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种个人体验,冷暖自知,别人说什么不算;而『成功』却是一种社会性评价,自己说了不算。
深居的隐士选择主动隔绝社会事务,但并不妨碍他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幸福。这也是为啥那么多荣耀加身的成功人士,在获取世俗意义的成功之后,却要于深山古刹去求禅问道: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曾经以为,成功就是幸福的同义词,现在却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朋友跟我说,你这是阿Q精神胜利法,自欺欺人。如果我对幸福的定义就是成功,所有人都觉得我很成功很羡慕我,我才觉得幸福。不然我有求而不得,怎么幸福?
我说,那你这表面上是自定义了幸福感,其实是放弃了幸福的评价权,把本属于自己的事物完全与社会性评价绑定。
幸福是一种感受力的修炼,而非目标、欲望达成的副产品,后者只能带来短期的愉悦感受。你小时候考了一百分,也就能乐一个假期吧?考上大学,找到理想工作,是不是也没过多久开始进入倦怠期,上班如上坟呢?这是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的现象,短暂的欢愉不算幸福,最多也只能是低质量幸福。因为它难持续,难复现,而且阈值还不断提升:第一次发工资能兴奋个几天,第二次第三次就没啥感觉了吧?
可一辈子还长,剩下的空白你用什么来填?
有句话叫,“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你不能指望着去遭遇幸福,主动些,去感受幸福,这才是长久之计。
我觉得有个人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
此人一生身如不系之舟,却是人尽皆知的乐天派,生活里的一饮一啄都能被他发掘出别样的乐趣。
吃上个荔枝都唯恐天下不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大半夜睡不着,“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自己不睡还不让别人睡,一起去院子里嗨;世间春秋代序草木枯荣,都能被他敏锐地捕获,并内化为自己的幸福感,正如他所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这就是说,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理解周围人与事。
就这方面而言,或许世上的幸福之人有两种,一种是呆痴的愚人,对身边的一切都无知无觉,缺根弦,没啥输入也就没啥烦恼。另一种则是像苏东坡这样感知细腻聪慧之人,这种人大有超凡入圣的潜质,世俗的人与事既能看透,也能入眼入心。所谓和光同尘,大概说的就是这种境界了。
我是『夏虫想吃冰』,专注个人成长、认知思维、自由职业相关分享创作。
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同名公众号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dongtai/369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