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高屋建瓴
【拼音】
gāo wū jiàn líng
【释义】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形势不可阻遏。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解释:大夫田肯劝高祖刘邦:秦地(含齐地)现在地理位置很重要,又有天时地利的条件,如果出兵向诸侯进击,我们胜利在望。这就好像站在高高的屋顶上往下倒水,势不可挡。
【近义词】
建瓴高屋 高高在上 高瞻远瞩 居高临下
【反义词】
井底之蛙 螳臂当车 坐井观天 鼠目寸光 蚍蜉撼树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工作事业处于优势,形成不可阻挡的趋势。
【成语故事】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为了犒劳为他打下天下的各位得力干将,同时也为更好对皇权进行了巩固,刘邦就开始分封异姓诸侯王,其中大将军韩信,就被分为楚王。
但是,分封异姓诸侯王只是权宜之计,刘邦不会让这些异姓诸侯王存在很久,于是,在国家初步安定之后,刘邦开始逐步清理异姓诸侯王。其中首先要除掉的就是楚王韩信,因为韩信为刘邦立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甚至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况且韩信现在还手握重兵,对中央政权是极大的威胁。
在公元前201年,有人密告韩信把项羽的大将钟离昧藏在家中,可能要谋反,刘邦想借此杀了韩信。刘邦问怎么办,大家说发兵讨伐。但陈平却反对,他说楚国兵精粮足,韩信又善于用兵,发兵很难取胜。他建议刘邦以巡游云梦为借口,让各诸侯王都到陈县,到那时韩信一定会来,然后再抓他问罪。
刘邦依计行事,便叫使者通知各地诸侯到陈城会齐接待,等韩信来后将他扣押。韩信感到事有蹊跷,有人主张杀了钟离昧表明心迹。钟离昧救过韩信,韩信为保王位逼钟离昧自杀,带人头去朝见刘邦。刘邦将韩信扣押。
大夫田肯知道刘邦想杀韩信,便开诚相见地对刘邦说:“陛下控制着关中之地,出兵进击诸侯,有似高屋建瓴,势不可挡。齐地历来和关中之地合称为三秦。不是陛下的亲信子弟可不能派去做齐王呀!”刘邦知道田肯在为韩信求情,因为秦地和齐地是韩信平定的,功不可没。旧事重提是提醒他别忘了过去,再则韩信没有谋反,杀了他其他诸侯会猜疑。刘邦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以韩信窝藏钟离昧为由,把韩信降为淮阴侯。这使韩信怀恨在心。
第二年,韩信谋划让陈豨在外地反叛,使刘邦亲自前去平叛,然后自己袭击留守都城的太子和吕后。但还是事情败露。吕后采用了萧何的主意,将韩信诱骗入宫抓捕,最后被斩于长乐宫钟室。后来 除了韩信,其他诸侯王如彭越等人也被消灭,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芮。
【造句举例】
1.领导的谈话如果能够推心置腹,高屋建瓴,贴近实际生活,对员工可以起到发奋图强的激励作用。
2.有些书的写法不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读起来索然无味,一看就知道是初出茅庐的书生写的。
3.南朝梁?萧纲<<弹棋谱序>>,"望兵棋之式道,上升则博翼穹天,赴下则建领高屋。"
4.北宋?周邦彦 《汴都赋》:"加兵诸侯,如高屋之建瓴,水神皋天邑,以先得者为上计。"
5.南宋?曾极《金陵百咏?天门山》: “高屋建瓴无计取,二梁刚把当殽函。”清?魏秀仁《花月痕》 四六回 “高屋建瓴,挂帆东下,克了石首,又克嘉鱼,直薄武昌城下。”
6.朱自清 《那里走》: “这种.……生活样式,正如高屋建瓴水,它的影响会迅速地伸张到各处。”
7.刘伯承《千里挺进大别山》: “毛主席洞察全局,高屋建瓴,在指导革命战争中所表现的那种非凡英明和伟大气概,是史无前例的。”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384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