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在观鸟点,通过对讲机与护鸟员实时联络。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摄影师陈林隐身在溪畔搭建的观鸟棚里,手中相机的快门始终没停过。
早春时节,福建永泰县梧埕村的李花开了,漫山遍野。从村里流过的大樟溪,清澈透亮,让水里的鱼儿几乎无处藏身。溪面上,一群水鸟闹得正欢,忽而追逐嬉戏,忽而潜水觅食,忽而急速飞掠,如山间精灵般自由自在。
鲜有人知道,这群水鸟竟是一个生存了一千多万年的物种。它们的名字叫——中华秋沙鸭,因其异常珍稀,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鸟中活化石”。
今年在此越冬的19只中华秋沙鸭,已经陆续北归,陈林想在它们走之前,多留下些影像记录。
大樟溪吸引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前来拍摄、记录中华秋沙鸭。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过去的4个多月,陈林和他的两个队友一直在做着一件事情——他们每天轮流蹲守在这里,只为守护这群“古老的朋友”。他的队友,一个是永泰县的返乡创业青年黄梁杰,另一个是当地渔民林荣通。这样的蹲守,他们已经坚持了4年。而这样的守护,已经持续了14年。
当地村民林荣通原来是一名渔民,如今也加入保护中华秋沙鸭的行动中来。新华网 肖和勇 摄
1
沉默10年
保守大樟溪的秘密
大樟溪发现中华秋沙鸭,始于2009年。
当时,当地一名回家过年的年轻人,在河岸边远远拍到了几只并不常见的水鸟,怀疑是中华秋沙鸭,便向周围的朋友问询。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的孑遗物种,距今已生存一千多万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名录中估计的数量为2400-4500只。
如此珍贵的鸟儿能现身大樟溪?陈林起初并不相信。他委托一位长年从事鸟类拍摄的朋友去看看,竟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按捺不住激动,陈林决定去亲自求证。从梧埕村口沿着大樟溪走了近1小时,几经辗转,在山谷间的溪流中,他见到了一群中华秋沙鸭。
“雄性中华秋沙鸭长得很美,有墨绿色的羽冠,翅膀上的羽毛布满颇具中国韵味的云纹图案,是摄影师们的心头好。”陈林迫不及待地把他的快乐分享给了他的朋友们。
发现是喜悦的,但是当时不知道种群的数量有多少,是不是常态化地到这里栖息。兴奋之余,担忧随之而来——发现如此珍稀的鸟类,消息一旦泄露出去,会不会引来盗猎?会不会被人类惊扰?
“我们认为这些珍稀的鸟类,在我们无法保护它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保密。没有人知道,对它们反而是最大的保护。”陈林说,几个人形成了默契——保持沉默。“我们都在福州居住,离这里太远了,没法每天在这里看着,没有保护的条件。”
这个秘密一藏就是近10年。10年间,陈林也观察确认了这群中华秋沙鸭每年都会来此越冬。
2
从被动保密到主动保护
近几年,乡村旅游热兴起,宁静的梧埕村迎来了不少游客和摄影师。陈林开始担心,秘密可能很难再保守下去了,“发现者”将会越来越多。
返乡创业青年黄梁杰是当地护林员,他加入了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小分队中来。新华网 肖和勇 摄
与其被动保密,不如主动保护。2017年,陈林开始带着黄梁杰一头扎进大山里、溪流边,观察、记录中华秋沙鸭在大樟溪的活动轨迹。同时,向村民宣传保护中华秋沙鸭的重要性,阻止大樟溪上的盗猎、电鱼行为发生。
2019年,陈林又把林荣通请来,组成了护鸟三人组,并和梧埕村合作,在大樟溪开展“百日护飞中华秋沙鸭”行动。
“永泰县委县政府也给了我们很大支持,开始大力打击大樟溪电鱼、抓鱼行为,为中华秋沙鸭创造出一个宁静、平安的栖息地。”陈林说。
从那年开始,他们三个人每年冬天都要在深山里守100多天。每天一早,陈林都会在中华秋沙鸭常去的地方架起长焦镜头“数鸭子”。如果数量没对上,就要通过对讲机联络,由黄梁杰和林荣通沿着近10公里长的大樟溪流域寻找、确认它们安全。
3
种群逐渐稳定
人鸟和谐相处
4年间,陈林记录到了一组数据的变化:2019年至2020年冬春季,他们在梧埕村拍到了7只中华秋沙鸭;2020年-2021年13只;2021年-2022年19只;2022年-2023年19只。
“数据说明这个种群在大樟溪逐渐稳定下来了,也能看到这几年我们保护成果。”陈林说,更可喜的是,他们的努力“鸭子”们也感受到了,“过去我们只要一下车,距离秋沙鸭还有200多米,它们就飞了。现在它们不仅适应了相机快门声,而且人在河岸边说话,它们照样游到面前来,人和鸟可以和谐相处了。”
陈林喜欢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作品,展示各种姿态的中华秋沙鸭。在他的镜头里,中华秋沙鸭时而钻出波光粼粼的水面,激起龙形水花,如同蛟龙出水;时而组成“方阵”结队飞行,如同腾空而起的战机编队……
“我们对这些野生动物的认知是很匮乏的,很多时候要靠摄影师不断地拍摄、不断地观察而获得。我希望我们的片子拿出来,有人因为喜欢而去关注它们、保护它们。”
这是大樟溪畔的专业观鸟棚(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如今,梧埕村也成了中华秋沙鸭摄影胜地。一位从江西来的摄影师说,永泰的中华秋沙鸭拍摄点有四个“更”:水更好,背景更好,光线更好,人更专业。
在陈林看来,这是对他们这几年保护工作的最大认可,也是对永泰生态的最好礼赞。
春暖花开时节,守护了100多天的小家伙们陆续从大樟溪飞离,他们并没有太多不舍,“守护了4年,送了4次。离开是好事,这表示它们今年都平安越冬了。”
在等待中华秋沙鸭们再次回来的日子里,团队的成员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其中就有一项很重要的事情——如何将珍稀鸟类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如果让当地村民们能从保护中受益,便能更好激励他们保护的自觉与热情,构建爱鸟护鸟与观鸟经济相生相融、相互促进的良性生态,才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福建的鸟类资源十分丰富,仅永泰大喜村周边,我们就发现了138种鸟,包括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白眉山鹧鸪、白鹇、林雕、白腹隼雕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陈林说,未来的日子,他们希望能探索更多的珍稀鸟类资源,与当地政府一起协作,以更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珍稀鸟类纵情山水间自由生息,发展观鸟经济,带动乡村振兴。
知识链接:中华秋沙鸭 “鸟中活化石”
中华秋沙鸭属鸟纲、雁形目、鸭科,是第三纪冰川期的孑遗物种,距今已生存一千多万年,号称“鸟中活化石”“鸟中大熊猫”。1864年,中华秋沙鸭首次在中国发现并命名,现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
转自:新华网福建频道
监制:敖春磊
统筹:程立葳
编导:刘默涵 刘丰
摄像:肖和勇
剪辑:刘默涵
来源: 新华网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dongtai/389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