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乍一听,是不是觉得这是一篇养生小文,然而,并不是。今天我们的重点是,来认识一下几种皮损比较相似、易混淆的,常见的足部皮肤疾病。
—————————————————————
鸡眼,也有人称之为“肉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是常见。不过,有些你认为的“鸡眼”,可并不一定真的就是鸡眼哟。
那,鸡眼到底是什么?
鸡眼
是由于脚部外层皮肤频繁受到摩擦或长时间承受压力导致的一种增生,为物理性皮肤疾病,不具有传染性。一般发生在足底或脚趾最容易摩擦的部位。形状像鸡的眼睛,也像一个圆锥体,它的尖端在皮内,底部露于皮肤表面,一般颜色为白色或者黄色,边界比较清楚,按压之后有明显的疼痛感,影响走路。
鸡眼主要分为2种类型:
硬鸡眼:干燥、尖刺型鸡眼。较小,质地较硬,好发于脚趾关节处,与鞋子经常发生摩擦的部位。
软鸡眼:质地较软,略高出皮肤表面,好发于经常相互挤压的相邻两个脚趾趾间。
除了鸡眼之外,足底还有一种非常容易与鸡眼混淆的疾病,那就是
跖疣
与鸡眼不同,跖疣不是因为摩擦造成,而是因为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型”的病毒引起的。
跖疣皮损为足底部角化性丘疹或斑块,边界较清楚,削去表面的角化过度层之后,可见小黑点或出血点。皮损可单发、多发或形成融合性斑块。一般不疼,或者是有轻微的疼痛。
和鸡眼尤其不同的一点,那就是跖疣具有传染性,而且发病的数量比较多。
是不是大致能区分鸡眼和跖疣了呢,下面归纳总结一下吧
- 数量:鸡眼由于摩擦引起,数量很少超过3个;而跖疣因具有传染性,故常多发。
- 部位:鸡眼发生于易受挤压和摩擦的部位(脚趾内外侧),以及足背和足跟,偶见于手部,而跖疣在足部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出现。
- 形态:跖疣表面粗糙,皮纹消失;鸡眼则表面光滑,可以看到皮纹。
- 黑点:跖疣表面常见由于出血引起的小黑点,而鸡眼则没有。
- 症状:一般鸡眼疼痛明显,跖疣疼痛相对较轻,甚至没有疼痛。
- 生长速度:鸡眼的形成至少需要三五个月,而跖疣十天半个月就可以长大。
好啦,赶紧的看看自己的脚丫,有没有中了其中之一or全部呢?
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怎么治疗了
鸡眼
(1)首先要去除形成鸡眼的外部因素,避免再次复发。最好穿宽松合适的鞋子及高质量的棉袜。
(2)可以穿足踝专科医师推荐的高质量鞋垫或针对鸡眼的鞋垫,以及使用脚趾分离器。
(3)糖尿病患者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不可自行处理。
(4)药物治疗,角质剥脱剂:40%水杨酸,40%尿素乳膏、12%乳酸乳膏,药物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
跖疣
(1) 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可以外涂干扰素凝胶、咪喹莫特、10%水杨酸、维甲酸、5-氟尿嘧啶等。
(2) 物理治疗:可以采用冷冻疗法、电灼疗法、激光治疗,适用于数目较少的跖疣,光动力治疗是治疗跖疣比较新的一种方法,但费用要高一些。
(3)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孤立的、对以上治疗比较顽固的跖疣。
跖疣是禁止使用鸡眼膏的,因为这可能会造成疣体的播散增多或出血。
———————手动分割线———————
相信大家对鸡眼和跖疣已经有了很清晰的认识,那么这里有一道附加题,不妨也来思考一下
足底常见的另外一种类似鸡眼的皮损:呈大片状,黄色或淡黄色质硬皮损,界限不清楚,一般不会引起疼痛。
这又是什么呢?
答案:胼胝
胼胝也就是俗称的老茧,和鸡眼都是因为反复摩擦引起皮肤过度角化导致的,老茧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人的双脚几乎承载人体全部重量,每天都在不停地运动,更需要我们的细心呵护,如发现疾患请及时治疗哟。(所用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END——
(作者:赵晓玲 编辑:赵晓玲)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113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