就各位,严阵以待。
10多分钟后,一架涂着膏药徽的飞机,穿出厚厚的云层,呼啸着向金口江面扑来,在中山舰上空盘旋;这是日军的一架侦察机,它敢单机低空独来独往,可见当时武汉战区的空域已完全被破防。
炮口随着敌机移动,高射机枪也不停地对准敌机方向,只待它进入射程,就立即开火。
敌机抵近侦查,萨师俊果断下令炮击,侦查机怕了,随即升入云端循跑。日军侦察机向大本营报告了中山舰的坐标位置。
萨师俊凭着多年的作战经验,预料敌军为攻占武汉,防我海军支援,将先行攻击中山舰等附近舰船,敌机的侦察就是个预警信号,一场恶战就要发生了。
萨师俊命令官兵们抓紧时间再次对武器弹药、轮机状况进行检查。全舰官兵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的见习航海官魏行健再次检查仪表、器具;枪炮长魏振基带领水兵们检查武器、弹药;轮机军士长黄孝春检查轮机舱、锅炉舱、煤舱;炊事员陈宝通也没歇着,还在为战时准备应急食品……
各炮位除原有堆积之沙包外,临时又将各人铺盖包束成方块,加强各炮门防御。
萨师俊让陈宝通提前做好午餐,大家抓紧吃个饱饭,陈宝通把舰上的肉一股脑全用掉,不再考虑下一餐。
12点多,9架日机分作两个小分队,飞抵金口上空。中山舰拉响警报,萨师俊的令旗也在舰上升起,但敌机只在高空盘旋了数分钟,就一溜烟地飞走了。
敌人在耍什么花样呢?萨师俊很明白,中山舰完全被盯上了,这批飞机应该是在寻找其他船舰,很快就会回来。他命令全舰官兵时刻保持警惕,丝毫不得松懈。
萨师俊巡视全舰,看着这群斗志昂扬的部下,心存感激。在甲板的一旁,他的眼光定在了正在擦拭步枪的邱奕殿身上,若有所思。邱奕殿是邱家独苗,年仅21岁。
片刻后,萨舰长喊邱奕殿过来,说:“酒和牛奶全没了,你立即去买!”。
邱奕殿:“情况危急,我不去!”
萨师俊火了,吼道:这是命令,你要违抗吗?
邱奕殿只好揣着萨师俊给的4块银元,乘小般上岸,想速去速回。
萨师俊支走勤务兵邱奕殿后,即下令起锚,以便军舰灵活机动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时间是下午3点左右。
邱奕殿上岸后,天空就传来阵阵的飞机轰鸣声,他知道真正的战斗来了,无论如何,他也不敢再走开,干着急的他只好在岸边焦急地盯着江中的心爱战舰和战友们。
凄厉的警报声再次响起,3时零6分,舰上电讯官张嵩龄向海军总司令部发出紧急电报,报告中山舰与敌遭遇。海军总司令部电令中山舰驶往武汉。
日本海军第十五航空队的6架水上轻型轰炸机,编队穿云而出,飞临中山舰上空,随即变为一字鱼贯式,呈轰炸队形向中山舰发起俯冲攻击。
萨师俊大手一挥,一声怒吼:打。
舰首、舰尾和左右两舷的五尊火炮一齐向敌机怒射出满含仇恨的炮弹,在灰暗的天空炸出闪闪弹花;两挺高射机枪也喷出火蛇。
江面上炮声隆隆,巨大的水柱腾空而起,浪花、火光四溅,伴随着冲天浓烟,中山舰在水中摇晃起伏。
在中山舰交织的严密火网中,一架日机中弹,在空中晃动了几下,随即斜着机身仓惶爬高逃去;为了躲避中山舰的炮击,日机不再低飞俯冲,而是轮番在较高空域对中山舰水平飞行,投弹轰炸。
“避开敌机,迂回推进!”“左满舵!”“右满舵!”随着萨师俊的命令,中山舰开足马力,一边向敌机反击,一边在江中蛇行前进,躲过了敌机的一颗又一颗炸弹。
中山舰毕竟是服役了25年的老舰,舰上武装配备性能老旧,主炮和副炮拆卸后,火力更是大为削弱,而且又是在狭窄的江面上毫无掩护地与群聚攻击的日机展开海空战,力量对比悬殊,左支右绌,艰难对付。
全舰官兵,为了杀敌报国,为了维护“中山舰”的英名,无所畏惧地奋勇抵抗,虽未能重创敌机,也使敌机无法接近。
战斗进入白炽化,关键时刻,舰首高射主炮因发弹过热,炮管卡壳,突成哑炮。萨师俊高喊“赶快抢修”,顺手操起身旁的高射机枪对空射击,“哒哒哒……”
然而,时隔不久,驾驶台左右两舷机关炮也先后发生故障,交织火网出现空隙,虽经紧急抢修,但最终均无法正常操作。还有,舰尾的高射炮又因桅杆和驾驶台的阻挡,无法向舰首上空的日机射击,火力网出现了致命漏洞。
狡猾的敌机见高空水平轰炸难以有效对位,乃趁中山舰舰首火炮哑了之机,改变战术,骤然从舰首前方火网空隙处,轮环急速俯冲,低空投掷炸弹,兼用机枪扫射。
10 情况更加危急!
一颗航空炸弹在舰尾左舷水面爆炸,激起的水柱两丈高,舵机受损,转动不灵,无线电房也同时受损。
又一颗炸弹落于右舷水中爆炸,前锅炉舱右舷水线下的船壳被震裂,炉舱、机舱均有损坏,江水从裂缝迸射进来,几位年青水兵奋力用身体塞漏。
日机看到中山舰受创,转动不灵,更是无所顾忌地来回俯冲,疯狂投弹扫射。
紧接着,一颗炸弹落入左舷水中爆炸,后锅炉舱水线下的船壳破裂严重,江水迅猛灌入船舱,根本无法堵漏;3分钟后,舱内水深漫过4尺。
轮机兵依然坚守岗位,拼命向炉膛加煤,希望能给舰船多提供哪怕是几分钟长的动力;锅炉中的燃煤很快就被水淹熄,无奈的轮机兵只好退出前舱,前去帮助搬运炮弹。
200磅、300磅的舰空炸弹,接连倾泻而下,其中一颗命中舰首,直接穿透驾驶台后起爆,海图室、甲板、前望台、舵房被炸起火,弹药箱爆炸,顿时舰上火光冲天,血腥味弥漫,8名炮手牺牲,多人受伤。
军舰失去动力,操纵几乎失控,舰体左倾严重,堆在舰上当掩体的沙包四处斜落。
整座军舰笼罩在滚滚黑烟中,形势变得益发险恶。
萨师俊早将生死置之度外,镇守指挥台的他,虽眉头紧锁,但仍坚毅冷静,沉着应变;航海、枪炮、轮机、帆缆等各部门人员坚守岗位,文职人员也无人畏缩,都抱着有我无敌的决死之心,继续顽强地开炮射击。
突然,一颗炸弹落在指挥台附近,萨师俊倒在了血泊中,他右腿被炸飞,左腿遭巨创,左臂亦受重伤,遍体血肉模糊,不忍直视。
萨师俊强忍剧痛,从血泊中猛地蹲坐起,靠在瞭望台残破的栏杆上,殷红的鲜血咕咕外冒,满地都是。
副舰长吕叔奋抢至萨师俊身边,上前护理。
萨师俊从牙缝里崩命令,让吕叔奋别管他,快去指挥打敌机,同时要设法将舰搁浅,以防沉没,光荣战舰不能毁在他们手上。
吕叔奋马上跑开,和枪炮长魏振基会同剩余官兵,一面奋勇反击,一面组织力量尽量堵塞破损舰体,扑灭舱室火灾,救护受伤人员,并设法将舰驶向搁浅处。
官兵们得知舰长受重伤,拼死抵抗的意志更加强烈;浓烟烈焰、声声爆炸,救火堵漏奋勇争先,开炮杀敌舍我其谁,手提机枪和步枪都用上,对空狂射。
场面之壮烈,可谓惊天泣地吓跑鬼神。
日机也知道中山舰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因此,不击沉它肯定不会停止疯狂攻击。
它们像发狂的黄蜂,紧叮住中山舰不放,随后,中山舰又接连中弹,人员伤亡惨重,舰上指挥系统损毁,舰体颠簸不已,倾斜加剧,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
吕叔奋见事态危急,一边命人迅速补位,一边急令航海官魏行健放下一号和三号舢叛,先送舰长和伤员离舰。
当魏行健和见习官将萨师俊扶起时,萨师俊以微弱的声音说:“我这里痛,不要摸我,你们先将受伤官兵救上舢舨先走。”
几位受伤官兵登上救生舢舨后,魏行健又要将萨师俊扶上舢舨,神志仍十分清楚的萨师俊,怒目以对:“此舰乃国父广州蒙难座舰,是委员长奠定北伐的基础,我身为舰长,弃舰就是偷生。这是我成仁取义的时候了,你们切不可陷长官于不义。”
尚在船上的几位受伤官兵,见状也不愿离去,表示誓与中山舰共存亡。
萨师俊却劝勉他们尽速离去,说:“没有死难,不足见大汉民族之忠义;没有生还者,亦何以杀倭寇争胜利?你们应该为国家报仇,为中山舰报仇,为我报仇,不必一起同死。”
受伤官兵不愿舍下舰长,再三请其离舰,副舰长吕叔奋眼含热泪,跪在地上请求萨师俊上岸。萨师俊断然表示:“诸人尽可离舰就医,惟我身任舰长,职资所在,应与舰共存亡,万难离此一步!”
见舰长执意不肯离舰,一向听命的部属们,这次没有遵令,强行将无法行动的萨师俊抬上小舢舨。
萨师俊上舢舨后仍大声呼喊:“我不去,我要与中山舰及诸同志共存亡……”
满身血污的萨师俊,坐在三号舢舨上犹大呼杀敌不止,他军官服上的金袖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敌机见舢舨上有高级将官,于是,特意瞄准他扫射投弹,萨师俊连中数弹;随之,两只救助伤员的舢舨很快被日机击毁,沉没金口江中,10多位乘员的鲜血染红那片江面,舢舨上官兵除一等信号兵李麒伤重延至27日死亡外,其余全数当场壮烈牺牲。
在舰上指挥的副舰长吕叔奋,看到萨舰长和两舢舨官兵殉国的惨状,泪流满面,他强忍悲痛,指挥已是熊熊燃烧着的中山舰,边战边努力靠岸。
时舰身倾斜40余度,动力已全部失去,顺水漂流至大金山前;代理舰长吕叔奋一边指挥作战,一边指令舰上士兵搜集木料及浮质物。
日机又在“中山”舰上空来回扫射4次,最后弹尽离去。
眼看即将沉没,吕叔奋不得不下令全体官兵弃船,魏振基、陈鸣铮、张奇骏、林鸿炳、康健乐、刘洛源等18人一同跳入江中,或泅水或抱着漂浮物挣扎游上岸,或靠着附近渔船的捞救生还。
下午4时30分,倾斜的“中山”舰突然舰首稍举,“中山”两个鎏金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发光,似乎是慷慨就义前,和世人作最后诀别。
随着轰然一声巨响,水柱冲天,一代名舰终因负伤过重,沉没于金口龙床矶的长江水底。
中山舰在萨镇冰手上订造,在他的侄孙萨师俊手上沉没;中山舰由日本制造,又毁于日军的炮火。这一悲剧性的始末,留给后人的启迪无比厚重。
关于中山舰被炸实况,昭和十三年11月日军《汉口攻略作战第十五航空队战斗概报》如是“记录”:
“海军轰炸机六架(龟大尉)攻击中山型炮舰。14:45出发、17:00归来。冒着猛烈的机枪射击,果断地进行了轰炸。在金口镇附近击沉了中山型舰左舰尾弦直接命中炸弹一发,舰桥靠右直接命中一发(引起火灾)。用机枪击灭了企图乘坐救生艇二艘逃离的数十名水兵。由于击中左后部,开始进水,舰身旋转,又被击中舰桥右边,发生火灾。敌机枪射手虽然遭受至近弹爆炸引起的水柱的冲击,仍然勇猛反击。”
不过,他们不敢讲的是,根据国际公约规定:当敌方舰艇战沉,人员落水时需捞救,不得射杀。但日机不顾国际公约,竟然灭绝人性地穷追不舍,向满载伤员的舢舨扫射。
11 呜呼
站在岸上观战的邱奕殿,在一个多小时里,眼睁睁地看着战友们激战、受伤、死去,战舰沉没,他哭天抢地,撕心裂肺。
吕叔奋和幸存的官兵们,虽疲惫至极,他们没有休息,全体生还者集结在江滩上,面对滔滔江水向“中山”舰和壮烈牺牲者致哀。
25日,枪炮员陈夔益率“平海”、“中山”舰的汽艇寻找尸体,在当地渔民协助下,先后找到12具,萨师俊等13位官兵的遗体终未寻获。
派正电官何承恩购买棺木12具,在木签上标明姓名,将英雄们草草葬于金口凤凰山南麓邮电后的小山上。
爱舰没了,萨舰长牺牲了,而且连遗体也没找着,邱奕殿跪地嚎啕大哭:萨舰长让我远离死地,自己却勇赴国难!
沉痛祭悼萨师俊和英烈们的亡灵后,吕叔奋率中山舰幸存人员,挥泪告别金口,满含悲愤奔赴抗日战场,继续杀敌。
邱奕殿则迅速动身,穿行在中日大战的硝烟炮火中,不顾一切地赶往福州,给萨家报丧。
1938年11月1日,《申报》刊发题为《华军舰长萨师俊阵亡》的短讯,出于战时保密的考量,
对军舰及与日军交战地作了模糊处理。事后,日军大肆宣传国民政府海军总司令于此役阵亡。
在历时1小时15分的惨烈战斗中,中山舰发射炮弹200余枚、高射机枪子弹1000余发,自舰长萨师俊以下阵亡官兵25人、轻重伤23人,尤其要交代下,阵亡者中,包括舰长萨师俊在内的20名官兵,都是福州籍人,这是抗日战争中伤亡官兵最多的一艘军舰。
10月24日这天,金口至城陵矶之间,第一舰队的楚同、楚谦、勇胜、湖隼舰亦与敌机遭遇。在激战中,楚同负伤于嘉鱼附近,其他各舰得以脱围。
中山舰沉没次日,日军占领汉口;27日,武昌、汉阳沦陷,历时5个多月的武汉会战结束。规模空前的武汉大会战,中国军队付出了惨重牺牲,同时也给日军以巨大杀伤,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此后,中国的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一直在家提心吊胆,时刻祈求佛祖保佑的林碧珠,几天后,得知丈夫壮烈殉国消息时,正在打水,她一下子就晕倒在水井旁,痛不欲生;她决心“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几寻短见,要追随丈夫而去,幸都被萨家人救活。
萨师俊牺牲后,自萨镇冰时代流传下来的爱国精神,在萨氏家族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兄弟子侄们莫不同仇敌忾,纷纷以各种方式精忠报国。
随后,萨师俊被国民政府追赠为上校军衔,他是抗战时期中国海军在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军官。
1939年,萨师俊英雄事迹被收入当时海军总司令部编写的《海军抗战事迹》一书。有人撰文赞扬道:“观其平日大志之坚,及临阵死事之烈,诚可惊天地而泣鬼神。倘吾辈军人,皆能效君成仁取义之志,为民族复仇雪耻之谋,不特本军光荣历史,足耀于世界,而吾国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之大业,于焉赖之。”
萨师俊以身殉国的悲壮事迹,很快传遍祖国大地,更加激励了正在前线作战的抗日将士,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在萨家的庇护下,林碧珠平静地在福州生活了7年; 1945年抗战胜利了,林碧珠突然接到上头通知,她可以赴上海接收萨师俊的遗物。林碧珠坐船前往上海,不知冥冥之中是否有所安排,林碧珠乘坐的轮船,在闽江口误触鱼雷而沉没;深情真爱的萨、林两人都分别死在了船上,命归江海,在天国相聚,永不分离。
197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30周年时,台湾为了纪念抗战牺牲的将领,特地发行纪念邮票一套6枚,中山舰舰长萨师俊名列其中。
12 打捞提案
中山舰在其26年的服役期间,历经了护国运动、护法战争、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武汉保卫战五大事件。这几起事件均与中国革命前途和民族命运有着重大关联。尤其是广州蒙难和武汉金口抗日喋血,中山舰无愧于一代名舰、英雄之舰等光荣称号,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抗击侵略、英勇献身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中山舰虽然沉没多年,但其代表的众多历史故事,和抗战中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并未被国人遗忘。
1982—985年间,武昌县开展文物普查。
在金口召开座谈会时,与会的有2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当他们谈起日军当年在当地的暴行,不由自主地提到中山舰在金口水域与日军机群激战的情景,其中几位老人还是目击者和救助者。
该县文物部门将这一重要线索向省、市文物部门作了汇报。
1985年,参加武昌起义纪念活动的一批专家与各界人士动议打捞中山舰。
1986年,湖北省向国家提出打捞中山舰的报告,初步获国家文物局同意,并着手搜集资料,联系打捞事宜;由于经费没落实,无甚进展。
扮演过宋庆龄的演员肖惠芳、曾护送孙中山登上永丰舰的熊炳坤的儿子熊辉等人,对此心急如梦,每年都做在《关于打捞中山舰》提案,累计有十几份之多。
1988年5月,海军部队深潜所首次进行水下探摸,初步掌握了中山舰沉没方位,并出水1发炮弹和变压器等物。
那年,江苏也向国家文物局提出申请,表示愿意自筹经费打捞中山舰,运回南京陈列,理由是南京是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所在地,且中山先生长眠金陵,若一并陈列具有特别意义。
不知何故,中山舰打捞一事又一拖再拖。
1993年,广东闻讯而来,加入竞捞行列,提出中山舰26年服役生涯中有21年是在广东,“中山先生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等均发生在广东,中山舰应当“回娘家”。如果将中山舰打捞回广东,将与大元帅府、大总统府、黄埔军校等构成一幅完整的广东国民革命的历史画卷。
同年,福建方也表示出浓厚兴趣,毕竟萨师俊为主的伤亡人员大多是福建人。
面对来自江苏、广东 、福建的竞争压力,湖北方再也不能、不敢拖拉下去。
经过上头再三权衡后,湖北的打捞申请最终胜出,得到国家文物局的认可。主要理由有5方面:第一、武汉是辛亥首义之区,金口系武汉郊区;二、大革命后期国民政府曾设在武汉;三、“中山舰事件”中的海军局局长李之龙是湖北人;四、中山舰是在武汉保卫战中遇难的;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湖北省有责任“保护本行政区的文物”。
1994年3月,湖北省请海司派出一支25人的潜水队再次进行水底探摸。潜水员在舰尾左舷摸到了铜牌上凸起的“中山”二字,打捞信心大增。是整体打捞?还是运用分段切割法进行打捞?如果分段切割势必对舰身造成破坏,而整体打捞,难度又相当之大。
1995年1月,湖北省成立打捞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由船舶、打捞、文物保护等专家参加的“中山舰整体打捞方案可行性专家论证会”;
经过多番讨论研究,最终,长航集团的下属单位重庆打捞队,编制的打捞方案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具体方案为先清除舰内泥沙,修补破洞,在中山舰两侧固定驳船,放下皮囊塞入船舱,通过高压气体填充增加浮力。 最后从底部穿缆整体起吊。
得感谢这个方案,使得中山舰上的六千多件珍贵文物能完整保留下来。
1995年6月底,为慎重起见,湖北省文化厅组织专家专程赴重庆,听取打捞公司的报告。“中山舰整体打捞方案”先后经过湖北省和国家文物局6次会议商讨、修正。
1995年11月24日,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湖北省的打捞报告。
1996年,湖北省成立“中山舰基金会”,向社会募集打捞经费,累计筹集超过4000万元。
1996年7月18日,湖北省文物厅与重庆长江救助打捞公司正式签订《中山舰整体打捞承包合同》。
由于长江金口段,水流湍急,流速达4米每秒,江水浑浊,水深达30米;虽有前两次的初步探摸,但要正式打捞,需有中山舰的精确位置,更何况时间长了,中山舰是否又被水流冲到别处。
几位潜水员轮番潜入水底进行摸排, 直到1996年12月24日下午4点,队长陈方勇在中山舰尾内摸到了“中山”的字样。
随着各种相关资料的收集、比对,和现场无数次潜水探测,水里中山舰的详细情况逐步摸清,位于船尾的是船长室,从船尾到船头依次是船长会客室、值班室、厨房、 食器房、锅炉房、值班室、军士室、绞盘室、军用品 储藏室。舰首有一间专门的驾驶室,驾驶室上是一个嘹望台,船的两侧过道上悬挂着4艘救生艇。
重庆中山舰救助打捞工程公司报告称:“中山舰舰首甲板有3平方米的破洞,指挥台已经被炸平,舰中左舷甲板有4平方米的炸裂变形,右舷有5平方米的内凹变形,舰尾顶部有2平方米的破 洞……”
13 文物出水
1997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中山舰打捞工程正式启动。
打捞分两阶段。
第一阶段 排沙清障。共清理出舰中淤积泥沙1500多吨,超过了军舰自重两倍。
第二阶段 穿缆兜吊。采用20 根碗口粗的钢缆穿过中山舰底部,用36台卷扬机牵住钢缆两头,江底下编织成了一个大网兜。打捞船队一边提升沉舰,一边向江岸靠拢。
经过近100个的日夜奋战,打捞公司总计潜水作业逾578人次,时长超过1100小时;1997年 1月20 日,中山舰主楼的栏杆最先被缓缓抬出江面。
28日上午,沉睡江底59年中山舰被整体打捞出水。现场还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上万的围观者为这一刻欢呼庆贺。
2月19日,中山舰被就近拖到湖北船厂,开始对它进行修复。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整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进行修复。
整个舰身被重新油漆成红白相间的两种颜色。在船的右侧甲板上保留着一个巨大的弹洞,让人们能够目睹当时战争留下的遗迹。被修复的中山舰基本恢复了1925年前后的整体面貌。不过,她只具有悬浮能力.不具备自航能力。
1999年6月,中山舰由湖北省交武汉市;12月,位于武昌白沙洲的湖北造船厂内成立中山舰博物馆,拟对外展出;2001年12月,中山舰修复工程竣工并通过省政府验收。
中山舰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可移动性文物。中山舰被整体打捞出水面时,随之出水的各种文物达3400余件,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在中国近现代文物发掘(发现)史上极为罕见。出水文物主要分为舰载设施、武器装备、生活用品及铭牌标志四大类,其内容涉及历史、政治、军事、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经专家鉴定,仅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就有51件 (套)。武汉市当时所有馆藏“一级文物”,若包括中山舰的这批出水文物在内,才有150余件,中山舰文物的分量和价值可想而知。
中山舰出水。开创了中国河内考古发掘第一例,为中国水下考古和打捞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打捞修复中山舰的最终目,是在保护这一国宝的同时进行陈列公展,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而究竟陈列何处,也费了一番周折。
14 博物馆
最初,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山舰落户武昌首义城长江边,作为“首义文化区”的一部分对游客开放。
当初在打捞中山舰时,湖北省筹集到各方面的资金有4500多万,但后来中山舰移交到武汉市时,经费花得只剩下1500万左右,其中光修复中山舰就花了1600万元。由于舰体庞大,中山舰不能从岸上运,但也不能下水航行,如何把中山舰从湖北船厂拖出来,令人头疼!
由于资金等原因,中山舰落户首义的计划搁置。
问题没解决之前,只好将修复后的中山舰暂时搁在船厂展出,,由于交通不便,每天到湖北船厂参观中山舰的游客很少。
还有,承修中山舰的湖北船厂当初承诺,无偿提供厂内船台作为展出基地。然而该厂后来被一家企业托管后,新的企业开始按平方收取船台占用费,并且还追溯过去的200多万元占用费,文化局为此与企业争执不休。
2005年6月,武汉市府明确将中山舰陈列于金口金鸡湖,将在江夏区金口镇建设规划面积为3.3平方公里的中山舰旅游区。
2008年5月15日,中山舰在南华船舶公司再次下水,借助浮船坞和拖船,前往22公里外的金口临时码头。16日,中山舰在金口登陆。经过765米的陆路迁移,26日,中山舰正式落户武汉市金口镇中山舰风景区为其量身打造的中山舰博物馆,此刻,离其出水已整整过去了10年,愧对啊!
2011年9月26日,中山舰旅游区正式对外开放。
近年来,中山舰博物馆每年接待参观者达60余万人次。人们在这里感动于名舰的喋血壮歌,感悟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永恒。
中山舰文物也经常到各地做展览,足迹从全国各地到海外,所到之处,备受欢迎,特别是福州、广州、南京三地,盛况空前。
历史虽已远去,但它并不沉默。借着这些舰船和物品,依旧向今天的人们讲述着曾经发生的一切。可以想见当年在这舰船上,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欢笑的面孔。在青春飞扬的年纪,经历战火、创痛,与敌人勇敢抗争,一条条生命就此消逝……
15 幸存者
舰船、物品、印记都成了文物,用它独特的方式存留世间,那么,更有价值的,应该是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他们后来又过得怎样呢?
这里,零星搜集到了本文出现的主要人物的部分资料,一一列出,致敬他们!
萨师同
萨师俊哥哥,南京海军学校毕业,曾任“江京”、“江利”等舰轮机长、马尾要港司令部轮机课课长、海军第一舰队轮机长。
萨本炘
萨师俊弟弟,是他把邱奕殿带入萨家大院;后来长期从事造船工业,曾出任海军马尾造船所上校工务长、广西柳州西江造船厂总工程师、台湾机械造船公司总工程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出任了武昌造船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产品设计院总工程师等职,亲自主持设计制造中国第一艘绞吸式挖泥船“洞庭”号。于1966年在上海因病去世。
萨支源
萨师俊儿子,福州海军学校毕业,是1949年香港“两航”起义功臣之一,后来定居云南,大义之人。
枪炮长魏振基
居住福州,他用了半生的时间回忆,写下了十多万字的金口血战回忆日记,还通过各种渠道写信邀请当年的海军同僚回国观光,并为采访中山舰幸存者的媒体牵线搭桥。
1995年11月,魏振基中风住院,不能说话,见前来采访的湖北记者带来了打捞中山舰的方案,病床上的他流下激动的眼泪。
当打捞进入探摸阶段时,由于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潜水员因对中山舰结构不熟悉,工作进展十分缓慢而艰难,甚至连舱门都难以摸到。打捞指挥部派人到福州向魏振基求助。
躺在病床上的魏振基忍着病痛,凭脑海中的记忆,手绘出4张示意图,整个中山舰上甲板、中甲板、下甲板及指挥台结构和布置,甚至连每个舰门,每门枪炮所处的位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打捞人员如获至宝,潜水员就在这4张示意图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探摸任务,为中山舰最后出水扫清了障碍。
遗憾的是,魏振基未能等到亲眼目睹中山舰出水的那一刻。1996年,他抱憾而去。
枪炮兵张昌金,2000年去世。
轮机兵程祥,1999年去世。
炊事兵陈宝通,2003年4月逝世。
勤务兵邱奕殿
回到家乡的邱奕殿,过着平凡而简单的生活,但他无法忘记死难的战友和屡建奇功的中山舰。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这段历史,他奔走呼号,希望立个纪念碑。邱奕殿说:“落后必然挨打,我们绝对不能忘记日本鬼子的滔天罪行,绝对不能忘记国恨家仇啊!”
2002年初,在萨师俊故居(萨家大院)爱国教育据地的挂牌仪式上,邱奕殿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并兴奋地说,要将这个消息告诉中山舰的幸存者。
2003年10月24日,在中山舰蒙难65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58周年之时,中山舰福州籍抗日将士之墓在福州三山陵园落成。邱奕殿跪对墓碑,长哭不已,久久不能起立。
老人抚摩着纪念碑前仿制的中山舰船舵,激动地说:“65年的梦,这一刻终于圆了!”
一个多月后,大陆最后一位中山舰幸存者邱奕殿,在睡梦中安祥去世,享年86岁。安葬于福州三山陵园,他是第九位长眠于此的英烈。其中4名是当时阵亡的烈士,另外5位是过世的幸存者。
轮机兵张奇骏
2006年6月4日上午,侨居美国、90岁高龄的张奇骏先生,回国探亲时,专程到汉,登上了“生死与共的中山舰”。
随后,张老为中山舰博物馆留言:“我今年已届90岁,能看到70多年前服役的中山舰,实在兴奋不已,有此打捞成就实在使人敬佩,这都是打捞维护人员出心出力的表现,值得称赞。此舰改为博物馆后,能使后来的人永远记得日军侵略我们的历史。至今我仍能记得一句标语‘父告子,子嘱孙,代代勿忘此恨’。”
见习官陈鸣铮
“中山舰”蒙难时,陈鸣铮是个见习官,刚从马尾海校毕业就直接服役中山舰;直到战斗最后时刻,他方才遵命弃舰跳江,被当地渔民救起; 陈鸣铮事后回忆说:“我们是被渔船救起的。当时天冷,他们(渔家)用筷子撬开我们的牙齿,给我们喂温开水,这样我们才能说话。”
陈鸣铮获救后,重新投入抗日战场。到台湾后,陈鸣铮一直在海军服役,退役时为台中港务局局长,海军少将军衔。他曾两次通过子女从台北和上海两地,向武汉中山舰博物馆捐赠文物143件(套),有海军少将军服、中山舰缆绳发射器、中山舰标牌、中山舰铜管、抗战纪念徽章及回忆录等。
2013年10月26日,中山舰最后一名幸存老兵陈鸣铮,与世长辞。
2014年9月1日,国家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位著名抗日英烈中,萨师俊赫然在目。
天地长存英雄气,千秋犹闻其凛然。为国舍弃儿女情,纵死犹闻侠骨香。
——本文结束,谢谢阅览——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91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