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则贴子:
华为某核心部门,有位18级技术大佬(从业10几年),天天早上8点来公司(送女儿上学)晚上6点走(接女儿放学),周六加班带薪看书,非工作时间基本不接电话。
有一次,项目上遇到一个网络阻塞的技术难题,组内10几位专家连续奋战两天没有解决,上升到了四级部门总裁那里,调动这位大佬去支援,大佬看了看,点了根烟一边抽一边思考,然后半小时就把问题给解决了,之后又给出了彻底解决方案。
虽然这位大佬我行我素,经常被其它产品线的领导吐槽架子大,但人家有实力,遇到难题只有他能解决。
而且这位大佬说,他完全不怕被裁员,天天有人挖他,继续留在华为是因为离他女儿学校近,工资又给得高。
不了解IT行业的读者朋友可能不清楚,华为18级属于高级技术岗,年薪在100万左右,这个级别不加班是基本不可能的。但是这位大佬,不但平时不加班,甚至每天接送小孩上学放学。
虽然,很多同事和领导对他不爽,但是遇到棘手的技术难题还真没别的办法,只能去请他出马解决。而且这位大佬要不是女儿学校离公司近,还真不一定留在华为。
看完这位大佬的故事,我感触颇深,整理了职场当中的5个真相,与你分享。
01
公司永远为“苦劳”喝彩,为“功劳”付薪
K哥作为技术部门的负责人,到了年底升职加薪的时候,都会安排下属做年度述职汇报。
汇报内容很简单:你今年的KPI是什么?完成得怎么样?给公司带来什么价值?
我不会因为某个下属产出一般甚至很差,但是加班很多,而给他加薪。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给员工报酬的逻辑很简单:为“苦劳”喝彩,为“功劳”付薪。
也许你会说,有些领导明明没什么事情做,还是要求下属加班到晚上9点才能走,只是为了看起来很努力。
不可否认,职场当中确实存在这种喜欢做表面功夫的领导,其实在我看来这恰恰是领导无能的表现。遇到这样的领导,我劝你赶紧辞职或者换部门吧,跟着这样的领导大概率整个团队是要被公司淘汰的。
老板不傻,团队也好个人也好,最终都是为自己所交付的工作成果买单,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02
你的薪资,跟你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罗振宇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你的报酬不是和你的劳动成正比,而是和劳动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任何一个时代,在任何一家公司,修炼你的不可替代性,永远是你最好的筹码。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你的“不可替代”性呢?
首先,要有“清零思维”。职场人每过一两年,都要对自己做一次清零,以对自己在市场中的“估值”,有一个清醒认识。
1)清零履历。每年更新一次简历,划掉过往的贡献,只写近一年来,你带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如果思索半天,乏善可陈,那你就要注意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2年,你就已经在破产边缘了。
2)清零知识。看看你的书架、电子书收藏夹,最近一年读过的书有多少。你再去豆瓣的专业领域书籍排行榜看看,如果许多新书的专业术语对你来说很陌生,说明你的知识储备已经落伍了。
3)清零技能。在互联网行业,不论是产品、开发、运营,相关技能每2年一次大的更替。要关注招聘网站上对岗位技能的要求,不断更新你所掌握的技能。
其次,做好“优势管理”。我们都听过一句话,“成功就是99%的努力,加1%的天分”,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如果没有这1%的天分,再努力也是白搭”。
细细品味这句话,你会发现,找到自己的职业优势所在,有多么重要。
《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一书中,作者马库斯?白金汉,也就是优势理论的创始人,提出一个寻找优势信号的SIGN模型,通过这个模型,你能够找到被自己忽略已久的优势。
Success :你的“自我效能感”很强,觉得自己肯定能成
以老K为例,我第一次读到一个朋友写的一本书,感觉就是—-这我也可以啊。同事们觉得我在吹牛,然后经过半年多的撰写,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而且非常幸运,这本书很畅销。
Instinct :你自动自发 ,迫不及待想尝试
比如那些你一听就很感兴趣,希望参与,甚至不仅是兴趣,而是热爱和渴望的领域。
Grow:你发现自己,学得很快
据说丁俊晖第一次打桌球,就比他父亲打得好。16岁的南京少年陈智强通过90分钟记住了88幅沙画并击败3名选手,加冕“全球脑王”。他接触记忆训练只有2年,刚接触就取得中国青少年组第1,中国第11,世界第46。
你有没有一些领域,一接触就明显比其他人进步更快一些?
Need:事后充满了满足感
脱口秀演员呼兰,他此前是个互联网公司的技术高管,职业上已经非常成功了,然而他却感觉不到成就,自己不喜欢。
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无道具表演,几年后参加了“奇葩说”、“吐槽大会”,虽然作为新人,需要从头开始,但是他干得非常起劲,充满了满足感,最后成为了出色的脱口秀演员。
曹德旺曾经说过:
人在工作的时候,要记住去赚两笔钱:
一笔是硬的钱,就是老板每个月发给你的工资,多少都没有关系;
另一笔是软的钱,这是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你的核心竞争力。
人在职场,不出众,便出局。你唯有埋头深耕,不断升级自己,才能挣到更多的财富。
03
聪明人,赚钱都不会太辛苦
在美国福特公司,有一个“划一条线一万美元”的故事。
一天,福特公司生产线上的一台电机坏了,整个生产线都停了下来,所有的工程师都检查不出问题在哪里,再耽误下去损失会更大。
这时候公司决定请著名物理学家、电机专家,斯坦门茨,来救急。
斯坦门茨来了以后,摸了摸出现问题的电机,然后在电机上面某处划了一条线,对工程师说,在这里加一道线圈。
工程师按照斯坦门茨的建议,加了一道线圈,果然电机就恢复正常了。
当经理很高兴地问斯坦门茨需要多少维修费时,斯坦门茨开口便要一万美元。
要知道,那个时候,最顶尖的工程师每年工资才几百美元。
看到面露难色的经理,斯坦门茨在账单上备注:“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画线,9999美元。”
后来福特公司不仅支付了账单,还聘用了斯坦门茨作为公司高管。
你是不是觉得,这挣钱也太轻松了吧?没错,聪明人挣钱从来都不会太辛苦。
就像前文提到的华为技术大佬,他在某个领域达到了顶尖水平,根本就不屑于去搞什么公司政治、做毫无意义的加班表演。他真正做到了,凭本事站着把钱给挣了。
04
认知的深度,决定薪水的高度
有一句老话叫,你永远也无法挣到认知以外的钱。
认知的深度,决定薪水的高度。
K哥是越野摩托车爱好者,每年都会跟俱乐部去戈壁骑行一次。我发现俱乐部每年都会换承办方,但是摄影师却从来没有换过,我原本以为他一定跟俱乐部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也许你会觉得,那肯定是他摄影水平高呗。
摄影水平高的人多了去了,那为什么是他呢?
当我跟他近距离接触之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诀窍就是,他对越野摩托车摄影的认知,超过了所有同行。
比方说,他的照片里经常能看到赞助商的logo,拍摄每个骑手的时候会抓住他们最帅的姿势,包括工作人员也都经常入镜。
可别小看这些细节,这里面藏着摄影师对这个行业的深刻理解。
他跟我说,越野摩托车摄影跟其它艺术摄影不一样,主要的目标只有一个:尽量让活动参与方都满意。
道理很简单,想要做到却不容易。赞助商花了那么多钱,结果自己的品牌并没有多少露出机会,他能高兴吗?每个骑手的特点都不一样,有的腾空动作很漂亮,有的开平地时候很帅,这些都需要提前去观察和了解。
据说,有几次是赞助商去找俱乐部,指定要他作为摄影师,而骑手们对于摄影效果更是满意得不得了,甚至是主办方的工作人员也对他赞不绝口。
不论你从事哪个行业,道理都是一样的。你对这个行业的认知越深刻,你就越值钱。
05
要有离开平台的能力,也要有永不离开的态度
作为职场人,能力要强到随时可以离开公司,也要有跟公司长期成长的信念。
前文提到的华为技术大佬,虽然说他的专业能力很强,能够仗剑走天涯,但是职场当中真正能够赚到大钱的,往往是那些对公司忠诚,能够跟随公司一起走很远的人。
K哥自己就是受益者,10年前,我30岁出头,却陷入了职场发展的瓶颈。当时我在某互联网垂直门户担任技术经理,我的技术能力并不出众,管理方面也只带过10几人的团队,而我已经30出头了,高不成低不就,看不到任何希望。
这时候,恰逢电商行业迅速崛起,我当时就有一种大时代即将到来的感觉,无论如何我都要参与其中,于是我决定降薪加入了当时势头不错的某电商独角兽。在后来的几年里,公司迅速成长为国内头部电商公司,而我也随着公司一起成长起来,做到了技术总监的高层职位,还拿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公司期权。
在公司6年的时间里,我代表公司参与了许多行业论坛,渐渐在行业里有了名气。出版社觉得我的理念和演讲能力不错,就向我约稿,于是我出版了自己的专著,成为了大家眼中的行业大咖。
再后来,公司卖给了某巨头,我也兑现了手中的期权,实现了财富的增长。
可以说,当初加入初创公司并且长期追随公司发展的决定,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最后,愿你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半径,积累职场资本,对自己的人生拥有更多掌控力和自主权。
作者简介:Mr.K,头条号“技术领导力” 作者,从一名普通程序员逆袭成为独角兽公司技术高管。出版过多本畅销书,做过多家大厂CTO。分享:行业趋势、职场经验、团队管理、商业通识等话题。
关注我,看更多职场、个人成长干货。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kexue/10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