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地来讲,不深究,大众认知内的分叉往往指的是在原有区块链基础上,按照不同游戏规则分裂出另外一条区块链,相应的一个币变成两个币。
细究一点的话,还有两种不怎么重要的分叉”概念——
其一,在一些采取POW共识机制的区块链里面,例如比特币,由于无数个矿工都在进行哈希运算解一个题”,当两个区块产生时间相差很小并各自向网络广播时,由于距离远近,不同的矿工看到这两个区块是有先后顺序的,按照规则矿工们会把自己先看到的区块复制过来,然后接着在这个区块开始新的挖矿工作,这时就会暂时地出现两条链,也就是分叉了。
但是呢,两条链总是会有一个较长,当矿工遇到较长的链时,按照规则所有矿工都会自动舍弃较短的旧链把新的更长的链全部复制回来,并在较长的链上继续挖矿。
也就是说,矿工最终只认较长的链为主链,分叉出的短链被抹除,这种分叉对整个项目来讲只是内部运行方式的一部分,并不会造成其他外在影响,再生出个其他链。
还有一对圈内常提的分叉概念,其中一个是软分叉,也属于系统内的短暂现象,并不会分叉出一个新的区块链。一般是指,区块链系统升级,一部分节点并哪怕没有及时升级,也仍旧可以工作。
相对的硬分叉需要所有节点和用户将协议软件升级到最新版本才能在新的游戏规则下工作,如果不更新同时有人继续维护旧链将导致实质上的分叉,形成两条不同的链。
硬分叉不代表一定会分裂出两个社区,两个区块链,硬分叉只是区块链系统升级的一个方式。
简单地说,分叉是指在区块链进行“升级”时,区块链社区成员间发生了意见分歧,从而导致区块链分叉,原有区块链被一分为二,根据分叉后的区块链是否兼容旧区块链,分叉又分为“软分叉”和“硬分叉”。
因为没有中心化机构,比特币等数字资产每次代码升级都需要获得比特币社区的一致认同,如果比特币社区无法达成一致,区块链很可能形成分叉。
历史上又有哪些区块链分叉事件呢,简单和到底介绍一下:
2016年6月,以太坊项目TheDAO被黑客攻击,损失了价值超过6000万美金的ETH,随后以太坊团队通过回滚的方式“追回”了被黑客盗取的资产,但一部分社区成员认为此举有违区块链不可回滚、不可窜改的基本精神仍然坚持要维护旧链,自此分裂出以太坊ETH和以太经典ETC两个独立的区块链项目,对应不同的共识理念。
2017年8月,为解决比特币交易拥堵、手续费奇高等问题,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bitcoincore提出“隔离见证 +
闪电网络”的扩容方案,但另一派则认为应该直接在链上扩容,支持大区块(将区块大小提升至8M)。由于扩容方案理念不一致,于是在UTC时间2017年8月1号,位于比特币区块高度478558,比特币网络发生了"分叉",比特币区块链分裂为BTC以及比特币现金BCH两条链。
比特币持币者在分叉后除了原有的数字货币BTC外,还可以获得1:1数量对应的分叉币BCH。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tc/200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