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听过一个很偏激的饮茶观。
“品茶何必追求冲泡那么多次,再高端的茶,泡了四、五次后就要换到茶叶,要不然没什么味道,如果是招待客人还会显得自己小气,仿佛是吝啬,舍不得让出自己的好茶。”
然而,这种说法与现实情况相反。
真正的爱茶之人,普遍有“惜物”情节。
物尽其用,尽量不造成浪费。
喝好茶,内质丰沛的好茶,用盖碗逐道冲泡。
若是才泡四次,茶味刚喝掉一半,立马换一款新茶。
走马观花、半途而止地品茶,反而难以品鉴完整茶味!
招待客人喝茶,为了体现自己的诚意,更应该拿出好喝耐泡的茶叶。
比如,正岩老丛水仙。
比如,高山原料、日光萎凋的老白茶。
比如,产自桐木关内的正山小种。
汤醇味厚的老丛水仙,普遍具有耐泡优势。
招待两、三位客人喝茶,只要亮出来的岩茶足够高级,就算一泡茶连泡十来次也不会有人嫌弃吝啬。
反之,平平无奇的办公招待口粮茶,仅限冲泡两三次。
三冲之后,茶味立马转淡。
和朋友、客户在一起喝下午茶,期间才需要频频换茶,确保茶味不至于寡淡!
专注品茶,贵精不贵多。
一款茶不耐泡,品质根本不高!
具体到绿茶、红茶、岩茶、普洱、白茶等不同茶叶身上,一杯茶泡几次才好?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
一、玻璃杯泡绿茶,2-3次。
喝绿茶,简单用玻璃杯泡的情况很常见。
玻璃杯泡茶属于“浸泡式”,茶水不分离。
为避免长时间浸泡过程,茶味被泡浓,妨碍绿茶清新茶味。
单次泡茶,投茶量不需太多。
仅需一小撮干茶,足够泡出一杯茶。
投茶注水,浸泡一会,先尝试性饮入一口感受茶味浓淡。
如果刚泡了没多久,茶味依旧偏淡,就再等一等。
等到茶味物质进一步释放,浓稠适宜,清甜鲜爽,柔润鲜美风味更尽善尽美!
由于玻璃杯泡茶,盛水容量偏大。
喝茶时,一次性喝完,一饮而尽的几率不多。
剩余在杯底的茶水,放到最后往往是凉了、浓了、冷了,这时不妨将它们专门留底。
等到第二杯泡茶时,再掺入热水,更能中和茶味浓淡。
使得相邻两杯茶汤之间,茶味差距不至于过分明显。
而玻璃杯泡绿茶,泡茶次数大多在2-3次。
第一杯,茶味最佳。
茶香馥郁,清香动人,端起杯子,袅袅茶香正不断从汤面向上飘扬。
第二杯,清新柔滑感下降。
第三杯,刻意多泡一会,茶味依旧偏淡,略带茶味。
大杯泡茶,两、三次之后茶汤滋味变淡,再常见不过!
《3》
二、盖碗泡老白茶,不能三冲就淡。
玻璃杯泡茶,大杯浸泡,茶少水多,茶味被大量稀释。
能做到泡了3次后,依然勉强带有茶味,已属难得。
但盖碗泡茶不同,在没有可以闷泡坐杯,照常冲泡的前提下,如果只能泡三、四次,品质未免太逊色!
早前有位北方朋友反映,他上礼拜刚开箱了自己存出来的老白茶。
那是两年前买入手的2016高山白牡丹饼,放到现在已经接近七年陈了。
当时买茶时已经排除了做旧嫌疑,叶片看着还都是绿的。
放到现在,整饼茶摸着也很干燥,有几分药香出现。
但令人费解的是,这饼年份真实的7年陈白牡丹饼,茶味竟然不耐泡。
用盖碗冲泡,前两、三冲谈不上好喝,香气一般,茶味不醇厚。
当时还以为是这饼茶“慢热”,前两冲快出水,权当泡茶热身。
没想到后面再泡,茶味彻底变淡。
年份真实的老白茶饼不耐泡,三冲就淡,连新白茶都比不过,这是因为什么?
其实排除做旧嫌疑,确保年份真实,未必能证明这饼白牡丹是好茶。
老白茶是否耐泡,与品质息息相关。
茶青原料是否产自高山茶园?制茶加工是否顺畅到位?后期仓储是否规范密封防潮?
这些要素才能确保得出汤醇、味厚、耐泡的优质老白茶!
盖碗泡白茶,110毫升白瓷盖碗,5克老白茶干茶。
沸水冲泡,前6冲左右尽量快出水,等茶味渐渐被泡淡再适当坐杯,闷出4道左右尾水。
算下来,品质出色的老白茶,盖碗冲泡能轻而易举泡出10道茶水。
只供3次冲泡,绝对不是好茶。
《4》
三、盖碗泡红茶,耐泡才是硬指标。
曾经在网上看到个一个提问,“什么样的红茶才算是耐泡?”
没隔多久,就吸引来了四面八方的答案。
“红茶发酵程度高,汤色深,泡茶时只要确保茶汤一直有颜色,这泡茶就算耐泡。”
“泡到7冲之后还有味道,才算真正耐泡,有些红茶只是单纯看着汤色深,但实际喝着根本没茶味。”
“5冲之内,香气滋味保持平缓,茶味不能落得太快,就是耐泡。”
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在村姑陈看来,后两者的说法更客观。
茶叶是买来喝的,不是买来看的。
空有汤色,没有茶味,品质不高。
另外,对于茶叶的耐泡度,不能单纯看这泡茶泡了几冲。
盖碗泡红茶,假设连续快出水,泡了接近10次后,茶味依旧无比寡淡。
这时候,一早就该换茶!
比较耐泡度时,除了要看数量,还要看质量。
确保泡出来的红茶清甜柔滑饱满,相邻两冲茶汤之间茶味差距不至于过大,才是好茶的真正实力展现!
《5》
四、岩茶不是投茶量越多,越耐泡。
市面上的武夷岩茶,流行独立泡袋包装。
一次一泡,剪开泡袋后,投入全部干茶,十分方便。
通常,泡袋包装的岩茶,8克为主。
搭配基础款110毫升白瓷盖碗时,更好适合。
但近些年,在岩茶圈,出现不少悄然加量的风气。
单泡岩茶,直接扩充到9克、10克、12克、15克,甚至更多。
或许部分茶友会觉得,这是好事。
商家愿意将单泡茶包这么多,是慷慨之举。
投茶量越多,茶味越醇厚,越耐泡……
事实上,羊毛出在羊身上。
单泡克重增加,本质并非好事。
山场正,工艺好,内质足的岩茶水仙、肉桂等,用不着加量。
只要品质好,何愁不耐泡?
反过来先天不足,茶味积累欠缺的劣质岩茶,才需要借助加量,掩盖自身茶味不足的缺陷。
但盲目加量,没法泡出醇厚饱满茶汤。
依靠增加克重才能提升耐泡次数的岩茶,并非“真耐泡”。
盖碗泡岩茶应该泡多少次?按圈内常见说法,好茶7冲8冲不变淡。
在正常投茶基础上,做不到这点的岩茶,品质并非一流!
《6》
茶圈内,每次提到耐泡度,绿茶总是弱势群体。
“绿茶没有老白茶耐泡”;
“绿茶只能泡1次2次,耐泡度远远比不过武夷岩茶”;
“绿茶茶味清鲜,但耐泡度不足”……
殊不知,这种想法是错的。
茶类不同,投茶量不同,泡茶方法不同,耐泡度的检验不能一概而论!
至于说,一杯茶究竟该泡几次才好?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不管泡几次,一概是选择将茶味泡到淡。
发挥内在剩余茶味的利用价值,才能避免浪费!
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
一款茶耐不耐泡,到底和什么有关?绿茶、白茶、红茶哪个更耐泡?
秋寿眉更耐泡,白毫银针不耐泡?天真了,这4个原因才是症结所在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dongtai/426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