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时期我读书的费用
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人民都很苦,虽然小学每学期学费只有二三元,但家长还是出不起。不少学生是欠费专业户,不管老师怎么讨债,反正就是没有钱!老师也穷啊,学生不缴费,老师买粉笔没有钱,买墨水没有钱,买扫把也没有钱。
我家里很穷,但我爸重视子女的教育,自己再苦,也要让子女读书。他经常说老师没有钱办公,学生就没有书念,早缴晚缴都要缴,不如早缴吧。
1959年到1961年是大饥荒时期,物价飞涨。大米、薯片在粮站里每斤售价一角多,但在市场上每斤却卖到二三元。飞马牌香烟一包售价三角,但在市场却卖到一二元。大中华牌香烟一包售价六角,牡丹牌香烟每包售价五角一分,但在市场上却卖到二三元。
1960年国家开始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一直到1963年物价才降了下来。62年秋季,我念初一。那时还没有走出大饥荒的阴影,第一个学期学费高达30多元。从初一下到初三毕业,每学期的学费都是四五元。初中阶段国家每个月发给我助学金三元。
我只念一年高中,后来那场革命开始,全国各级学校全部关门,我就失学了。高中上期学费是六元三角,下期是一元。高中阶段助学金多数发给一都、江阴、东瀚等边远公社的同学,一都公社的范同学每个月七元,我每个月六元。
那时国家还把福清一中学生的农村户粮转为商品粮,为了方便学生购粮,每个学生发一本流动人口粮油供应证和28斤流动粮票,要票证合一才能购粮。每个月供应商品粮28斤,每斤大米一角多,28斤商品粮只要花三元多。学校还要我们吃固定菜,每个月只要交三元,每桌八人,就可以四菜一汤。学校还把校办农场生产的农产品无偿送给固定菜食堂。夏天蚊子多,学校做蚊帐租给学生,每学期2元。
回忆起中学生活,我历历在目。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没有助学金,我是上不了中学的。因为全劳力在生产队出工,一年收入不上一百元,是无法供应子女读书的。现在的孩子们可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可是这却是事实。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180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