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要从两个层面来讲:一个是学术的,一个是常识的。学术层面,涉及两个学科——
-
汉语言文字学(Chinese Philology)
-
辞书学也叫词典学(lexicography)
常识层面是「小学水平」,希望读者看官不是「语死早」!
————————————————————————————-
一、「部首」的来历和定义
目前所知最早编纂的【汉字字典】,是春秋时期成书的《史籀篇》(相传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目前已经散佚。《史籀篇》文字就是所谓的大篆,唐代出土的《石鼓文》为典型大篆。
这之后的字书文献如下表:
我们知道,字辞书是要查阅检索的,而上述几种字典文献,检索难度是很大的,比如:《急就篇》就是由三字、四字、七字的韵诗组成;中国辞书鼻祖,也是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尔雅》是按照意义类别编排:
接着,号称「五经无双」的大学问家许慎许叔重上线了。
(许慎和许叔重这两个名字都很有味道,古人名字叫「叔」一般都在家里排行老三,古人兄弟排行的专称是:伯、仲、叔、季。秦王嬴政称吕不韦为「仲父」,意义不言自明,也就是「再生父亲」的意思。刘邦行走江湖称【沛县刘季】(有个哥哥夭折),是百姓最爱的「幺儿」)
所谓的「部首」概念,正是由许慎在其所著的千古名著《说文解字》中提出,
许慎《說文解字序》云:
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廖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许慎在前人【六书论】的基础上,对汉字的字形和组成,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分类,依据【阴阳五行】的哲学理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将汉字分为五百四十部首,始于「一」而终于「亥」:
《說文》收录汉字9353个,而《說文》【五百四十部首】,将数以万字的汉字,从字形上有机的联系起来,起到了【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方便检索和记忆学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可以这么说,许慎不但是【汉字学】【经学】的殿军人物,也是中国【词典学】的创始人。
唯一不足的是,那个时代的「阴阳五行」之说,是中国古人的「自然科学」,相当于今天的牛顿力学和相对论,而六、九分别是阴数和阳数之和,六九五十四,正因这些【易学谶纬】的影响,所以许慎刻意的将汉字分为五百四十部首,有很多部首并不合理。比如竟然将【蓐】视作一个「部首」。
(我在这里不是批评阴阳和易学学说,我也不是中医黑,我对没有研究的问题,绝不会人云亦云,轻易站队,我只是指出许慎所处时代的局限性。)
《說文》以后,历代字书也大多使用「部首」,对汉字进行分门别类和检索:
所以,《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大字典》分别对「部首」的解释是:
那么,综上所述:
1。「部首」这一概念和称谓,始自许慎《說文》,或者说从许慎开始才系统理论化。
2、「部首」这个概念是相对字典工具书而言的,字典由多部分构成,【检索工具】是一部分,而「部首」就是【检索工具】的一种编码系统。
3、「部首」是从字形的角度,对汉字进行归纳和分类,起到方便、快捷的检索字典上字头和词条之作用。
二、新中国文字改革对「部首」的标准化
汉字不断在演化,古、今汉字一共有几十万个,很多字都是一字多形,「省文、重文、异体、俗字、别字」等等,比如《异体字大字典》,一个「黄」字有这么多写法:
而汉字「部首」的数目,从古到今也是一直都在变化。
汉字异体字众多,无疑会大大增加初等教育的社会成本和个人的学习成本。比如:古代的教育成本非常之高,贫苦大众受教育的机会渺茫。
清末民初,中国处于「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不自强自立,华夏民族就要被开除「球籍」,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这种弊端,所谓「新文化运动」,就是首先改造我们的文体、文字,简化汉字和制定汉语的标准音势在必行,「国音运动、简化字运动」也就应运而生,之后由于民国腐败和外敌入侵半途而废。
新中国以来的【文字改革】,接力民国的「国音运动、简化字运动」,主要完成【定音、定形、定序】的三大任务,如下表:
三大任务的最终定案,都颁布了相应的国家标准(GB),以适应现代社会,特别是很好的适应今天的信息话,让古老的汉字完成了新生,重新散发活力。
所以,当初参与文字改革的学者和领导,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真心话,不是拍马屁)。没有这三定任务的完成,就没有今天的信息社会。
学者,我们如雷贯耳,比如王力、周有光;后来的信息化研究还有王选等等。主要负责人是我们风度翩翩的周恩来总理。
文字改革起初争议很大,一锤定音的当然是毛主席。拼音方案决定用世界通用的罗马字母,而不是苏联的西里尔字母(Cyrillic)和民国的注音符号,就是毛主席决定的,想想当时苏联对中国的影响力(斯大林对此问题还发表过意见),以及旧文人对汉字朴素感情,这些决策并不是那么容易。这个问题可以另文讨论,这里就不多说。
本文讨论「部首」和《部首检字法》,以及以罗马字母排序的《音序检字法》、汉字笔画为序的《笔画检字法》,所分别依据的国家标准如下表:
至此,我们可以给「部首」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国家颁布的《汉字部首表》中的汉字字符就是「部首」。
中国国务院教育部的网站对制作《汉字部首表》并制定GB的原因解释得非常清楚:
见: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656/200902/44656.html
今天,所有的字典辞书中的部首检字法,都是采用《汉字部首表》和所依据的国标:
三、「偏旁」的详解
如上文所言东汉许慎是今天【汉语言文字学】的鼻祖,而他的《说文解字 序》,是论述汉字起源、结构和演变的经典文献,不但文采斐然,堪称骈文经典,而且见识卓越,数千年来被无数智者反复引用。
下图为《说文解字 序》的篆文书法:
《说文解字 序》中,许慎将汉字分为「文」和「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对这句话的解释是:
-
文,物象之本,也就是一些象形的「独体字」,如:「木、日、王、田」
-
字:孳乳而浸多也,也就是利用「文」组合出来的「合体字」,如:「林、明、旺」;
正应为有许慎【文、字】理论的珠玉在前,所以,后世依据其理论慢慢发展出「偏旁」这一概念,从传世文献来看,「偏旁」的最早用法出自唐代的《干禄字书序》。
(我们知道,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制度创新——科举考试,就是始于隋唐,国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标准文字的制定也就势在必行,《干禄字书》也就是唐代的汉字的「国家标准」,将汉字分为「正体、通体、俗体」三种。)
所以,《汉语大词典》的解释(第1567页 第1卷 ):
至此,「偏旁」的意义也就呼之欲出了:
偏旁是组成汉字的基本字符,汉字合体字的「左为偏」,「右为旁」。
那你可能会说,汉字远远不止左右结构,还有【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包围、半包围】等等结构,所以,在偏旁的基础上,有发展除了一系列的术语,共有五种类型:「旁、头、底、框、心」五种类型,如:「提手旁,宝盖头,心字底,国字框,又字心」。
所以,「偏旁」的意义十分泛化,而不仅仅限于左右结构,
这是小学知识内容,就不细说了,各位读者不是「语死早」。
四、文字学领域的「偏旁」
这一节概念密集,也比较绕,不想看的就看最后的【思维导图】。
文字学理论虽然众多,但都大同小异,比较麻烦的是,一些术语用法不是很统一,学者诸家各有自己的称谓,笔者一般是采用裘锡圭的先生的文字学理论(「锡圭」这个名字也很有味道)。
裘先生的专著《文字学概要》是大学教材,中文系必读书目,也是我床头书,我买了三本,两本已经快翻烂了,眉批密密麻麻没法看了,现在买的是最新版:2014年商务印书馆的修订版:
裘先生对汉字两个层面的定义让我茅塞顿开,裘先生指出(页10):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汉字要作为两个方面来讲:
-
语言的符号。
那么,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符号。文字三要素:「形、音、义」,汉字也有,英文也有,这个层面讲,汉字跟英文没有区别。
-
汉字的字符。
那么,汉字跟英文的区别在哪里呢?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这些符号由一些字符构成。英文的字符是纯粹表音的,而汉字的字符是音义兼备的。
这简直是金玉良言,解决我多年的困惑!裘锡圭先生继续指出:文字的符号有三种——意符、音符和记号符,定义如下:
-
意符——跟文字表达的意义有关系的字符
-
音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
-
记号符——语音和意义皆无联系的字符。
汉字三种符号都使用,而英语只使用「音符」。
【意符】还可以进一步的分类,可以分为【形符】和【义符】(页11):
形符——通过自己的形象起表意作用,如:古文字的「日、月」
义符——依靠字义来表意。如:「扌、艹、车」是利用字义表示意义,而不是字形,又如「歪」字,利用「不、正」的字义表意。
汉字已经脱离了象形意味,那么,【形符】在今文字阶段也就不使用了。
那么,依据上面的定义做逻辑推理,也就非常清晰:
单独的「音符、形符、记号符」成字,也就是汉字的独体字;
「义符」和「记号符」构成的合体字,叫做【表意字】和【半表意字】;
「音符」分别与「形符、记号符」组合成的合体字,就叫做形声字。
可能看到这里大家都很糊涂,没办法,我水平有限,不能讲得更通俗了,那我就制作成两个思维导图,以求更加直观:
(真的不会用Word这个软件做思维导图,搞了两个小时!最后用百度思维导图做的,不是很理想,但也很难直观)
【图1:汉语的记录符号和汉字的字符构成图】
【图2:三种字符的组合】
形声字是汉字中最多的一类字,它的好处音义兼备,能为表达更为抽象的意思,突破单纯表意字的限制,所以,《文字学概要》一书,花了非常大篇幅讲形声字。(页148-172)
文字学中的三种字符,其实都可以叫做【偏旁】。在形声字中,表音的部分,叫做【声旁】,表义的部分叫做【形旁】。
这里要注意的是有些字,即可以音符,也可以是义符,要靠具体情况二定,如:「木」在「林」中是义符(形旁),而在「沐」中则是音符(声旁)。
四、结论
1、如果是启蒙教育认字这种常识意义层面,「偏旁」和「部首」的关系,就是「集」和「子集」的关系,也就说「部首」是「偏旁」的一部分,「部首」一定是「偏旁」,而「偏旁」不一定是「部首」。
如【辟】与三个形声字「劈、癖、僻」——
【辟】的部首是【辛字旁】,而在「劈、癖、僻」中部首分别是「力、疒、亻」,【辟】只是【音符】和【声旁】,【辟】可以是偏旁,但不是部首。
【韦恩图】表示其逻辑关系:
2、如果从【词典学】意义上来讲,「部首」是字典检索工具中的编码系统,是从汉字「偏旁」中提炼归纳出来,起到分门别类,快速方便的检索字典的作用。
汉字不断在演化,汉字「部首」的数目,从古到今一直都在变化,而【标准化】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石,所以,今天国家教育部已经颁布了<汉字部首表>的国家标准。电子信息交换、词典编纂都使用这个统一的标准。
这个意义上来说,<汉字部首表>中的汉字字符就是「部首」。<汉字部首表>和其他的基础字符一起构成汉字的「偏旁」。
3、文字学一般使用【字符】这个概念,分为三种:音符、记号符、意符,这三种也可以叫做「偏旁」,在形声字中,表音的音符的叫「声旁」,表义的意符叫做「形旁」。
————–
以上(正宗知乎专用装B语),收工!!!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131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