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冲刺:文言文阅读训练之二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1)下列句中画线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 何故?
B.是义贵于其身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 不以恶小而为之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 予观夫巴陵胜状
(2)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乙】文选自《墨子·贵义》,请指出【甲】文出处《_______________》。
②【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请指出,并指明其意义。
“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那么【甲】文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5)【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万事莫贵于义”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1.【答案】(1)B(2)孟子·告子上,辟,避,躲避
(3)①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种心。
②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
(4)比喻论证,类比推理,由舍鱼而取熊掌,引出舍生取义。
(5)“义”是正义和道义,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事。
它提醒我们时时警惕和反省自己,不要贪图名利而丢掉人格、尊严,做出不该做的事情。不能见利忘义。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事。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解答】(1)A项,连词,所以,因此/名词,缘故,原因。
B项,两个“是”都是代词,这。
C项,动词,讨厌,憎恨/名词,坏事。
D项,动词,给/代词,我。
故选B。
(2)①【甲】文选自《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②通假字:“辟”同“避”,躲避。
(3)①独:只是。是心:这种心。
②万事:任何事。贵:重要。
(4)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由“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引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运用了比喻论证和类比推理的方法,自然地提出了自己“舍生取义”的主张。
(5)【乙】文中墨子认为“万事莫贵于义”,世上万事万物没有比义更要珍贵的了。【甲】文说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当生命与大义发生冲突时,要选择大义。有比生命更加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两文文中的“义”不仅是“礼义”也是正义,在当今社会还可理解为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坚守“义”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意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发动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C.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犯错误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在国外
(2)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曾益其所不能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炼。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2.【答案】ADB
【解答】
(1)A项,句意: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举:选拔、任用。
(2)A项,曾,同“增”,增加。
B项,衡,同“横”,梗塞、不顺。
C项,拂,同“弼”,辅佐。
故选D。
(3)B项,文章第二段先从个人的角度正面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再从国家的角度从反面论证了“死于安乐”的观点。从个人角度推论到治理国家的角度,最后总结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蝉则千转不穷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下列有关课文《与朱元思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是宋朝文学家吴均所写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
B.骈文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故也称四六文。句式自由活泼,长短不一。
C.《与朱元思书》描绘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并且触景生情,流露出作者对追名逐利之人的鄙弃,含蓄地表达出沉醉山水美景,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文章总分结构,脉络分明。
(4)翻译下面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答案】(1)D(2)D(3)C
(4)①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②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解答】
(1)A项,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B项,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
C项,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故选D。
(2)A项,“阙”同“缺”,空隙,缺口;
B项,“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C项,“反”同“返”,返回。
故选D。
(3)A项,“宋朝文学家”错误,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
B项,“自由活泼,长短不一”错误,骈文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D项,“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统领全文错误,统领全文的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故选C。
(4)①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甚,超过。若:好像。奔:动词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②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戾,至,到达。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4.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世说新语》)
【注释】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廨:官署。式:通“轼”,车前横木,文中是扶着轼的意思。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③登车揽辔________
④吾之礼贤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同样是面对人才,【甲】【乙】两文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
(4)甘为“常马”,也不期待“太守”的赏识,你能否接受?坦诚地谈谈自己的想法。
4.【答案】
同“现”,表现,正确方法(规律),缰绳,贤士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两文的不同之处在于:【甲】文写千里马怀才不遇,【乙】文写徐孺子幸遇“伯乐”(太守);【甲】文为千里马抒发委屈和不平,【乙】文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
【示例1】能接受。各行各业,需要大量踏实、埋头苦干的普通劳动者。从古至今,真正能够超越普通人,成为精英,需要具备多种条件。我情愿默默无闻,做好自己。
【示例2】不能接受。人生一世,只此一回,不能重来,机会不能错过。碌碌无为,平庸度日,不是我的选择。一定要拼搏努力,轰轰烈烈,千里驰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解答】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见:同“现”,表现;
②句意为: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道:正确方法(规律);
③句意为:坐上车子,拿起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辔:缰绳;
④句意为: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贤:贤士。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鸣,马嘶。句意为:而,连词,表转折。句意为: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分析能力。答两文的不同之处在于:【甲】文写千里马怀才不遇,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处境,彰显了愤愤不平之意;【乙】文写徐孺子幸遇“伯乐”(太守),从“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等语句中可知,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
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接受与不接受均可,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能接受,可围绕“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甘于平凡,做好自己”来回答。不能接受,可围绕“不甘平庸,一定要有所成”来回答。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令“葬之于人腹肠”。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①棺椁(guǒ):套棺;②文梓:有纹理的梓树;③题凑:指护棺的木块;④穿圹 (kuàng):掘墓穴,挖坟坑;⑤太官:主管宫中膳食的官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蔽甚矣蔽:所受的蒙蔽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当面讽刺
C.发甲卒为穿圹甲卒:士兵
D.王乃使以马属太官属:通“嘱”,交付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B.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C.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D.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讽谏齐王时,采用类比方式说理,层层推进,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B.齐王真诚采纳邹忌的谏言,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最终实现齐国大治。
C.楚王宠爱马,让他的爱马在吃、穿、住等方面过着优裕的生活,最终导致马肥胖而死。
D.楚王欲以人君礼葬马,优孟冒死直言,以退为进,消除楚王排斥心理,成功说服楚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5.【答案】(1)B(2)A(3)D
(1)B(2)A(3)D(4)①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②诸侯国听说后,就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了。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CD.正确;
B.有误,句意: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楚国地大物博,有什么东西是得不到的呢?而只用大夫的礼节来安葬它,太寒薄了。停顿为: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ABC.正确;
D.有误,楚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优孟冒死直言,以退为进,消除楚王排斥心理,成功说服楚王。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谤讥,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合。闻,使……听到。之,的。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句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②重点词:闻,听说。皆,全,都。贱,以……为贱。贵,以……为贵。句意:诸侯国听说后,就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了。
答案:(1)B(2)A(3)D(4)①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②诸侯国听说后,就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了。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132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