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历史巨大相比,史记与资治通鉴有什么区别?
文/@成长新视点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两部伟大的历史巨作。相比之下,主要有创作者、历史跨度、编辑体裁、目的内容、写作风格、写作材料、传播推广七个方面。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资治通鉴》是历代君王治理国家的教科书,被毛主席评价为“每读都受益匪浅,书中写的战争精神饱满,生动生动,充满辩证法”。
一、创作者。
1.《史记》是一本私修史书,原名《太史公书》、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14年内完成了《太史公记》和《太史记》。
2.《资治通鉴》是北宋丞相司马光的官方历史书,助手有三人,如刘庚、刘恕、范祖禹等,历时19年。

二、历史跨度。
1.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史记》跨越了3000多年。
2.《资治通鉴》从战国时期的周威烈王23年开始,写到五代时期的后周世宗展德六年,跨越1362年,包括16朝的历史。
三、编修体裁。
1.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首创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主,吸收了编年、记事等体裁优势,以本纪、世家、列传为主,有表、书相配伍。此后,纪传体成为中国古代正史编写的标准。

2.《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史以时间为主线,以事件为目的,按年月日时间顺序记录。
四、目的内容。
1.司马迁秉承父志创作了《史记》。内容以人物为中心,描述了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民族和外交,材料广泛,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深刻反映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全书共130篇,约52.6万字。

2.《资治通鉴》由皇帝组织修编,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以经济、军事、政治史实为主,介绍历代君王治国、平叛治乱、兴衰得失等。除使用正史资料外,还博采了222多种杂史。全书294卷,约300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30卷。
五、写作风格。
1.《史记》主要是散文化写作,辅以叙事写作。语言非常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口头谚语、成语和歌谣被广泛使用,方言和土语也没有回避。
2.资治通鉴,叙事写法,语言简洁,叙事生动,组织清晰,层次分明。宋神宗称赞“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
六、书写材料。
1.《史记》写在竹简或木竹上。

2.《资治通鉴》写在纸上,用雕版印刷大量印刷。
七、传播推广。
1.《史记》有正本和副本,正本在宫廷里,副本在家里。汉宣帝时期,经司马迁孙杨云多方努力,才开始向社会传播,但篇幅不大,很快因杨云被杀中止。直到东汉中期,才得到广泛传播。

2.《资治通鉴》为宋英宗安排编修,宋神宗给书名、作序,并安排刻印发行。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401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