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师的称谓,它并不是以一种不变的姿态从古代一直沿袭至今。相反,古时对教育者的称谓是五花八门,如我们所熟知的“先生”便是其中的一种。它发端于明清,一直流行到民国,甚至到现在还有其影子。
事实上,19世纪末,老师的称谓才开始在校园中出现。由于当时受西方思潮的影响,许多有志之士将“西学”引入到中国,并在创办的新式学校尝试了各种教学改革,其中一条就是将教育者的称谓明确定义为“教师”。
不过,在古时,“教师”不仅是一种对教育者简单的称谓,这两个字还都各有其深意。比如“教”字的含义,就是晚辈对“传道、授业、解惑”的长辈一种尊称;而“师”字,原本是古人对军队编制的称呼。后来引申为众人表率之义,泛指具有专门知识技艺或德高望重者。
除了先生,古代教师的名称就像无数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争奇斗艳的花朵,如我们熟知的孔子,他的门徒就尊称他为夫子,所以便有了我们常常听到的孔夫子一说。后来,夫子也就慢慢变成了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不过,有一些对教师的称谓不仅在古时流传,还一直沿用至今。宗师在古代的意思是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现在则演变为受众人崇仰、堪称师表的人;还有师傅,在古时是对老师的通称,最开始来源于对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负责教习太子官职的合称。除此之外,还有我们如今大学里颇为熟悉的教授称谓,在古代太学中则是讲学的博士,其称谓在宋朝时期便被官方设立,一直沿用到了明清两代的府学。
有些称谓沿用至今,但也有些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消泯,比如早已消失的讲郎和教谕。前者是古时对讲授经书官员的称谓,后者是宋代京师和武学的学官名。除此之外,“山长”也是早已被人们所淡忘的称谓。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位隐居在衡山讲学的大儒由于受业者众多,于是渐渐地被尊称为“山长”。后来,“山长”就开始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一直沿袭到科举制废除后才被废止。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在多姿的教师称谓中品一曲古韵。( 曾 龙)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130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