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公布的消息显示,在与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一案中,因未在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朱新礼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收到限制消费令。
朱新礼是汇源集团董事长,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获悉,朱新礼从2018年至今已4次被列为被执行人。其名下德源资本持有的股权、银行存款及其他价值共计人民币41.03亿元财产也已经被冻结。
接手倒闭罐头厂,创立国民果汁品牌,帮助滞销果农
朱新礼,1952年5月出生于山东沂源,1974年到1988年他曾先后担任过团委书记,山东沂源县东里工业集团总经理,山东永新实业公司总经理。
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基层的干部,他对农村和果农有着深厚的感情。80年代后期,“要致富,种果树”一度成为沂蒙山区的开发之路,但由于交通、信息、加工业的滞后,果农丰产不丰收,水果卖不出去,果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成熟的苹果烂掉。
1992年6月朱新礼扔掉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决心创业,换种方法把这些滞销的水果卖出去。
他接手了一个负债千万元、停产三年、已经倒闭的县办罐头厂。当时工人吃饭的钱都没有,去银行贷款更是困难。他想到用补偿贸易的方法,用外国人的设备去挣外国人的钱。
1993年,第一批浓缩苹果汁生产出来后,朱新礼只身一人带着样品,背着煎饼去德国参加食品展。请不起翻译,他就请朋友在国外读书的孩子客串帮忙,没钱吃饭,每天在宾馆用煎饼充饥。
优质的产品连同朱新礼的真诚,终于打动了外国公司。第一批价值500万美元的订单拿回来时,许多人仍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1994年,朱新礼带领不到30人的队伍来到北京顺义安营扎寨。他想得很明白,只有走出大山,才能打开销路。
在北京创业的日子里,他和工人们一起,夜间是车间工人,白天是营销人员。开着几辆老掉牙的破旧面包车,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汇源果汁”终于叩开了北京市场的大门,成为了国民果汁。不少80后的消费者,到现在依然是提到果汁,就想到汇源。
上市成魔咒,连续6年亏损,或将退市
2007年,汇源果汁(1886.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但上市之后,汇源果汁反而进入了困境。
2008年至2016年之间公司净利润数据要不处于微利,要不就是亏损。
再看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的净利润,近六年持续亏损,亏损总金额已经高达约23.5亿元,高于公司上市之后为股东创造的净利润总和。
换句话说,汇源果汁上市之后实现的净利润在扣除政府补贴以及卖资产的利润之后,不但没有为股东创造利润,而且还在亏损。
所以,公司市值一路下跌。如今,汇源果汁已经停牌20个月,目前市值仅为54亿港元,较历史高峰期市值的175亿港元已跌去121亿港元,跌掉近7成。
更加令人头疼的是,截至2017年中报,公司的负债超过115亿元无力偿还。
如果无法在2020年1月31日前达成所有复牌条件, 汇源果汁或将退市。
过度资本运作
事实上,汇源果汁的亏损,并非是因为销量和毛利下降,相反2009年到2016年,汇源果汁的毛利润由10.21亿元增长至23.34亿元;营业收入从28.46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57.56亿元。
到2016年公司毛利率已经超过40%,也就是说,不管原材料成本增长多少,消费者都替汇源买了单。
并且,汇源的销售费用、行政开支都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
唯一出现问题的就是财务费用,从2011年开始,汇源果汁的财务费用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公司的财务费用每年支出高达5.25亿元。
由于汇源果汁自身盈利能力不足,规模扩张只能依靠借款,但问题是靠借款扩张规模之后,如果利润不能提升,公司就不得不面对借新还旧这种困局。
2016年公司这5.25亿元的财务费用主要产生于公司的短期借款(37.04亿元)和长期借款(25.91亿元),这也是造成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
相信朱新礼作为董事长是知道汇源亏损的症结的,但为什么还要不断的扩张规模呢?
都是因为可口可乐。
错过可口可乐
事实上,朱新礼原本只差一步就能成功了。
2008年上市不久的汇源果汁,迅速找到了自己资本市场的买家——可口可乐。
根据2008年中银国际研报显示,可口可乐宣布拟收购汇源果汁全部股权,收购价为每股12.2港元,可口可乐愿意支付的总价为197亿港元。
按照当时的价格,如果收购成功,创始人朱新礼将进账74亿港元。
但是,2009年3月,商务部依据《反垄断法》叫停收购案。
这是朱新礼万万没想到的,因为汇源集团为了这次收购已经破釜沉舟,为了符合可口可乐的收购要求,汇源已经将其销售渠道完全裁撤,断了后路,员工人数从2007年底的9722人减少到2008年底的4935人,裁掉的大部分都是销售人员。
收购失败对汇源果汁的影响是长期的,公司股价开始一路下跌。在此之后,汇源果汁不得不重新布局线下销售渠道。
为了新建工厂,重新布局线下销售渠道,汇源债台高筑。虽然公司营业收入有所增加,但资产负债率的高企。
再加上汇源果汁的产品线也出了问题,创新不力。导致原有产品在新品牌出现后一路被围剿,以至于产品在消费者当中呈现老化的趋势。
当年大包装的低价模式面对的主要是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但这一定位直接影响到了一线市场的品牌及定价。
这一切都导致了汇源如今的窘境。前不久,先锋集团一纸公告还牵出了,汇源因为还不起400万欠款,就拿果汁抵债的事情,让人唏嘘。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215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