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猛犸纪实
排版/猛犸纪实
2006年10月28日,一手打造庞大霍式商业帝国的霍英东去世。在霍英东出殡的这天,港澳地区同时降半旗为其默哀,并有多名国家领导人为其送上花圈。
在他的棺材上,赫然盖上了一张鲜艳的五星国旗,虽然我国至今没有明确规定国葬的标准,但降半旗和国旗盖棺的葬礼仪式,完全称得上是国葬级别的葬礼。
要知道,在霍英东之前,国家只为五个人安排过国葬,他们分别是
伟大领袖毛主席以及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朱德将军、宋庆龄和邓小平。
而霍英东,在人们的印象中,他只不过是香港有名的富商而已,即便他在商界能够获得多么大的成功,但仅凭这些,是何以享受这空前的哀荣呢?
其实,霍英东还有着我们大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在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后,相信你一定就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
“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01.“渔船上出生的未来富豪”
1923年5月,香港的一艘小船上,一声婴儿的啼哭打破了原本安静的海面。霍英东的出生地,不是专门挑选在海上生产,而是因为这条小船,本就是霍英东的家。
霍英东一家总计七口人,除去父母,便是五个孩子。霍家的生活从他们的“房屋”就看得出来,十分穷困潦倒。父母是当时社会最底层的“舢板客”。这里的“舢板客”,在当时可以说是对于贫贱人民的蔑称,还叫做“水流柴”或者“疍家仔”。
霍英东的父母整日靠着一条小船,每天从海上的大型货轮,拉一些货物到岸边,换取一些“海运”的辛苦费。而霍英东作为小儿子,底下还有个妹妹,他穿的用的都是哥哥姐姐们剩下的衣物。因为常年在海上漂泊,贫穷的霍家上下甚至很难拥有一双鞋子。
一家七口人,就这样在海上勉强过活。但是,即便一家人都贫苦成这样,仍然逃不过天降不幸。
02.“天有不测风云”
1930年,霍英东7岁,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场特大台风的到来,打破了霍家人原本一成不变的生活。
小船被巨大的海浪拍散击毁,而这艘小船,不但是他们的“家”,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工具。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霍英东的两位哥哥,也在这场风暴中,意外离世了。
无法接受事实的父亲整日郁郁寡欢,最终疾病、心病并发,也在不久后离开了人世。
至此之后,虽然贫穷,但也知足的一大家7口人,仅剩下了母亲和霍英东的一姐一妹。霍英东成为了家中唯一的男丁,但他此时年龄尚小,并没有什么办法挑起家中大梁。
港口已经没有了霍英东一家的容身之处,母亲带着他们踏上了岸,与乞丐和流浪汉们一同挤在了贫民窟中。母亲每天出门,靠着给别人打打零工,卖卖体力,赚取一些收入,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但好在慈善家林子丰博士,为当时的社会做了不小的贡献,先是为贫民窟的可怜人们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后又花重金打造了慈善学校。
霍英东一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慢慢在生活上步入正轨。霍英东的母亲精明能干,偶然的机会被林子丰发现,慢慢的给到了她更复杂的一些任务,她都能很好的完成,慢慢的做到了码头货轮装卸的一个小负责人。
而霍英东聪慧过人,逐渐在学校中崭露头角,在读书识字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就连很多富家孩子都很难考上的皇仁书院中学,霍英东都能成功被录取。
也就是在这里,霍英东学到了日后十分重要的一项技能,是助他赚取人生第一桶金的重要能力,但眼看一切都要朝着好的方向前进,一场全中国的灾难,再一次让霍英东陷入新的风暴之中。
1941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在12月8日凌晨,派主力炮兵、空军、海军一起出动,攻占了当时防御十分薄弱的香港。
霍英东所在的学校迫于战乱,进入了停课休学阶段,并且最终在英军和日军轮流的征用下,学校名存实亡,被迫解散。
侵略者的到来,让大部分贫民流连失所,霍英东一家便是其中的一份子,但战争终会过去,霍英东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场灾难过后,属于他的未来,即将到来。
03.“人生的第一桶金”
时间一转,霍英东已是20多岁的青年,在这苦难的几年间,霍英东一家人,又回到了给别人打零工的日子。
乱世之中,有权有势的人都无法保证明天是否安全,更别提霍英东一家。但好在霍家的子女都长大了,为霍母分担了不小的压力。霍英东在这几年之间,前前后后换了7份苦力工作,还在一次工作中,被压断了一根手指。
接连不断的换工作并不是因为霍英东吃不了苦,而是老板们,也无法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工作,今天还在正常运转,明天就有可能被日本人给搅和倒闭了。
霍英东在这几年间,接触到了各种不同阶层的人,有商界老板,落魄贵族,还有政界退下来的打工族。霍英东靠着自己勤奋、聪慧的特质,结识了不少赏识他的人。
在熬过了度日如年的4年后,霍英东终于迎来了他人生中的转机。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当时的香港仍然归英国政府管,英国从日本手中,接收了不少在当地遗留下了许多物资,英国在其中只看重了极小部分物资,因为大多数物资都是没什么用的战时废料,比如已经损坏的登陆艇、发动机和一些炮弹壳等。
这些东西在英国政府眼中,完全就是一堆破铜烂铁毫无作用,索性将这堆东西登报拍卖,但是却是用纯英文写的拍卖新闻。
当时的在港华人,大多数不懂英语,所以,英国人看不上,中国人看不懂。而霍英东恰恰在学校苦读英文,能够轻松看明白报纸上的拍卖新闻,这让霍英东抓住了这次机会。
在向妹妹借来100元报名费后,霍英东在拍卖会上果断出手,以1万多港币的价格拍下了一些登陆艇。虽然这些登陆艇是坏掉的,但是维修成本并不高。
当然,霍英东是没有钱的,于是他继续找人借钱。先是找霍母借,但霍母这次并不支持霍英东的做法,因为她总感觉霍英东有点赌的成分在里边,若是输掉,那么这1万多港币对于他们来说,将会是一生的无底洞。
要知道,当时的香港,人均月工资都不到100港元。
于是霍英东只好找认识的人借钱,之前做工时结交的朋友中,有一位靠做生意翻身的朋友,看中了霍英东以低价拍下的登陆艇,吃了没文化的亏,拍拍大腿后悔自己为啥看不懂报纸,随后用4万港币的价格,从霍英东手上收下了这批登陆艇。
就这样,霍英东只凭借自己的知识,用“空手套白狼”的方式赚取了近3万港币,这在当时普通家庭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钱财了。
霍英东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正是凭借着这一笔钱,在今后为祖国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04.“生意与祖国哪个更重要?”
得来不易的第一桶金该如何使用?霍英东思前想后,决定回归“家族产业”。所以他用这些钱买了一条船,又雇下几名杂工,和大家一起开船去东沙岛,做起了采集有中药价值的海人草的采摘和运输生意。
做事认真的霍英东很快就把这项看似简单的生意,做大做强,规模一度从前期的几个人,做到了80多人,4条船,也慢慢拥有了自己的船运公司。而就在霍英东生意日渐红火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
眼看自己的祖国与当时公认实力最强的美国,远在朝鲜地区打仗,霍英东是心急如焚,他深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深知被殖民者欺压之下的无奈。
所以当他得知,祖国需要从国外购买药品等物资的时候,他就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帮助到国家。
在那个年代,香港资本家们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冒出来,在看到战争带来的机遇后,很大一批人大发国难财,从外地购买低价物资,再加价转卖给大陆,甚至卖假货给大陆,以此博取丰厚的利润。一时之间,整个香港驳运业一片“欣欣向荣”。
这些驳运者,其实就是“走私犯”,只不过当时英国政府虽然有一纸禁令在,而实际上却不怎么管,只是偶尔会查一下,有消息的老板们也会在严查的那几天停止走私。
在大部分人因为这样的生意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霍英东却显得格格不入。
霍英东是所有走私者中最勤快的一个,但他同时也是所有走私者中最不赚钱的一个。别人都是低价卖高价卖,甚至一度掺假或者直接卖假货,而霍英东却低价买低价卖,而且完全不在货物中掺杂一滴水分。
别的老板在大赚钱财的同时,都会花钱买通管理者,分一些利润让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当于是“保护费”。但霍英东不这样做,所以他逐渐成为了众矢之的。
海警直接奉命把霍英东的船给撞沉一条,而且还有国民党特务来故意破坏掉了霍英东的一条船和满船货物,对于当时还不算有钱的霍英东来说,这些损失无疑是巨大的。
大家都笑霍英东是“霍傻子”,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还赚不到钱,甚至赔掉了几年来积攒的老本,这值得吗?
05.“我希望国家兴亡、民族富强。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霍英东是与众不同的,他拥有着香港底层人民大多没有的民族感、正义感。他的格局之大,是那些大发战争财的商人们根本看不到的。
而事实上,大陆方面虽然对于来自香港的货物近乎照单全收,但国家心中自然有一杆秤。所有与我们有来往的商人,究竟是“奸商”还是“朋友”,那是一清二楚。
香港地区真正无私的友好商人,在国家的心中,就仅仅只有霍英东。他一些列的行为,与其说是在与国家做生意,倒不如说是他个人对国家的支援。
战争结束后,霍英东继续在香港发展。并且凭靠进军香港房地产,真正赚到了大钱,实现了从贫困户到大富豪的大跳跃。
到了1964年的时候,恰逢新中国成立15周年,霍英东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竟然会被祖国邀请,成为登上天安门观礼台上的第一位香港商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霍英东在其他商人们还在持观望和怀疑的态度时,果断掏出家底,选择投资大陆,先后在中国投资了大批先进酒店、房产,并配合祖国积极建设基础设施、体育馆、学校等便民工程。
不仅如此,自改革开放以来,霍英东光是向祖国捐款,都捐了有17亿港币之多,不论是教育业还是体育业,霍英东都贡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且早在香港回归之前,霍英东就积极拥护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了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他忙前忙后,不断出任相关职位,为祖国统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他自己的力量,带动香港社会层面的认知,唤醒更多香港居民的民族归属感,纷纷积极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高度自治方针。
霍英东一切的所作所为,被党和国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且作为一届商人,能够与中央几代领导人都结下深厚友谊,那么他究竟为祖国做了多少贡献,是可想而知的。
06.“结尾”
2000年,抗美援朝50周年纪念会上,主席台上出现了一位古稀老人,这是当时唯一被邀请的香港人,被领导人亲切地称为“中国共产党永远的朋友”。
没错,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霍英东再次来到了祖国大地,看着日益强大的祖国,不知霍英东先生的心中,是怎样的一种思绪呢?
2006年,国家为霍英东先生举办了国葬。这是至今为止,香港地区唯一的一次国葬仪式。
“香港富商霍英东,出身贫苦当过工。”
“爱国爱港真情意,离心离德不赞同。”
(诗词选自 七律.爱国爱港霍英东,作者:艾骅)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67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