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爸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与人交流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有时前后两句话只要改变顺序,就会表达出完全不同的含义。
许多父母在与他人相处时,都会注意情商表达。但在与孩子沟通这件事上,却明显松懈,通常是想说什么。
当然,有些家长会刻意运用一些技巧,但却陷入了错误的陷阱。
就像孩子刚通过考试一样,很多家长在批评和激励孩子的过程中,将采用先褒后贬的句式。比如:“你已经很棒了,但我觉得你的成绩可以提高一些。”
当父母这样说话时,他们不知道是否考虑到孩子作为倾听者的感受。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在不同的情况下分析这种批评方法的缺点。
夫妻之间沟通的效果,按顺序排名如下:
NO.先贬后褒:你真傻,傻,只是这样才可爱,我就是喜欢。
NO.一直称赞:你真的很可爱,心地善良,难怪人缘这么好。缺点是如果表达不好,可能会让人觉得油腻。,
NO.充满爱的批评:虽然你不漂亮,还呆呆傻,但我就是喜欢你,真的拿不到你。
NO.先褒后贬:你很漂亮,很聪明,但是你太骄傲了,不敢恭维。
最后一句批评将抵消之前所有的赞扬,因为这会让听众觉得之前的赞美是虚伪的。
孩子也是如此。这种先褒后贬的批评方式,孩子已经免疫了,甚至会有不满和叛逆的心理。
?这是什么样的心理机制?——阿伦森效应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研究人员将80名受试者分成4组,对他们进行7次评估。
第一组是贬低组,他们听到的七个评论只有缺点,没有优点。
第二组是赞扬组,他们听到的七个评价只有优点,没有缺点。
第三组先贬后褒,前四个评价都是缺点,后三个评价都是优点。
第四组是先褒后贬,前四个评价都是优点,后三个是缺点。
随后,阿伦森要求他们说出他们对评论家的喜爱。
第一组对评价者持否定态度;第二组持积极态度;第三组认为评价者很好;第四组表现出愤怒。
人们的普遍态度是,只表扬优势或先表扬后贬非虚伪,而只贬不褒,说明评价者的观点不客观,先贬后褒,既真诚又善良。
根据实验结果,阿伦森提出了增减效应,也称为阿伦森效应。人们喜欢那些越来越喜欢自己的人,我不喜欢那些不断减少喜欢自己的人。
父母的共同想法是,孩子们喜欢听表扬,不喜欢被批评,所以表扬和贬低会让孩子们感到不那么难过。
但事实恰恰相反,孩子们也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增加。
?阿伦森效应对亲子沟通的启发是什么?
1)通过增减奖励的方式“曲线救国”
阿伦森效应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故事:
一位渴望安静的老人退休后搬到湖边。然而,几天后,一群孩子开始在附近追逐和打架。他吵得不安静。
于是,老人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法。他告诉孩子们:“如果你们经常来,我每天都给你们一元钱。”
快乐的孩子们满口答应,果然比以前更频繁了。
几天后,老人说:“对不起,我的钱不够给你零花,每天只能给五角。虽然孩子们有些失望,但认为有总比没有好。
又过了两天,老人说:“我连给你五角都不够。如果可以的话,付一角好吗?结果,孩子们愤怒地离开了,老人得到了他们想要的,过着安静的生活。
因此,有时当父母无法通过直接手段达到教育效果时,他们可以考虑使用阿伦森效应曲线来拯救国家。
例如,当孩子沉迷于不利于学习的事情时,你可以先给他奖励,然后不断减轻奖励的重量,让他抵制。
为了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逐步加强奖励,使他们产生积极性。
2)采用非暴力沟通方式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了非暴力沟通,可以用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所有沟通问题,这对亲子关系也非常有效。
最重要的细节之一是,用描述性语言代替评价性语言。无论是鼓励还是批评,使用评价语言都会非常敏感。
就像孩子躺在床上一样,父母应该客观地描述这件事,告诉孩子躺在床上会迟到,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不应该直接定义孩子的懒惰。
这相当于给孩子贴上标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会接受这个标签,并在父母的评价中逐渐模糊自己。
父母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首先,当孩子犯错误时,他们应该冷静下来,用客观的观察代替心中的各种想象预设。
不要让情绪占据大脑,第一次批评和指责孩子。试着真正表达你在孩子面前看到的东西,然后告诉他你现在的感受,让孩子理解因果关系。
并且要注意阿伦森效应,在与孩子沟通时尽量先贬后褒,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真诚。
此外,激怒父母的不是孩子目前的行为,而是过去积累了许多不愉快的经历。就像孩子今天打碎厨房的盘子一样,父母会想到他昨天淘气,和邻居的孩子打架,然后生气。
但事实上,孩子们也在成长,父母不能总是抓住过去的旧账,学会动态观察孩子的脚步,他有什么成长,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盲目地给孩子定义和贴标签并不明智。
3)多听,少说教
说教是大多数家长最喜欢的教育方式,但由于时间和方式不对,效果大大降低,甚至可能让孩子反感。
其实严格来说,说教还没有父母以身作则有效。
尽量避免在孩子耳边唠叨,反复说教,这只会使他们陷入“超限效应”。毕竟,如果真的有用,不要说太多次。如果你说太多次,孩子们会认为这并不重要。不管怎样,父母会再次提醒他们,所以他们不会认真对待。
更聪明的方法是倾听孩子想表达什么。通常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和语言表达,教他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
双方坦诚公开沟通,自然会失去父母的妄自猜测,以及孩子无法表达内心需求的各种误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听孩子的时候,父母的表情和动作也必须给出积极的反馈。
孩子表达完后,用自己的话重复,让孩子知道自己真的明白自己在说什么,这一点尤为重要。
总之,批评孩子或者表扬孩子都是对语言艺术的考验。即使父母想向孩子表达他们深深的爱,但由于错误的沟通方式,往往成为孩子的另一种味道,甚至使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
做父母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升华的过程。父母必须三思而后行,以科学的态度和方式教育孩子,而不是仅仅依靠情感。
俗话说,父母和孩子之间最重要的是关系,而不是教育。只要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牢固平等,孩子就会愿意倾听父母的意见,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父母。
这样,教育就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情。
?一个二胎爸爸,擅长孩子的心理和教育,和大家分享我的育儿经历~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374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