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粉丝问我,鲭鱼是啥鱼,是不是马鲛鱼?想了一下两种鱼好像确实蛮像的,今天我们来简单说一下。
第一种:青占鱼,学名鲐鱼,鲈形目,鲭科,鲐属。体粗壮,呈纺锤形,尾柄结实;尾鳍基部每侧有纵隆起嵴两个。头大,前端尖细,呈圆锥形。眼大,位高,有发达的脂眼睑。上下颌等长;牙细小,上下颌齿各一行。侧线明显。背鳍两个。体背呈青蓝色。有不规则深蓝色横纹或斑纹。斑纹延伸到侧线下方。为海洋洄游性上层鱼类,游泳力强。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朝鲜、日本及最北可达。可分为两个地方种群:一在日本海,一在东海。为北太平洋西部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地方名:鲐、油胴鱼、鲭鱼、
诶诶诶,有人会问了,这个咋和霓虹国人常吃的鲭鱼,长得这么像呢?那么我们来说说鲭(qing第一声)鱼。其实呢,青占就是鲭鱼的一种,没想到吧?
鲭鱼又名青花鱼,是一种很常见的可食用鱼类,出没于西太平洋及大西洋的海岸附近,喜群居。鲭鱼平均身长30至50厘米,寿命最长可至11年,它以吞噬浮游生物及鲟鱼、鳕鱼和鲱鱼所产的卵为生。此种鱼类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鱼肉每百克含蛋白质21.4克、脂肪7.4克,肉质坚实,除鲜食外还可腌制和做罐头,其肝可提炼。
现在在日剧中或者是日料店中常常能看到鲭鱼的身影。
那么日本吃鲭鱼的历程是怎么样的呢?
在日本鲭鱼似乎是平价食物的代言。然而,实际上,无论是在日本历史上,还是在现代,鲭鱼的地位和价格都是在不断波动之中。在不同时代,以及同一时代的不同地区,鲭鱼既可以化身平民餐桌的治愈系食物,也可以成为高级料理的重要食材。
古代运送鲭鱼,并非坦途。从小浜到京都80公里的崎岖山路,背负30多公斤行李的背夫一路步行,其中艰辛可想而知。鲭鱼是容易腐坏的鱼,所以要先在鱼上撒盐帮助保鲜,再昼夜兼程。2-3天之后,鲭鱼送到京都的时候,经过轻微的盐渍,咸淡刚刚好,于是皆大欢喜。
这样高成本、靠人肉运输过来的鲭鱼恐怕只有贵族和富商才能消受得起,也是天皇祭祀用的祭品和食用之物,所以在那个时代,京都的鲭鱼并不便宜。 到了江户时代,马车运输普及,大量盐渍鲭鱼得以沿鲭街道运到京都,命运跌宕的鲭鱼又从京都的高级食材变成平民之物。
在京都,最常见的鲭鱼料理便是鲭寿司,特别是三大祭(葵祭,祇园祭,时代祭)时必不可少的料理。京都的鲭寿司是用醋渍的盐鲭鱼,经过熟成后,用昆布包裹鲭鱼片,里面再裹着醋饭,用竹帘整理成棒状,所以也称"鲭鱼棒寿司"。
看了上面之后,霓虹国虽然靠海,但物资确实不大丰富。这种鱼目前在我国沿海吃的人不多,因为肉质不行口感太差,价格也非常便宜。
接着我们再来说说马鲛鱼,也就是鲅(ba 第四声)鱼。
第二种:蓝点马鲛鱼
(学名:Scomberomorus niphonius),体长而侧扁,体色银亮,背具暗色条纹或斑点,口大,吻尖突,牙齿锋利,游泳迅速,性情凶猛,一般体长260—520毫米,大者可达1米以上、重20千克以上,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东海、渤海均产之。主要渔场有舟山、连云港外海及沿海。属暖水性,常结群作远程洄游。生长迅速,当年幼鱼叉长可达25~30厘米,1~2龄鱼平均叉长50厘米。
这种鱼最大的特点就是"大",没错,最常见的都比上面的要大。
我们最常是把它做成鱼丸吃,但是北方有种美味是做成饺子。鲅鱼饺子,好想尝一尝啊
第三种:秋刀鱼
"秋刀鱼的滋味,猫和你都想了解~" 初识秋刀鱼,就是在杰伦的歌里。
秋刀鱼是 颌针鱼目, 竹刀鱼科,秋刀鱼属的唯一一种,也是 重要的食用鱼类 之一。其学名 Cololabis saira 取自日本当地对此鱼种的名称,其中saira系俄语(сайра)。中文与日文的汉字都是 '秋刀鱼' 可能是源自于其体型脩长如刀,同时生产季节在秋天的缘故。秋刀鱼在部分东亚地区的食物料理是种很常见的鱼种。体型细圆,棒状;背鳍后有5-6个小鳍,臀鳍后有6-7个游离小鳍;两颇多突起,但不呈长缘状,牙细弱;体背部深蓝色,腹部银白色,吻端与尾柄后部略带黄色。
这种鱼呢,最常见就是在烧烤摊和日料店里,除了烧烤好像国人都比较少吃(价格是真的便宜,但是烤一烤就翻了好几倍的价格也是够了)不过太腥了,非要我选择的话,我选择烧烤摊上的秋刀~
怎么样,是不是对这几种鱼有了个大致的了解了呢?
欢迎大家给小编留言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156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