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网:目前,我国共有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都具备形成城市群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龙头作用的核心城市。
所谓的城市能级,是指城市的综合实力及其对该城市以外地区的辐射影响程度。因此,城市能级是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集中体现。
为此,近日人民论坛测评中心(人民日报旗下)推出《对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能级测评》,从经济能级、创新能级、开放能级和支撑能级四个维度入手,对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能级进行全面测评。
相比目前网络上的各类媒体评选出的商业性排名城市榜单,这份拥有官方背景的综合性城市榜单,肯定了城市的真实实力,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正本清源的效果。
根据城市能级得分的梯度分布可以将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分为3组:
第一组为高分组(得分>80分),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4个城市,即通常所指的我国4个一线城市;
第二组为中间组(70分<得分<80分),有重庆、杭州、武汉、南京、成都、天津、厦门、青岛、宁波、大连、西安11个城市,这些城市多为日益崛起的二线城市;
第三组为一般组(得分<70分),主要有长春、济南、沈阳、哈尔滨4个城市,由于这4个城市所在的城市圈建设滞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加强,因此,在19个城市中能级水平较低。
接下来,我们就从组成综合榜单的四个分项榜单,一起来看看19个代表城市的不同表现。
城市能级之经济能级排名
经济能级作为本次测评的一级指标,权重占比为0.32。在其之下,进一步分为经济水平、经济基础和增长活力三个二级指标,对应权重分别为0.42、0.32和0.26。
而二级指标又由多个三级指标组成,其中经济水平由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组成;
经济基础由地方财政收入总额、年末常住人口、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组成;
增长活力由GDP增长率、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率、对政府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评价、对城市经济活力的评价组成。
为什么我们要特别介绍这份评测使用的权重类目呢?因为人民论坛测评中心在此次评测中使用的评测指标与权重可参考性很高。对于初入圈的朋友,想要全面地了解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今后就可以通过搜集整理该评测使用的各项经济指标数据,获得很好的答案。所以在接下来的几个章节中,我们也都会逐个介绍各分榜单评测使用的指标及权重情况。
经济能级排名高分组中,由于该分项主要权重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水平,所以四大一线城市的排名与年度GDP排名顺序高度一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
而一般组中,则完全由东北城市与西北城市组成。众所周知,在既有经济体量与财政收入这样的区域经济实力硬指标上,东北与西北地区目前与东部沿海城市差距较明显。尤其是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全面进入城市群阶段后,两区域主要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都还未达到应有水平。
而中间组,事实上我个人认为是此次测评无论综合排名还是分项排名可读性最高的一个部分。因为高分组基本上由综合实力明显优于国内一众城市的四个一线城市担任,而低分组则由过去较长时间内经济发展处于低谷期的城市组成。中间组,基本由目前大家关注度最高的所谓新一线城市组成。
而经济能级与支撑能级两个一级指标权重分别占比此次评比最终得分的三分之一,所以经济能级分项中各城市的排名情况,与最后的综合排名十分相近。
城市能级之创新能级排名
一级指标创新能级总权重为0.17,进一步细分的三个二级指标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对应权重分别为0.17、0.31和0.52。
其中,创新投入主要由科学技术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决定;
创新人才由年末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城市的创新意识决定;
创新成果由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决定。
如果说上文中的经济能级分项榜单,是19座代表城市当下实力缩影的话,那么创新能级就是影响它们未来发展走向的关键因素。
如果你仔细查看19座代表城市,你就会发现南北方分布均匀性是非常高的。其中北方有9座城市,南方有10座城市。由于副省级以上城市的设定由政策决定,所以可以清楚感受到上层在政治上想要充分平衡南北方经济发展的良苦用心。
中国经济东强西弱,南快北慢的整体大格局,是大家有目共睹,已然达成共识的。那么为什么南北方的经济发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趋势越来越被拉开了呢?我个人认为,最为决定性的要素,就在于南北方的创新能力差别。
这种创新能力的差别,既体现在制度创新能力,也体现在城市建设创新能力,行政执法创新能力,企业经营创新能力,文化艺术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这种差距,绝非一朝一夕,而是千百年间,多重因素综合起来造成的累计效应。
我们就以中国行政级别最高的19个代表性城市而言,一起看看按照人民论坛测评中心给出的对于现阶段19城创新能力的权威排名——
北方城市:北京第1名、西安第9名、天津第10名、大连第13名、长春第15名、青岛第16名、济南第17名、沈阳第18名、哈尔滨第19名。
南方城市:深圳第2名、广州第3名、上海第4名、杭州第5名、武汉第6名、南京第7名、成都第8名、重庆第11名、宁波第12名、厦门第14名。
十分显而易见,北方城市在创新能力上,除北京一枝独秀外,其余副省级以上城市均未达到与其行政级别相对应的程度。在19个高行政级别城市中,创新能力最后5名全部由北方城市包圆儿。
南方城市的创新能力,则可以用“群星璀璨”来形容。排在第14名的厦门,无论在土地面积、人口总量还是地区生产总值上,都可以算入19个高行政级别城市中最低的第一档,但是创新能力依旧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水平。
也正是由于南方城市在创新能力排名上“雄霸”第2位到第8位的超强实力,才使得南方城市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多个阶段,始终都能不断脱胎换骨,保持经济增速领先全国平均水平。
城市能级之开放能级排名
一级指标开放能级总权重为0.17,进一步细分的三个二级指标经济开放度、交通开放度、社会开放度对应权重分别为0.33、0.34、0.33。
其中,经济开放度由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决定;
交通开放度由旅客周转量、货运总量决定;
社会开放度由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对城市文化开放度的评价决定。
持续创新可以让个体或民族长期保持领先地位,而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则会进一步提升个体或民族的自信心。而拥有足够自信心的个体或民族,最典型的一个特征,就是开放、包容、兼容并蓄。这一点,你回顾一下中国的历史,看看哪些朝代中国开放,哪些朝代中国封闭,就能够对不同时期中国国力的真实情况一目了然。
创新与开放原本就是相辅相成的,想要创新必然需要充分学习与利用外来知识与技术,开放成为必然;而开放又可以进一步吸引更多资源与人来的流入,从而再次刺激与推动创新。
在开放能级这项排名中,我要特别提到一个地区,长三角城市群。对比上文中已经讲过的经济能级与创新能级,我们会发现长三角城市的整体排名均比较靠前。但是到了开放能级这里,长三角除上海之外的其他城市整体表现就不够突出。
杭州排到了第9位,宁波和南京更是排到了第12位和第13位。我不知道大家对杭州>宁波>南京这个排序是否还有印象,如果你仔细看过我们之前的推文,应该会瞬间联想到这三城关系与之前我们推送过的一个数据指标,是高度匹配的,就是2018年的三市的新增人口体量。
从最贴近现实生活的角度讲,人口的流动,事实上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地区或城市开放包容度的直观体现。如果一个地区或城市长期处于人口流入表现出色的状态,那么势必是该城市对于外来人口的包容性十分突出。反之,采取人口强调控政策的地区或城市,人口自然随之变动。
我个人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更多是得益于天时与地利之便,历史上的长期财富累积与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共同造就了长三角城市群当下的成功地位。但是在人和方面,长三角城市过去的表现依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是否经济上已经取得了暂时的领先,就可以忽视不断提升自身的开放度,高度重视人口的流入?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事实上,长三角地区目前冠绝全国的老龄化指数,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前些年长三角地区忽视年轻人口引入的影响。
当然,这也与长三角地区从古至今的文化属性高度相关。文化不容易改,但是思维可以。对于长三角地区除上海外的所有城市,都应该重点向广深学习其吸引人口流入的远见与能力。
城市能级之支撑能级排名
一级指标支撑能级总权重为0.33,进一步细分的四个二级指标交通基础、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对应权重分别为0.23、0.17、0.31、0.29。
其中,交通基础由公路通车里程、城市道路面积、公交车运营数量决定;
信息网络由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决定;
基础设施由万人拥有医生数、万人拥有病床数、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便利度的评价决定;
生态环境由城市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对宜居程度的评价、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决定。
与上文中三大分项能级,更多是站在城市发展的宏观维度,决定城市未来大格局与大趋势不同,最后的这个支撑能级,事实上就是和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一个普通人最密切相关的。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否丰富合理,交通规划是否便捷易用,生存环境是否宜居健康,教育医疗水平是否发达完善,统统都由这一指标进行综合排名。在权重上,上文中我们也提到支撑能级与经济能级共同完成了整体排名近三分之二的占比。
在这项排名中,深圳依旧是不出所料地掉出了前四名的位置。众所周知,作为新兴城市,深圳在医疗资源与教育资源上的短板非常明显,且此两项资源在短期之内都无法迅速弥补,所以才会在这一子项排名中排在了杭州之后。
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大连在支撑能级上的排名,明显高于其在上文中各项经济类能级的排名情况。事实上单论生活宜居属性,北方地区出大连之左右者,不过二三。大连近十几年的低谷,很大程度上源自产业与企业的流失与衰落。而行走在大连的街道与海滨,其城建水平之赏心悦目,颇为令人流连忘返。
不过无论以上19座代表城市在各项指标上的表现如何,它们事实上都处于中国城市能级中的“中心城市”区间。区别只是全球(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还是区域中心城市。
而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与演进,非主要城市群内的中小城市与县镇乡村人群,还须加快向起码是区域中心级别城市流入的节奏。时间线越往后推,融入的成本与难度都会与日俱增。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57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