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螃蟹肥,又到一年吃蟹时。螃蟹营养价值高,但吃法不当,也会损害人体健康。那么,吃螃蟹究竟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吃螃蟹有禁忌
螃蟹不宜与水果同食
蟹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还含有钙、磷、铁和维生素A等。因此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但是如果和水果同食,很容易与水果中含的鞣酸结合形成鞣酸蛋白,不容易消化,加重胃肠负担,会出现腹泻等症状。因此,吃完螃蟹不要马上吃水果,特别是柿子等含鞣酸高的水果。
螃蟹忌与酸奶同食
螃蟹是寒凉的食物,本身就容易引起腹泻,而酸奶含有丰富的乳酸菌,有加快胃肠蠕动的作用,因此,酸奶与螃蟹同时食用,特别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更容易出现腹泻情况。
螃蟹忌与啤酒同食
很多人在吃螃蟹时都爱喝啤酒,这很有可能就会引起痛风发作。螃蟹属于高嘌呤食物,嘌呤在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尿酸会加重痛风病情。因此,嘌呤代谢异常或者痛风患者一定要慎食螃蟹。
忌食死螃蟹和未蒸熟螃蟹
不要食用死螃蟹和未蒸熟煮透的螃蟹。吃活螃蟹要蒸熟煮透。活螃蟹可以通过新陈代谢将体内细菌排出体外。螃蟹一旦死亡,体内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分解蟹肉,有的细菌还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螃蟹体内含有较多的组氨酸,螃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氨酸越多,即使死蟹煮熟了,这种毒素也不易被破坏。另外螃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存在肺吸虫幼虫囊蚴和副溶血性弧菌,如不高温消毒,肺吸虫进入人体后可造成肺脏损伤。如果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体会发生感染性中毒,会出现肠道发炎、出血等症状。因此,食蟹要保证新鲜,同时蒸熟煮透,避免出现食物中毒。如果食入变质的螃蟹,会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怎么吃蟹肉不浪费?
吃螃蟹很讲技巧,不会吃的人往往连壳带肉一起嚼,然后连壳带肉吐出来,浪费不少。正确的吃法是:剪掉蟹脚和钳子,揭开蟹盖,用小勺吃蟹黄或蟹膏;去掉胃、心、肠和腮这些寄生虫和致病菌最喜欢的部位,把蟹身掰成两半吃蟹肉;用剪刀把蟹腿剪成三截,最末一截的蟹脚十分尖细,可当作工具把另外两截蟹腿中的肉捅出来,蟹钳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吃法。
每次吃多少合适?
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摄入40~75克水产品(去壳后的重量),也就是一两只螃蟹。螃蟹所含蛋白质较高,过量食用容易消化不良、胃肠不适。吃不完的熟蟹应装入干净的容器内,密封冷藏保存,第二天必须吃完。
这5类人不宜吃螃蟹
1、伤风发热者
中医认为,多食蟹可发风、积冷,时感未清者均忌。简单讲就是,伤风感冒、发热、腹泻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高蛋白的螃蟹不易消化吸收,吃后可能使咳嗽等症状加重、感冒难愈。
2、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螃蟹富含蛋白质,大量食用后会促进胰液、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胃肠道、肝、胆、胰腺的负担,过量食用可诱发胃肠炎、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者急性发作,所以患有胃肠道疾病、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肝炎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最好避免或少吃。即使对于正常人来说,也不宜一次食用大量螃蟹或蟹黄。
3、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螃蟹,尤其是其中的蟹黄胆固醇含量较高,多食会导致血胆固醇升高。因此,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多吃螃蟹。
4、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的疾病,而嘌呤摄入过多会导致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尿酸增高,螃蟹属于高嘌呤食物,进食过多会加重高尿酸血症甚至诱发痛风尿病情。所以,专家认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尽量远离螃蟹,更不能尝试“螃蟹+啤酒”的“痛风套餐”。
5、婴幼儿
蟹肉、蟹膏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与其他肉类相比不太容易消化且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故婴儿及过敏体质、哮喘、容易腹泻的幼儿不宜食用。另外,有过敏史的人、孕妇也要慎吃螃蟹。
这样洗螃蟹最干净
1、先在安置螃蟹的桶里倒入少量的白酒,可去腥味,适量即可,
2、等螃蟹略有昏迷的时候狠狠的抽它们,用锅铲的背面最佳,直到它们被抽晕为止,
3、这个时候是下手的最好机会,用手迅速抓住它的背部,将螃蟹提到和下巴保持水平的位置,这个位置的视角最佳,
4、暂时放下锅铲,拿起刷子朝着已经成平面状的螃蟹腹部猛刷,
5、刷的时候你不应该想的是在刷一只螃蟹,而是应该想象成在刷皮鞋,各个角落都不要遗漏,
6、检查没有淤泥后丢入另一桶中,用清水冲醒它们。
挑螃蟹有“四看”
一看蟹壳,黑绿色带亮光的肉较多,发黑发黄不选;二看肚脐,肚脐凸出来的,一般都膏肥脂满,肚子颜色越白品质越佳,颜色发黑则说明水体污染严重;三看蟹足,蟹足上绒毛丛生为佳,选蟹腿摸起来坚硬饱满的;四看活力,将螃蟹翻转过来,腹部朝天,能迅速用蟹足弹转翻回的,活力强。
信息来源:人民网健康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238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