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不少人选择每年做体检。但你是否有想过,自己可能做的是“假体检”?
据多家媒体报道,2018年12月2日,爱康集团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在“2018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曝出体检领域内幕,称很多企业在给员工选择体检中心时,只看重价格便宜,而不注重质量。
在报道视频中,张黎刚称有些同行会用护士假冒医生看超声,还有的抽了血做都不做检查就扔了,直接出结果。“因为真正得癌症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三,如果体检中心抽的血做都不做,错误率最高是千分之三。由于误差比例发生如此之低,在我们行业里有很多不正规的做假体检的公司。”
12月4日,记者致电爱康国宾客服热线,对方表示只能提供预约体检服务,不做其他回应。截至记者发稿前,爱康国宾尚未对此事件作出进一步回应。
近年来,关于体检机构乱象的报道屡见不鲜。体检机构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抽血测癌症”究竟是否靠谱?
体检机构公立医院更具优势
目前,健康体检行业的从业主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综合类医疗机构(主要就是各级公立医院)内的体检中心,另一种是专业性体检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部副主任、主任医师康安介绍,在健康体检领域,比起民营机构,公立医院的优势非常明显。康安说,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优秀的医疗专业人才,包括体检专业的优秀人才基本都聚集在公立医院。此外,公立医院一般使用进口或国产一流的设备和试剂,更能保证检验检查的质量。
更重要的是,相比民营体检机构,公立医院可以提供优质的体检后续服务,如果在体检中检查出疾病,可以方便进一步转诊到相关专科就诊。这也是公立医院体检的最大优势。
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影像检查方面,一般都是实行“医生责任制”,医学影像检查结果最终是由医生进行判断,若情况复杂可能会进行会诊。体检的每一项检查结果,都有做该项检查的医生签名,签名的医生需对检查结果负责。
康安介绍,为防止被“冒名顶替”,在打印出体检报告后,进行检查的医师需手写签名;进行总检的医师也需在总检报告上手写签名。
在选择体检机构的时候,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三甲医院是首选。三甲医院一般都是综合实力较强、技术力量较为雄厚、设备条件比较好的医院。但是也存在着人多、预约麻烦等不便利的地方。
2.选择医生专业性强的机构。医生是体检质量的关键决定因素之一,体检医生都应具备执业资格和上岗资格。对于专业的体检机构,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所占比例至少为全部医生数量的一半以上。
3.选择体检后提供后续服务的机构。在挑选体检机构时,必须要考虑机构能否提供专业且易懂的体检结果解释、专业的后续健康指导和完善的检后后续服务。最好是体检机构可以提供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可以为今后的体检提供参考依据。
4.体检机构的价格也很重要。公立医疗机构的价格一般是统一的,而民营机构可能会自主定价。收费偏高或偏低,受检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但是也要注意识别消费陷阱。
不同疾病应做针对性检查
在体检中,抽血检查是很重要的一个项目。但是近年来,也有不少“抽血测癌”的噱头,还常常打着清华教授的招牌。这些到底是否靠谱?
其实早在2013年,清华大学就曾开过新闻发布会,对关于该校罗永章教授研究的报道中提及的“一滴血检测肿瘤”说法并不准确,确切地讲应该叫“监测肿瘤”。
原来,肿瘤标志物是可以标志肿瘤存在和生长状况的一类物质。不同的肿瘤有不同的标记物,主要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癌基因产物等,已知的有100多种。虽然有的肿瘤标志物会随着肿瘤的出现而增加,但也存在检测到了这种标志物在体内浓度较高,但其实它不是由肿瘤引起的,类似于“报假警”的情况。
因此,肿瘤标志物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的:确诊了是癌症的患者,可以通过监测(注意,不是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水平高低,来帮助判断肿瘤的种类、治疗后是否缩小、长大或复发,并可以用来评判治疗手段的疗效。
虽然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大多数健康人群并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对于某些癌症的高危人群,肿瘤标志物也可以作为早期筛查手段。以下六类人群,体检时可以考虑肿瘤标志物筛查:
(1)40岁以上健康人群防癌体检;
(2)亚健康人群防癌体检;
(3)身体出现“癌症信号”人群体检;
(4)高污染厂矿企业防癌体检;
(5)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人群体检;
(6)癌症高发区或有癌症家庭史人群。
那么,如果希望早发现癌症,到底应该如何选择?中山一院胃肠外科教授、内镜中心副主任马晋平创办的医疗科普微信公众号“兰世亭”(马教授已应邀入驻南方号,可以关注南方号“马晋平”获取更多相关医疗资讯),曾给过如下专业建议:
1.食管癌、胃癌
重点预防人群:吸烟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40岁以上男性、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针对性体检:40岁以上至少做一次内镜检查,根据情况3-5年复查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
2.肝癌
重点预防人群:慢性肝炎(乙肝、丙肝)、肝硬化、长期酗酒、肝癌高发区50岁以上人群、家族史等。
针对性体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腹部超声、甲胎蛋白、必要时CT或磁共振检查。
3.结直肠癌
重点预防人群:高脂低纤维素饮食、肠道息肉、肥胖、家族史、溃疡性结肠炎等
针对性体检:每年进行1次大便隐血试验检查,每5~10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有息肉或家族史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复查次数。
4.肺癌
重点预防人群:对年龄50岁以上、吸烟史大于30包年(包年=每天吸烟的包数×连续吸烟的年数)、当前吸烟或过去15年内已戒烟的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针对性体检:健康人群应该在50岁时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重度吸烟等高危人群,应1-3年做一次CT。
5.乳腺癌
重点预防人群:乳腺癌家族史、月经早、绝经晚、怀孕晚的妇女、BRCA1基因突变、乳房病变曾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小叶原位癌或乳腺不典型增生等高危因素的妇女
针对性体检:20~40岁妇女每1~3年接受乳房触诊检查,40岁以上妇女还应每年接受乳房钼靶拍片检查。乳房钼靶拍片可能检出乳房触诊体检摸不到的早期乳腺癌,准确度达90%。
6.宫颈癌
重点预防人群:有性生活的妇女,应定期接受宫颈癌普查,多个性伴侣、HPV阳性是高危因素。
针对性体检:宫颈癌普查首选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如果宫颈刮片发现异形细胞或可疑癌细胞,则应进行阴道镜检。
7.鼻咽癌
重点预防人群:两广地区30-60岁居民、长期吸烟、鼻咽癌家族史、EB病毒感染。
针对性体检:鼻内镜检查。
【记者】朱晓枫
【校对】杨远云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健康~健康~广东健康头条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11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