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嫉妒的反义词是什么吗?为什么羡慕和嫉妒这两个看起来相似的词会有如此的不同?为什么我们害怕嫉妒但有时却偏偏无法摆脱它?
羡慕是嫉妒的反义词,这恐怕会让很多人都不太相信。在多数人看来,这两个词不应该是近义词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词的解释:
羡慕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希望自己也有。
嫉妒在词典里的说法是: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羡慕这个词的解释给人的印象出入不会太大,但嫉妒不是因为别人有而自己没有,因此产生的痛苦心理吗,这个怎么看和羡慕也很象对不对。
的确,从词源看,这两个词是有关联的,原因是引发这两种情感都是别人有而自己没有。但二者有以下不同:
1、感情的程度不同。羡慕的情感程度比嫉妒轻很多。所以羡慕一般不会让当事人太过痛苦,而嫉妒则不同,其情感程度很高,或者说很浓,一般会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痛苦,这个痛苦就来自于别人有的自己无法拥有。
2、对自身和别人的影响也不同。因为情感程度不同,引发的当事人的做法会不同。羡慕一般不会给引起羡慕的人带来困扰,因为当事人通常不会因为羡慕而破坏他人。但嫉妒则不同,嫉妒会引发当事人做出对他人不处的事情,以破坏他人的事情或形象。
3、情感的来源不同。从精神分析理论角度看,这两种情感的动力来源不同。也就是二者的机制和作用不同。因此,虽然从表面看这两个词几乎可以看做同类词,但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看,羡慕做为嫉妒的反义词是很有道理的。
在网路上曾经很红的一个词“羡慕嫉妒恨”,基本可以看做是这类情感的发展进阶路线,也就是说羡慕如果处理不好也是可以转变为嫉妒的,而嫉妒天然会带来恨,所以显然情感这样发展并不是好的路线。
羡慕与嫉妒的情感都是因为别人有自己没有引发的,从心理动力学看羡慕与嫉妒,都是字体对客体的驱力投注,二者最初的产生也都源自婴儿期与妈妈的互动,但二者要解决的问题和驱力来源是完全不同的。
羡慕与嫉妒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但这两种情感的产生都可以追溯到早年与妈妈的互动中。做为婴儿降临到这个世上,在情感上是全能自恋的,也就是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一切都应以自己为中心,我所想的世界一定知道,我要什么世界都会满足我,这在心理学上叫全能自恋。如果我的需求不能被满足,则会产生愤怒,产生要毁灭这个世界的想法,于是婴儿会为自己一丁点的需求受挫而大发雷霆,这在心理学上也叫全能自恋式暴怒。在这个时期婴儿与妈妈的共生的,即婴儿认为妈妈就是自己,而自己就是世界,因此妈妈也是世界。
随着心理的发展,当婴儿逐渐意识到自己和妈妈不是一体的,自己也不是全世界时,他打破了自己的全能自恋,心理发展状态进入了偏执-分裂位,所谓偏执就是不能接受其他,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感受是正确的,而分裂是指在这个时期的婴儿心中好与坏是截然对立的,一个事物只能是好或者坏,坏的就要丢掉,消灭,这在心理学上叫二元论。
因为心理发展状态处在二元论下,此时的他只能接受好的,排斥不好的。所以当他饿了时,如果妈妈(乳房)及时满足他,他的生本能(力比多就得到了释放)就得到了发展,因此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好妈妈。好妈妈拥有一个好(乳房),而他自己没有,所以他希望自己也拥有,于是与好妈妈在一起,他也会回馈给好妈妈良好的互动,让好妈妈温暖,这就是羡慕情感。
但如果在他饿了时,好妈妈(乳房)并未出现时,他的死本能(攻击力就需要释放,以消灭影响他的力比多释放的事物)就会出来(没有乳汁喂养,自己就会死掉)。这种死本能会带给婴儿强迫性的死亡焦虑(他无法战胜这种来自毁灭的恐惧,而自己又无法消除这个恐惧,他没有自己生存的能力)。婴儿自己内心无法承受这份焦虑,于是要把这份焦虑投射出去,变在我的这种死亡焦虑不是来自于我自己,而是来自于外界,来自于那个坏乳房,是它没有及时满足我而导致我可能会死亡。于是妈妈变成坏妈妈(乳房),对于婴儿来说,坏妈妈有可以让我活下去的乳房,而自己没有,因此我要死掉,为了不死,所以要消灭这个坏妈妈,这就是嫉妒情感。因此嫉妒情感对引发嫉妒的事物具有很强的坏力(攻击性),要消灭那个引发这种情感的事物才能消除内心的焦虑。
尽管羡慕与嫉妒都起因于别人有我没有,但羡慕的驱力是生本能,因此羡慕带来的是成长的和别人一样好。嫉妒的驱力是死本能,所以嫉妒是消灭让我焦虑的源头,是具有破坏力的。所以,当妈妈者不可以不小心,不可以不温暖,因为你能决定你的孩子以后是嫉妒多一些还是羡慕多一些。这会决定他是否过得自由和幸福。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44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