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真正的千古绝唱!此诗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这不仅仅是李白诗仙的光环所致,即使是在李白本人而言,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好的那几首诗之一。
美轮美奂之余,千百年来,人们在传唱中不禁要争论,这首《峨眉山月歌》四句诗写了“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5个地方,究竟都是哪里?
峨眉、渝州无须多说,古今未变,只不过后者改名为重庆了。那么平羌、三峡和清溪呢?且不说前人怎讲,就现在搜索一下网页看看:
平羌,古县名,北周和隋朝时在现乐山市境内所置,唐代尚存县治,北宋并入龙游县。
三峡,在国内就很多了,最出名的当然是长江三峡,但有三峡之名的还有浙西三峡、陕西汉江三峡以及我们乐山的平羌三峡(现在常有人称其“小三峡”,其实我们可以勇敢一点去掉那个“小”字)。多年来,大家都认定,《峨眉山月歌》里的三峡,就是长江三峡,因为是要“下渝州”了嘛,只有长江三峡才与渝州息息相关啊。
清溪,或许是这个名字又美又好听,所以国内有很多地方都用了这个名字,比如广东省东莞市、湖南省安仁县、湖南省韶山市、安徽省含山县,都有清溪镇;而我们大四川,也有3个清溪镇,分别在达州市宣汉县、雅安市汉源县和乐山市犍为县。
既然是《峨眉山月歌》,最起码能肯定的是李白同志是在乐山的平羌江里坐着船的嘛,所以很久以来,好多人都认定了“夜发清溪向三峡”的清溪,必然就是我们犍为的清溪镇。甚至一些专家学者在讲解这首诗的时候,也是这样写的。
不过,如果你仔细从地图上追寻,从平羌江流域探访,似乎这艘船沿着犍为清溪镇的位置去长江三峡,不太说得通。
于是,我们探访了很久很久,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这清溪,不是犍为的清溪;这三峡,也不是长江三峡!
事实上,无论清溪还是三峡,都在乐山市市中区,也就是“平羌江水流”的这一段,准确地说,清溪就是地处古平羌县的驿站,而“三峡”就是指平羌三峡。
隋开皇四年(584年),在嘉州设平羌县,治所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六十里。《寰宇记》卷74记载,平羌县“因平羌山为名。”隋朝大业十一年(615年),平羌县移治今乐山市北十八里。唐宝历二年(826年),又移治于开峡驿(今乐山市北四十里)。
李白在平羌江船之中,难道不是从这清溪驿登船而行的吗?
这不是臆想揣测。来看李白的小迷弟杜甫老师的一首《宿清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漾舟千山内,日入泊枉渚。
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
石根青枫林,猿鸟聚俦侣。
月明游子静,畏虎不得语。
中夜怀友朋,乾坤此深阻。
浩荡前后间,佳期付荆楚。”
这首诗也是在船上写的,杜老师顺岷江而下,夜宿清溪驿,而他“漾舟千山内”,应该是写实,就是在群山之中放舟穿行。那么问题来了,岷江段的群山地貌在哪里?从成都而下,经眉山,全是平原,只有到了平羌三峡,才有了群山环绕。
这不是猜测,有实证的,明代文学家、藏书家、地理学家曹学佺的《蜀中名胜记》写得清清楚楚,“蜀江至此,始有峡之称”。
而从杜甫的《宿清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可见,他是坐船经过平羌江流域,然后在平羌三峡岸边的清溪驿下榻的。,
杜甫的诗是孤证吗?不是。前面提到的《寰宇记》卷74所载,平羌县唐宝历二年(826年),移治于开峡驿(今乐山市北四十里),而这开峡驿另一个名字正是清溪驿!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平羌县并入龙游县,设平羌驿,而《乐山县志》说得清清楚楚,“唐清溪驿即宋平羌驿也。”
《嘉定州志》则说,“平羌驿,州北四十里,三溪之下,荔枝滩之上。三溪,在平羌峡口板桥鳝鱼洞。”荔枝滩,不就是今天的乐山市市中区荔枝湾吗?
而这板桥正是市中区关庙乡(今已并入牟子镇)的苏坪村,与荔枝湾隔江相望。曹学佺的诗《清溪朱邑宰里人也以荔枝名绿扶包者见饷》写的就是苏坪:
“三湾亭子寄山坳,夹树人家似鸟巢。
谩说故乡相见好,荔支先饷绿扶包。”
诗名的“清溪”二字,就是说在明代,苏坪仍有这个别名。
清溪驿即平羌驿,平羌驿毗邻荔枝湾,夜发清溪向三峡的清溪到底在哪里,真相大白。而李白朝着三峡而去,那三峡,也正是这群山环抱郁郁葱葱的平羌三峡,从这里出发,他仗剑远游,从此名扬四海。(于铁成/文)图据网络侵删感谢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45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