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太证资本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史明坤,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张爱武
全球加息潮受到众多因素限制不会长期持续,而中国货币政策存在相当大的独立性,A股资金面受全球加息潮影响有限。值得注意的是,预期因素可能使A股受到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未预期到的进一步紧缩的短暂而强烈的冲击。
2022年初以来,全球已有数十个经济体多次宣布加息。从市场利率、实体经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等传导渠道分析,全球加息潮的进一步发展对A股的影响可能很小。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未预期到的进一步紧缩可能通过预期因素对A股造成短暂而剧烈的冲击。
全球加息潮受诸多因素限制不可能长期持续
目前,通胀率居高不下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普遍现象。在七国集团(Group of Seven,简称G7)国家中,按月度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率计,截至2022年9月,美国的通胀率超过1983—2021年的最高水平,日本的通胀率超过2015—2021年的最高水平,加拿大的通胀率超过1992—2021年的最高水平,英、法、德、意四国的通胀率分别达到其存在月度CPI统计数据以来新高。
其他二十国集团(Group of 20,简称G20)经济体的月度CPI同比大多高于2000年以来第90百分位。
但是,应对通胀问题的货币政策工具余裕程度在各国之间不尽一致。在设有基准利率政策目标的G20国家中,截至2022年10月底,日本的基准利率政策目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美国、欧元区、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土耳其的基准利率政策目标处于其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的50%以下,韩国、印度、沙特、印尼的基准利率政策目标处于其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的50%至80%之间,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墨西哥的基准利率政策目标处于其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的80%以上。
除阿根廷、巴西和土耳其外,其余G20经济体的基准利率政策目标均在10%以下,且大多低于5%。
通胀问题的解决以及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退出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过热的经济是否得到冷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大流行之后,各国相继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
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更实施了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和史无前例的经济刺激方案以化解疫情对经济的影响,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两年间美联储资产扩张一倍有余(如图1所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40.63%,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021年二季度同比增长12.46%,创造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最高纪录。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大多在2021年二季度实现了惊人的GDP增长。这种普遍良好的经济增长以及就业状况一直延续至今。另一方面是影响各国国内和全球商品流通秩序的堵点(如贸易壁垒、货运瓶颈、俄乌冲突、极端天气等)是否得到消解。在上述两方面问题得到某种程度缓解的情况下,各国将在政治经济因素驱动下或早或晚地转变货币政策立场。
实际上,在各国经济政策相继退出“紧急抗疫”状况之后,随着全球加息潮翻涌,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出现经济增长下滑现象。2022年二季度,大多数G20经济体的GDP同比增长率远低于2021年二季度,接近疫情前十年的中位数甚至略低。尤其是美国,在美联储的激进加息政策影响之下,其GDP季度同比增长率2022年以来连续下降。
中国货币政策存在相当大的独立性,市场利率亦步亦趋的可能性很小,A股资金面受全球加息潮影响有限
长期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相对于外国货币政策保持较强独立性。这建立在中国庞大而稳固的国内经济、对资本账户的适当管制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等基础上。
例如,尽管中国货币政策定性表述与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走势近似一致,但存在独立的决策逻辑和完全不同的工具组合。
实际上,中国市场利率——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ON)和中国1年期国债收益率(GCNY1)为例,与美国市场利率——以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FR)和美国1年期国债收益率(USGY1)为例,走势迥然,相关系数均介于-0.05和-0.16之间,中美市场利率高度同步变动的可能性很小。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在货币政策和市场利率方面的联系亦是如此。
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导向下,中国货币政策保持“以我为主”的主基调,在内需相对疲软且通胀压力相对较低的形势下,预计将继续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助力经济稳增长。因此,从利率传导渠道来看,全球加息潮对A股资金面的影响相当有限……
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22年12月刊(总第109期)。
本文编辑:王茅
0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170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