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个时代最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百年企业成功的真正本质是什么?这个时代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引领?这些问题类似于在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心中盘旋的“钱学森问题”。
毫无疑问,伟大的时代当然需要伟大的精神。
在现代,德国是世界上人均工程师比例最高的国家,拥有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等全世界必须钦佩的品牌。再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传统企业历史悠久,100多年的企业高达5万家,创业1000多年的企业还有7家。
这些知名品牌和企业长期存在的秘诀是工匠精神,不追求眼前利益,诚信经营,专业专注,思想透彻。
如今,在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文化的交织下,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此外,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一些社会失范日益严重。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和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意志力相对较弱。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例如,大学生缺乏理想和信念,容易半途而废,扭曲价值取向等。
此时,工匠精神恰逢其时,已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将在大学生的教育和指导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的工匠精神,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主要关注中国当代大学生,旨在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系统分析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探索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对策,有利于培养知识、人格、道德高尚的大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提供重要支持。
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
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因此,良好的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其重要目标和主要内容。鉴于现阶段大学生缺乏工匠精神,以下将从多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具体对策,多管齐下。
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重视工匠精神的弘扬
工匠精神离不开社会的普遍认同,社会认同离不开工匠为人民服务。在社会层面,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体系建设,为大学生就业后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市场环境。
(一)培育中国制造新动能,营造尊重工匠精神的氛围
中国要想在世界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就必须营造全社会尊重工匠精神的氛围。
一是尊重一线劳动生产者的辛勤劳动。由于世俗观念的影响,一线劳动生产者的地位相对较低,甚至鄙视一线劳动生产者。
现阶段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旧观念,充分尊重和包容一线劳动生产者,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奉献。
二是鼓励和支持创造力。在当今社会,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和服务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喜爱。只有不断创造、创新、古为今用,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三是倡导精打细磨的理念。我们现有的制度和环境导致许多人渴望快速的成功和即时的好处,并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好处。这直接导致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了中国的形象和地位。
只有从思想上树立质量导向的工作理念,营造细致的工作氛围,完善开放严谨的工作布局,以高水平的开放促进高质量的发展,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
受古代传统就业价值观和现阶段固有制度的影响,公众普遍认为工人地位相对较低,因此不愿从事这一行业。事实上,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工匠更受市场欢迎和喜爱。
为了工匠的利益,我们应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从政府高效供应出发,创造有利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呼吁召开技能型人才企业招聘会,建立技能型人才社会保障制度。
例如,为优秀人才的家庭成员提供住房补贴或有义务接孩子上下学,彻底解决优秀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环境中。
第二,从收入安排出发,为优秀人才提供合理的报酬和丰富的税收条件,确保优秀技术人才的待遇,让更多的年轻人自愿从事这个行业,从根本上缓解中国“技术短缺”的压力。
只有在这样的保障体系和政策条件下,技术工人的利益才能得到根本保障,工匠群体才能逐步成长,最终传播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
(三)新媒体拓展传统技能传承的宽度和广度
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技艺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新时期中国传统技艺的传承却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传统工匠的生活空间被大大压缩,甚至被遗忘。
由于这些传统技术在生产效率上落后于机器一体化生产,传统技术在继承和推广上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和压力。事实上,新媒体为传统技能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新媒体形式和新媒体平台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前景。
首先,为了保护传统手工艺,相关单位和组织可以尝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在线注册传统工匠的技能,有利于传承传统技能。
第二,可以为工匠提供更多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让更多的人对传统技能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在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等候区的电子显示屏上播放中国传统技能和文化的广告视频,并在报纸、杂志等上开设相关专栏进行专题报道。
只有充分尊重工匠本身和他们所继承的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继承,他们才能推广和传递他们的工匠精神。
二、高校将大学生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
除了政府、教育等部门在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方面发挥基本作用外,学校也是大学生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是关键。
高校应将大学生工匠精神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新平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工匠精神引导学生
如今,工匠精神的认可度普遍较低,这也反映了教师工匠精神的缺失,没有起到很好的模范作用。
因此,高校教师也要加强工匠精神教育,以教师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是他们的使命和责任。
一是教师要培养爱岗敬业精神。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了解大学生最新的就业政策取向,及时掌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及时向大学生解释最新的就业政策,促进大学生真正成为“工匠”人才。
第二,教师应坚持以教育为导向的专业精神,工作应以教育为目标,通过实践形成教育经验,积极重视大学生的实践锻炼,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让大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习卓越的精神,欣赏生活的痛苦和快乐。
针对大学生的人格差异、环境差异、学习差异等问题,因材施教,关心学生,尽力帮助他们。
最后,大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工匠精神,学习教师的优秀素质,提高自己的能力,全心全意地学习和工作。
(二)完善课程结构设置,建立特色课程体系
为了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除了建立面向市场的专业结构外,还应优化和完善课程结构,建立反映高等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因此,高校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将工匠精神贯穿教学的各个阶段。在注重大学生基础素质教育培养的同时,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优化基础课程结构。基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训目标,在不断完善现有基础课程的同时,积极开设普及职业规范、宣传职业道德、推广工匠精神的特色课程,使大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二是增加实践操作课程占总学习时间的比例。在培训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模拟现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让大学生在真实情况下提前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训实习课程的重复练习,将工匠精神的培养渗透到实训课程的各个环节,提高大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401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