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5月26日电(记者:吴勇 柳才群 视频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本草纲目》研究所)5月26日,是《本草纲目》入选UNESCO世界记忆名录10周年。这背后有一位德国人默默做了大量工作,而且近20年来,他一直在努力做一件事——把《本草纲目》翻译成英文。他就是文树德先生。
文树德先生与他已经翻译的《本草纲目》第三卷
文树德先生1943年生,医史学家。专攻中、欧医学及生命科学比较史,尤擅长医学思想史、伦理史研究,1969年开始研习中医药学,1986年任慕尼黑大学医史研究所所长。他是首位采用严格的文献学和史学方法,将中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翻译成英语的西方人。
“我每天八个小时坐在这里翻译《本草纲目》的内容。现在快78岁了,我希望80岁以前可以完成《本草纲目》的翻译。”文先生说。
翻译《本草纲目》的三个理由
文先生父母均为药剂师,开一家小药店。有着这样的家庭背景,文先生读大学时选择了药学。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在中国科技史界,尤其是中国医史文献界颇有名气。文先生和夫人收集的手抄本有1100多册,还建立了一个包含4.1万个处方的数据库,为中医史学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财富。从2000年以后,文先生开始着手翻译《本草纲目》。
药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从1552年开始编著,到1578年李时珍60岁时终于写成。全书共52卷,190万字,总结了明代以前本草学发展数以千年的成果,采集医药、经史书籍800余种,是中国古代药学发展的顶峰,集中国古代本草之大成。流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地。至17世纪,《本草纲目》被翻译为拉丁文,取名为《中国植物志》。
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曾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引用了《本草纲目》中有关鸡的变种以及人工培育金鱼的资料,他将《本草纲目》誉为中国药物学的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内容非常广博,翻译此书不仅需要深厚的医药、动、植、矿物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还必须熟谙中国的历史文化,难度非常大。
“从实用性角度来看,《本草纲目》既让各国读者知道中国传统的药物知识是多么广泛,也能促使读者了解古代植物知识,还能发展现代新型药物,这是很重要的。”
“我为什么尊敬李时珍?第一,他的知识来源广泛,从贩夫走卒到儒释道,包罗万象。他怎么可以有这样以一个open mind (开放心态)!”文树德先生说。
“第二个是他的flexibility(灵活性)。他不仅提自己的医案,而且有很多别人的有效的、成功的医案。”
“现在西医的药物,70%有植物的基础,70%现在最常用的药物有流传下来的植物的基础。温故知新,把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和现代科学结合在一起,可以发展现代医学,造福全人类。”
以中国特有的银杏为例,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药用是银杏果,又称白果。近代以来,银杏树被引种到全世界,特别是在德国,当地科学家研究发现银杏叶中提取物,可治疗老年性痴呆、心血管疾病,德国药厂因此研发出银杏叶制剂,现在已经享誉全球。
“回顾一下历史,无论从汉代还是到盛唐,我们使用的药物远远超出了自己的疆界。东西方的医学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未来是一个国际交流的时代。中医药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的。”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讲座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本草纲目》研究所所长赵中振说。
最大的挑战
文先生介绍,他从2006年动手翻译《本草纲目》,每天工作七到八小时。
目前已经翻译了三本词典,还有六本要出版。这三本词典对各国读者都有价值。因为《本草纲目》有些内容通俗易懂,但很多内容晦涩难懂。
“最大的挑战是语言,阅读和翻译中医经典,是要用现代英语明确又恰当地表述古代医学家的作品,一定不要将现代知识与古代知识相结合,必须要弄清医学术语在几个世纪前的含义。”文先生说。
文树德先生试图从中医角度理解中国文化内核,了解中国文化潜在的思想。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找到现代英语中关于古代思想的适当表达,这促使他更加仔细研究这些文本。
“只有了解了中医的基本概念,才能将它们恰当充分地翻译成外语。我们不能假设古人是一个超人,明白我们现在的知识。”
对青年学者的建议
“因为中医中药是从中国来的,你不要完全靠西洋语言编的书籍,这个不够。你必须学中文,不但是现在的语言和文献,最重要的是学古文,不是一点,是要深刻地学古文。”文先生分享学习中医药的心得说。
他举例说明,自己收藏了上千本的中医古籍,其中有少量英文版,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中文版本。
“这些知识里面还有很多‘珍珠’,有待挖掘。中国人当然可以直接看这些书而挖掘出来里面的‘珍珠’,西洋人因为具备有别的文化背景,也能通过对比发现独特的‘珍珠’。国际化的发展也包括让外国人用他们的角度,用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喜欢问的问题而看中国古代文献。共同交流共同发展,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必然过程,这当然需要时间。”
《中药材鉴定图典》德文版
不仅文树德先生在做《本草纲目》的英文翻译,他的夫人文淑德女士也在从事相关工作。她刚把《中药材鉴别图典》翻译成德文版。
文淑德女士与她翻译的德文版《中药材鉴定图典》
《中药材鉴定图典》是由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赵中振、陈虎彪教授共同主编而成,是其研究团队通力合作,三十年的心血之作。本书把传统经验进行现代科学诠释,是对中药的继承与创新,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中药材鉴定图典》作者赵中振和陈虎彪
“《本草纲目》中有1892种药,外来药差不多占百分之十,这说明东西方医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世界需要中医药,中医药需要世界。” 赵中振教授说。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448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