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朋友都想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什么。今天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来解答!还有其他网友想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句子百科(www.sws100.com)已经为你找到了相关问题的答案,接下来一起看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新中国社会建设的7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并且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并驾齐驱,一路高歌,在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伟大进程中,奏起增进民生福祉交响乐。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70年来,我们党和政府特别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是社会事业最主要的特征。现在社会事业的概念正在朝着公共服务的方面转变,其中既包括过去特别强调的基本公共服务,也包括强起来以后的非基本公共服务。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也是一穷二白。
经过70年的努力奋斗,我们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质量在人均GDP一万美元的发展中国家里面算好的,集中表现在受教育水平偏高、平均预期寿命排位居前,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
社会结构不断高级化,与经济结构的契合度不断提高
结构优化是社会建设推进的重要标志。中国当代的社会结构具有公正性、合理性、开放性的重要特征。
一是劳动力的产业结构发生跃迁。在过去70年中,无论是中国的劳动力产业结构还是GDP的产业结构都经历了两个历史性大跨越,首先是工业超过了农业的比重,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跨越;其次是服务业超过了工业的比重,实现了从工业社会到服务业社会的跨越。
二是人均收入高速增长。1949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69.29元,到2018年发展到28228元,70年名义收入增长了406.4倍。
三是所有制结构持续发展,民营经济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前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不到1%,到2018年发展到60%。2018年12月,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业人数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7%和6.7%,增速分别高于城镇就业人员3.4和4.4个百分点。
四是空间结构不断优化,中西部地区成为就业增长的新支撑。2018年,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有力支撑了就业增长。2018年,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为12044万人,比上年增加378万人,增长3.2%,增速快于全国2.6个百分点。
五是在人口总量翻番的情况下,过去70年中国城市化依然大幅度向前推进。194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只有10.64%,到201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59.58%。
社会功能逐步增强,公平正义进一步弘扬
新中国70年的社会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保障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其中包括: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继承权、物质帮助权、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障权。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根据宪法规定享有的具有物质经济利益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基本权利的物质上的保障。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巨大发展,小康目标的实现,党和国家把维护和解决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全党不仅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而且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加强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建设,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社会组织普遍发展,积极参与国家治理
社会组织发展是社会建设的有效支撑。截至2019年2月9日,全国社会组织数据系统显示全国登记社会组织已超过81.6万个,其中民政部登记社会组织2300个。社会组织在过去70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是不断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各级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广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扶贫济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突破100万人,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二是大力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的立法,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法规政策,依法做好社会组织的管理,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来源:“京报理论”新媒体公众号 原标题为:《新中国70年社会建设:奏起增进民生福祉交响乐》 本文有删节 作者:杨宜勇、黄燕芬)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23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