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电脑前想写点东西,结果半天憋不出几个字。难怪孩子最怕老师布置作文,坐在作文本前就开始发呆,我看他是磨蹭时间,他看我的表情是痛苦万分。
其实不光是孩子,很多成年人在工作中被要求写汇报、总结,在屏幕前常常看着光标走神,也有不知从哪儿写起的困惑。
这些写作困难的情况,在《写作脑科学》这书中,作者形象地起了一个名字“空白页综合症”。要想对症下药,作者也提供了个方子,用“皮亚杰建构”的方法来进行快速写作。
所谓“皮亚杰建构”就是将复杂的任务解构成多个小任务,再分别解决,最后用建构的方法将小任务组合起来,就完成了大任务。
想象一下,画复杂的简笔画,可以先把它分解成各种几何形状分别作画,最后再将各种图形组合一起,去除多余部分,就顺利完成了一幅这幅画。
那这种解构和建构,怎么用在写作上呢?
第一步,先将和场景有关的名词尽可能的罗列出来,一个场景能描述什么?常常跟这些名词有关。
第二步,将想象到的名词尽量地搭配形容词,如果一个名词能搭配到五六个形容词,如何找到更合适的形容词?那就要靠近义词的替换,近义词的替换就是一种精准描述的训练。
第三步,用诗句、典故、金句,来进行立意。
第四步,用动词将关键的名词连接起来,好的动词能将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具体,能帮助人们的大脑更好地去想象动作,让读者产生画面感。
第五步,将收集的材料,进行编号,围绕着立意来排序并结合起来,形成针对场景的段落,有多个场景,就用这种方法进行多个场景的创作。
有了这个写作建构法,就可以快速地针对一个主题进行创作,搭建精致有趣的段落。段落都有了,文章还远吗?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dongtai/399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