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古代,有饥荒是因为我们没有单干。
如果你单独去,你会有足够的食物和衣服。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小岗的中国村民才发现了吃饱饭的秘密。
这应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现。
你说你在古代总是单干是什么意思?
印度也单干?
抱歉,我拿错了剧本。
更改科学脚本:
古代经常发生饥荒,主要是农业生产力水平太低,剥削是次要的。
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02
农具差
没有机械。
甚至很少有铁农具,很多都是木头做的,铲子,犁之类的。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木制农具很多。
为什么不做铁制农具?
因为工业不发达,钢的产量太少。
到1950年,中国的钢产量只有61万吨,还不够每个家庭做一口锅。许多家庭没有铁锅,他们用陶罐做饭。
可想而知古代的钢产量有多大。
那些小钢铁能用来制造农具吗?
不会吧。
在统治阶级看来,至少制造刀枪镇压农民起义比制造农具重要得多。
所以铁制农具非常稀少,价格昂贵,一般农民单干是买不起的。农具很落后,大部分是木头做的。
农民很难在起义中找到一个铁家伙作为武器。大部分是木棍,比官兵的刀枪落后一个时代。史书上是这么说的:“砍柴为兵,露杆为旗。”
驴也很少见。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古代农民家家都有牛和驴。
看看水浒中行走的英雄,还有押解俘虏,长途跋涉,都是徒步。你为什么不骑驴?
驴太稀有了。
会骑驴的都是很高很有钱的人。
马更稀有。
只有大地主和政府官员才有牛马。
水浒传里说,一个英雄走到一个没人的小店,让店主切十斤牛肉。要知道,这只是一部小说,但要拥有它其实很难。那时候冷清的店都有牛肉,就像今天农村小饭馆里的鲍鱼海参一样难遇。
由于牛和驴很少,在古代,人们一般用手工劳动挖地,再加上一般使用木制农具,所以挖地、除草、收割的效率很低。
清朝的亩比今天的略大。以清朝的亩为例,一个劳动力一年最多能种七八亩地,一家男女老少只能种十几二十亩地。再多也要忙不过来。
所以明清时期普通农民的最高理想就是三十亩地一头牛。
也就是说,全家加上一头牛,适合种30亩地。
没有牛,全家靠人力种不出30亩地。
庄稼喜欢深挖地下。地挖深了,土壤疏松层厚了,庄稼就能生根,得到更多的营养,抗倒伏。
现代农业要求土壤要翻至30厘米厚。
但是,在古代,用木制农具人工挖刨地面就能达到这样的厚度?
如果达到这个厚度,一个劳动力连一亩地都种不了。
几乎都是刺地。
农具的落后也使得土地难以深挖,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产量不高。
农具的落后,一方面使土地难以深挖,另一方面也制约了耕地面积。
有人说,在古代,都是因为土地太少,穷人的土地更少。
这种观点是荒谬的。
能不能家家给一亿亩地吃?
全家最多只能种10、20亩地,多余的地就浪费了,只能荒芜或者吃不饱。
有人可能会说,我可以把多余的土地租给别人种植,而如果我收地租,或者我雇佣别人种植,我的家人难道吃不饱吗?
这种人思维能力差。
家家有一亿亩地。你的地可以租给谁,可以找谁做员工?
人家没有自己的土地,他们想租你的土地,或者想给你打工。人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03
严重缺肥
作物中的一朵花取决于肥料。
脂肪很重要。
在古代,肥料主要靠人和动物的肥料,这个量很少。
动物很少。人类排泄物也很少。
而且人吃的差,主要是糠菜,肥效也差。
有些大地主用豆饼或芝麻渣发酵后作肥料,只限于极少量的精耕细作田。
因为肥料严重不足,劳动力短缺,古代只种一季,一块地种半年,歇半年。
04
水利差
在古代,虽然他们单干,据说积极性很高,但是没有水利,一家一户的小农自己种亩地,他们既没有资本也没有权利这样做,因为就几步之遥就是别人的地。你能把沟开到别人的地里吗?
别人能允许你在他的地里挖沟排水吗?
有人可能会说,联合挖沟不行吗?
单打独斗的小农户很难团结起来,有的人就是想把你的庄稼都淹死。十家有九家同意,一家不同意,沟就挖不成了。
不要说农民自私,你们城里人也自私。有洪水的时候,有人想排水,有人阻挠,利益不一致。
人都是一样的人。
所以光是几千年来,就很少修建水利工程。
大家都是靠天气吃饭的。
不是旱就是涝。十年九灾,好年景很少。
05
种子差
种子都是传统老品种,虽然经过改良优化,但是技术不行,效果也不好。
06
土壤差
我国大部分土地是盐碱地,呈碱性,容易板结,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更多的盐碱地都是白花花的,一层盐碱,寸草不生。
07
没有农药
病虫害
认真的。
害虫。城里人应该知道蝗虫。
蝗虫来了,把太阳都挡住了,树都可以吃光,更别说庄稼了。
08
基于以上六个原因,古代的亩产量很低。
以小麦为例。一般小麦一年的亩产量也就五六十斤。如果去掉10、20斤种子,净收获只有40、50斤。
亩产量×面积=总产量。
亩产量很低,耕种面积很有限。一个家庭只能种几亩地,十几亩地,所以总产量只有四五百斤。
就算不交一分税,一分房租,也不够全家人吃一年。
所以税收不是饥饿的主要原因,但主要原因是产量低。
除去税收或租金后,食物会更少。
小地主和富农只能勉强温饱。他们不讨饭,但也谈不上温饱。他们类似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民。
而大量贫困中等收入农民的收成只够半年,需要配糠菜。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麸菜半年”。
有的甚至麸菜不足,不得不讨饭,有的则借高息粮。
饥饿是常见的。
每个村子一年都会饿死几次,大家都很正常,不会上报官方做史书。只有发生大饥荒,大量人口饿死,才能上史书。
09
肯定没有余粮,年年余粮成了普罗大众最好的期待。
导致普通人没有抵御灾害的能力。
只要一有天灾,大旱大涝,没有收成,就会有大量的人饿死。
农作物的生长期很长,长的接近七个月,短的四个月。这么长时间,在古代的条件下,如果中雨以上,就会被淹,或者减产,或者绝收。
如果连续一个多月不下雨,就要减产甚至绝收;
遇到七八级以上大风,就倒了,要么减产,要么绝收;
如果遇到严重的病虫害,你也将不得不减产甚至停止收割。
这么长时间没有中雨以上的雨,没有持续20天的干旱,没有7、8级以上的大风,没有严重的病虫害。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非常小。
所以说到十年九灾,几乎每个地方十年九灾。
只是重量不同。
从全国范围来看,像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经常发生干旱或者洪水,不是你那里,就是他那里,几乎每年都有。
所以全国几乎每年都有饥荒,但有大有小。
据统计,康熙雍正乾隆三世134年,也就是所谓的康熙雍正盛世,史书上有126年的饥荒。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应区别对待上述六个因素。
公共土地。
单靠家庭消灭小农经济,使水利建设得以迅速发展。20多年来,全国各地修建了8万多座水库,开挖了无数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几乎每块田都有沟渠相连,可以排水灌溉,结束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而且通了水,种上水稻后,盐碱溶于水中,随水排出,大大提高了土地的质量。
河南兰考焦尤鲁三害之一是盐碱,黄河洗盐碱。
水利修好了,盐碱化同时根治了,都为丰收奠定了基础。
古时候一个人干了几千年的农民,据说很热情,但是有人管盐碱吗?
个人的热情是自私的,低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一些农民单干后,为了开垦更多的土地,把集体修的水利工程全毁了。
同时还进行良种繁育。
小麦、水稻、大豆、甘薯和玉米的改良品种已经培育出来,许多农业科学家日夜奋战,尽管他们的工资很低。
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最为著名。他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它,最后在70年代末获得成功。20世纪80年代,杂交水稻开始发挥作用。
1959年老师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他没有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单干。
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有赖于重工业。
因此,老师们把重点放在重工业、炼钢和开采石油上。
十五年钢产量超过英国,三十多年超过美国,现在世界第一,这让中国成为基建狂热者和制造强国。
七十年代,农业机械化已经很普遍,大大小小的拖拉机到处轰鸣。
化肥厂也开始建立起来。
这也为今天的丰收奠定了基础。
书上说,独自工作后,一夜饱餐一顿。这是错误的。我是农民,我知道这一点。
七十年代能吃饱,但伙食差,主要是红薯等粗粮,但很少吃糠菜,红薯能填饱肚子。
我小时候,是七十年代。秋天红薯收获后,几乎每天都是红薯饭。
单干后还是刚能吃,以粗粮为主,没有明显改善。而是随着化肥和良种的逐渐普及而逐渐改善的。
在20世纪80年代,有些农民没有足够的食物。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化肥和良种的广泛使用,农民才开始有余粮,以小麦、大米和面粉、大米为主食。
90年代中国农民开始有余粮,几千年的余粮梦实现了。但这是水利、机械化、良种、化肥的功劳,不是单干的功劳。
现在南街村和周家庄还是集体农业,亩产1000多斤,不比单干低。
11
农业有余粮,抗灾能力更强。
即使一季没有粮食收成,也可以用余粮维持,这样人就不会饿死。
当时老师们提出,为了备战,为了人民的饥荒做准备,70年代国家勒紧裤腰带,储备了很多余粮,够全国人民吃一两年。即使全国一年没有粮食收成,也不会有大量挨饿的人。
今年中原发了洪水,庄稼都淹死了。为什么没有人饿死?
因为有余粮,国家有足够的粮食运到灾区。
如果在古代,到处都是饥饿。
70年代朝鲜有千斤,也就是亩产千斤。
当时朝鲜人民的生活是世界上最好的,免费医疗,免费分房,免费教育,农业机械化。城市化率达到70%到80%。
后来
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后,朝鲜成为一个孤岛,被封锁。没有石油,朝鲜就无法制造化肥,汽车和拖拉机就无法使用。养牛业恢复,一些汽车用木头做燃料,于是朝鲜陷入饥荒。
六个因素就像木桶里的六块木板。没有一个,就站不住脚。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37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