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各族儿女聚在一起”
——歌曲《天路》
歌曲中的“天路”,指青藏铁路,它的高海拔是世界上最高的,也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2001年,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开工,施工现场的铁路工人和藏族人都称青藏铁路为“天路”2001年,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开工,施工现场的铁路工人和藏族人都称青藏铁路为“天路”
中国几代人的梦想是在“世界第三极”上修建青藏铁路。然而,青藏铁路建设的苦难、难度和要求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1979年,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但直到2001年,格尔木至拉萨段才开工。许多外国专家断言:“拉萨不可能修铁路。”
在如此极端的寒冷缺氧环境中,建筑军队的生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中铁广州工程局参与青藏铁路建设的建设者,已修建至海拔4780米的昆仑山口,半步走,轻声说话,这是因为在强烈的高原反应下,他们上气不接下气。
然而,中铁广州人发扬光大“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意志更强,海拔追求更高”天路精神克服了“寒冷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个世界问题,成功完成了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当雄特大桥等施工任务,为本世纪青藏铁路纪念碑的成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使命和历史总是召唤修路人。2015年,川藏铁路拉林段开工建设,让中铁广州人再次与这片神奇的雪域高原相依为命。然而,这条铁路的建设远比青藏铁路艰巨。
藏木特大桥由于其技术难度是川藏铁路最大的桥梁,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高原铁路拱桥。藏木特大桥所在的桑加峡谷区,地形险峻,桥址位于悬崖绝壁上,施工条件极其恶劣。
中铁广州人再次发扬“青藏精神”。工程部的年轻人每天早起,背上干粮,背上仪器,趁着凉爽上山。如果山上没有路,就找防火带爬上去。真的不行,就跳着砍刀自己开路。工人们惊呆了,把挖掘机用的油送到了山腰。大家一边填路一边爬,花了87天时间才把挖掘机送到山腰。
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在中国,正是因为有一批工程师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比如中铁广州人。他们南征北战,四海为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才有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高铁、中国速度。
这些精彩却鲜为人知的工程故事分享,都来自4月23日《大咖有约》节目的录制现场。主讲嘉宾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党委书记唐云,回忆起过去的艰苦生活,一度哽咽,观众也听到了感动的泪水。
“大国重器”涉及国脉和国运,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无法融化的,一定要靠自己努力。在“圆桌讨论”环节,主讲人唐云、广东理工大学王张远教授、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聂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一个国家发展国家的重要性。
《大咖啡约会》是由广州社会科学联合会、广州广播电视台、广州国家档案馆联合主办的一系列校园访谈活动。通过名人与青年学生的对话交流、观点碰撞、职业指导和经验分享,为青年学生建立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三名学生对广州“海铁联运”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建议,并提出了“大脑洞”的想法。
哪个方案能给专家评委留下深刻印象,最终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大咖有约》第二季第二期节目播出!
“大咖”对峙,金句频频出现
请注意更多精彩的事情
《大咖有约》第二季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390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