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最近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标题党经典案例不是很理解。然后还有一些网友想弄清楚新闻标题党经典案例,句子百科小编(www.sws100.com)已经为你找到了相关问题的答案,接下来和我们一起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俗易懂说历史
洞察人性阴暗,洞悉人心不堪
人生如战场,办公室斗争必读
日拱一卒,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们接着说贾谊——
前文说到,文帝允许民间私自铸钱,指望藏富于民……贾谊旗帜鲜明反对,并明确给此事定性——
3、“县法以诱民使入陷井”——贾谊给这事儿定性,这是国家引诱百姓掉进陷阱!如此大的利润,这是教唆、诱导百姓犯罪!
4、“奸数不胜而法禁数溃,铜使之然也”——贾谊认为,这个事要想管好也不难,抓主要矛盾,关键在于铜,因为铸钱主要得要铜!
5、“铜布于天下,其为祸博矣,故不如收之”——贾谊给出解决方法,既然铜是罪魁祸首,那就将所有铜矿都国有化!
“上(文帝)不听……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宠幸,上欲其富,赐之蜀严道铜山,使铸钱。吴王(刘)濞有豫章铜山,招致天下亡命者以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而国用饶足 。于是吴、邓钱布天下。——资治通鉴”
文帝没有采纳贾谊的意见——我们要明白,历史只记录了贾谊的反对态度,没有记载那些拥护私人铸钱者的态度,可以想见,当时拥护私人铸钱的势力,一定非常强大!
当时,文帝的宠臣邓通,算命先生说他会饿死,文帝大笑,不至于、不能够,“赐之蜀严道铜山”,将蜀地的铜山赐给邓通,让他自己铸钱,有钱啥没有啊,有钱怎么会饿死涅——果然,最后邓通没东西吃,只有钱,活活饿死!
吴王刘濞,拥有豫章的铜山,就是南昌那一带,招揽亡命之徒铸钱,又煮东海之水为盐——钱和盐,历代都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刘濞集齐了,时机一到,就可以召唤神龙了!
贾谊这么叨逼,乱发帖子乱提意见,坏大家好事,大家伙就没意见?就没人在背后搞他?人构成的社会里,哪有这么简单——
“上(文帝)议以贾谊任公卿之位。大臣多短之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资治通鉴”
文帝很喜欢贾谊,打算提拔他做公卿,这是最顶级的官职,大臣们联合起来反对,诋毁曰“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此人小年轻,没啥社会经验,一心想上位,没事找事,到处挑毛病,皇帝你要警惕这种人,破坏我大汉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打断我朝的战略机遇期!
文帝一看,卧槽,小贾你群众基础这么不牢固,朕也不能逆着这么多人用你……去基层锻炼锻炼吧——将贾谊打发到长沙,做长沙王的太傅。
四、标题党,如何得到领导的关注
“梁太傅贾谊上疏曰:“臣窃惟今之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 ,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资治通鉴”
这是若干年后,贾谊工作调动,从长沙王太傅,调动为梁王太傅。年纪大了,工作也调动了,但爱发帖子的老毛病没有改,蛋事,他似乎悟出了一点道理,即,要得到领导的关注,帖子的标题非常重要,好的标题,抵得上文章的一半!
因此,贾谊大肆渲染,问题非常十分极其得很严重,麻烦很大哟,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再不处理、再不警醒,就要完蛋鸟——“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光大爷几乎全篇引用,密密麻麻几页纸,我们挑重要的、我认为有道理的说一下——
1、削藩——西汉最早的削藩倡导者,是贾谊,你没看错,真的是他;推恩令(雏形),就是贾谊此时提出的!
1)、“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遍置私人”
——现在的形势,诸侯重,中央弱,但为何不怎么危险?因为现在诸侯王年纪还小,不能掌权,权力由中央派下去的官员把持。蛋事,若干年后,这些小王们长大了,局面就不一样了,到那会儿,现在在下面控制局面的中央派遣官大都老了,诸侯王会自己指定官员,那就不好控制了!
2)、“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的优点,不仅发现问题,而且给出有效解决的办法。他认为,要想让天下太平,社会安定,醉好就是诸侯小而弱,因为诸侯弱小,就可以不动刀兵,以道义礼仪制约他们;诸侯国小力弱,也就没啥野心,不乱想不妄动,自觉做个富贵亲王了。
3)、“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
——这就是推恩令的雏形,将大的诸侯国,分为若干小国,让已去世的齐王楚王赵王,他们的子孙后人们,人人能够得到一块,不停的分,直到“地尽而止”!
推恩令,这是千古阳谋的典范,历来削藩过程中,非常有效的大杀器,涉及到诸侯王一众子孙的利益,容易引发诸侯国内部矛盾,中央可以渔翁得利……总之,自古以来央地斗争必备、必用,真的堪称居家旅游、杀人灭口、不可或缺之利器!
2、强敌在侧
“今匈奴侮侵掠,至不敬也;而汉岁致金絮采缯以奉之”
海内不太平,匈奴年年寇边,大汉朝反而每岁要用金帛等物讨好匈奴,这是极大的隐患!
3、强化中央权威
“定经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亲各得其宜!此业壹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矣”
这一段所谓敲定各种制度,实际还是要伸张皇权,就是强化皇帝威严,加强中央权威——以君为君,以臣为臣,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摆正自己的位置,“君君、臣臣、上下有差”!
中国几千年历史,反复证明一个道理,就是只有中央强大,这个国家才能安定;一旦中央暗弱,一定动荡,一定出事,极端点,改朝换代不是梦!
4、培养好接班人
1)、“夏、殷、周为天子皆数十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
——夏商周动辄几百上千年,都得传个几十世,而秦国,二世而亡……人与人的智商、性格其实相差不大,但夏商周的君主们有道,而秦国无道,因此有长短之异。
2)、“天下之命,县(悬)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
——国祚能不能长久,关键是接班人行不行,因此要早一点重视培养接班人的问题,并给他配置醉好的老师、以及身边的师友。
5、尚礼法——国家治理中,礼与法的意义不同
中国历代治国,外儒内法——儒,表现为礼仪道德;法,表现为刑法。二者交错并举,相辅相成。
1)、“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为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
——普通人,能看见已经发生的事,但看不到未来将要发生什么;这就是我经常说的,事情分偶然发生的和必然要发生的,世间绝大多数事是必然要发生的,只是我们眼光浅,看不到其中的关联性、延续性,因此误以为是偶然发生的。
道德礼仪,是醉好最早最有效的法律,因为它作为思想武器,在事情发生前起防止、诫训、制约作用;
而刑法,只能在事情发生后起作用,给予犯法者惩罚,就算正义能够到来,而且也没迟到,但伤害也已经造成!
因此,在世人眼里,刑法好用,而礼仪难成——啃腚啊,刑法拿来就能用,但礼仪如同植树,有个过程,十年种树百年育人,用礼仪在人的精神思想上形成一道防火墙,这需要较长时间,以百年为单位。
2)、“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
——商汤、周武王这些牛人,以仁义礼乐治理天下,子孙托其福,传了几十代;而秦国,以法令刑法治理天下,二世而亡,子孙死光光!
这一切,天下人都看在眼里,所以,老大你自己看看,你想走哪条路?
6、刑不上大夫——不是说大夫们不被惩罚,而是说,大夫们直接自杀
“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 ,况于贵臣之近主乎!廉耻节礼以治君子,故有赐死而无戮辱。是以黥、劓之罪不及大夫,以其离主上不远也;”
——贾谊用“投鼠忌器”打比方,这个成语的出处就在这里。庙堂、皇帝就是那个“器”,而犯了错误的高官们就是那个“鼠”。
如果惩罚“鼠”们,“黥”,脸上刺字,“劓”,割了鼻子,他们或许并不嫌难看,皇帝你难看不?庙堂,祖宗宗庙,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他们嫌难看吗?
因此,贾谊举了几个例子,这可能是古代的裆八股——
“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fǔ guǐ不饰’”
——古代大臣因为不廉洁被废,不明说他不廉洁,而是说“簠簋不饰”,“簠簋”是祭祀时用的器皿,说他祭祀时用的器皿摆放不整齐,导致上天发怒了;
“坐污秽淫乱、男女无别者,不曰污秽,曰‘帷薄不修’”
——生活作风忒乱,不明白说是污秽,而说是“帷薄不修”,“帷”是床帐,“薄”是窗帘。
“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
——软弱不胜任的官员被罢免,不说他软弱,而说“下官不职”。
换成今天话,你为啥不戴帽子?或者,谁让你戴帽子!
大臣可以不要脸,但朝廷是要体面的,这是统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今天我们经常能看见的“免去……”“另有任用……”,这些用语看似平常无奇,实则暗藏玄机。
贾谊认为,朝廷的体面大于天,因此即使大臣有罪,朝廷也要待之以礼——
“其有中罪者,闻命而自弛,上不使人颈而加也。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上不使人抑而刑之也。”
在确定并宣读大臣的罪状后——
“中罪者”,立刻自杀;
“大罪者”,对着北面连续拜两次,跪在地上自杀;
如此,皇帝不用脏了自己手,朝廷维护了体面!
文帝看了帖子陷入沉思,使劲琢磨,觉得也对——
“上(文帝)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是后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
于是,文帝采纳了贾谊的这个建议,美其名曰,保养大臣的体面,凡是犯罪的,都让他们自杀,不动刑,大家都好看。
刑不上大夫,本意不是饶恕这些高官,而是让他们自己体面,他们如果自己不肯体面,朝廷有一百种办法帮他们体面!
“后岁余,贾谊亦死 ,死时年三十三矣。——资治通鉴”
-168年,贾谊领了盒饭,时年33岁,原因是他当时担任梁王太傅,结果这个梁王坠马而死,他很惭愧,可能也有点害怕,最后郁郁而终……可惜了!
简单讲,这是个很有眼光、很有思想的人,看问题透彻,但缺点也很明显,操之过急——比如削藩这个事,他只看到藩镇强大以后会威胁中央权威,但没看到当时局面是宗室与功臣集团相持,相互牵制,彼此制约,因此一味削弱诸侯王,会导致这个平衡被破坏。
但不管如何——
贾谊都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其文章朴实峻拔,酣畅淋漓,政论尤其精彩,鲁迅先生称之为“西汉鸿文”,开汉赋之先声!
另外,贾谊在后世有很多高质量的粉丝,包括唐代的陆贽、北宋的王安石、苏轼等人!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4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