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既要“身入”更要“心入”
文/祁连月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
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法宝”和“利器”,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也是迫切需要提高的一种能力。
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发达,调查研究不出门,也可“尽知天下事”。但要听到原汁原味的乡音,看到不加粉饰的现场,感知群众的真实情绪,捕捉层出不穷的新情况,不“身入”是不行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身入”解决的是“在场”问题,目的是拉近调研者与群众之间的空间距离。要求领导干部从机关里走出来,“身入”现场到群众中去,到生产生活第一线,了解实际情况。
正确的调查研究首先是“身入”的调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象是不可能了解到实际情况。但是,仅仅“身入”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心入”。
“心入”解决的是“在状态”问题,目的是拉近调研者与群众之间的心理和情感距离。要求领导干部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心贴心交流,“掏心窝”说话,详细地占有第一手直观、鲜活、真实的材料。
然而,在调查研究中,有的领导干部基层是下了,现场是去了,不过,只是走马观花地转一转,蜻蜓点水地看一看。群众没接触几个、情况没了解多少,脚不沾泥,身不染土,既没有发现具体问题,也没有解决实际困难。
这种“盆景式”“作秀式”的“调研”,即使天天下基层,只会让调研浮于表面,给群众徒增负担。这样的调查研究不可能做深、做细、做实,没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查研究既要“身入”更要“心入”,实际上是反映了领导干部的态度和作风问题,说到底就是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领导干部要真心实意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听一听、聊一聊、捋一捋,他们的烦心事、忧心事、操心事,让基层的真实情况原装原貌呈现出来,让调查研究工作扎实起来。
毛泽东同志是调查研究的典范。1930年6月、1932年6月和1933年11月,他先后三次来到中央苏区模范乡才溪乡调研。期间,他轻装简从,不搞特殊化,住老乡家,打地铺,帮房主人扫地、挑水、劈柴,以“小学生”的态度虚心向群众请教,真正做到了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最后写出了《才溪乡调查》这篇光辉著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面对新征程新时代新任务,面对发展难点、民生痛点、社会堵点……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到既要“身入”更要“心入”。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最近,中办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l
领导干部要带头沉到一线,深入到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和社会各层面中,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确保调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都唯实唯真、可信可靠,用调查研究的成果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40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