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IPO,大家想必都不陌生,但是对于ICO,可能还有些摸不着头脑。什么是ICO?
这个无论长相和逻辑都与IPO相似的东西,与目前大热的区块链技术和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众多企业在IPO大门前苦等时,ICO一个募集金额高达10亿的项目甚至只需要一个月。
作为区块链项目的重要融资方式,6月份以来,因为量子链、公信宝等项目收益高达几十倍,ICO又开始出现一波热潮。但因为监管的缺乏,项目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等原因,也使得该市场鱼龙混杂,小白们冒然入场极易被“割韭菜”。
01
ICO是什么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缩写,指首次公开募币,是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募集比特币,以太坊等通用数字货币的行为。这一概念来自股票市场的首次公开发行(IPO)。目前ICO项目的主要业务有构建比特币基础设施、探索企业级区块链应用、利用区块链技术提供金融结算解决方案等。
据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研究总监杨望介绍,与IPO、VC等传统融资方式相比,ICO目前基本不受监管,参与门槛较低,投资人得到的是代币而非股权。融资成本低、效率高且无需让渡股权等优势,为许多不具备上市资格、没有银行贷款资质或缺少风投资源的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02
收益最高曾达1500倍,ICO再现热潮
据Coindesk统计,2016年区块链领域的传统投资额为4.96亿美元,而ICO达到了2.36亿美元,ICO的融资额已将近传统VC投资的一半。研究公司Smith+Crown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2017年区块链项目ICO规模超过了5.6亿美元,远超过通过VC融资筹集的2.95亿美元。
ICO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市场力量。
Status在首次推出后募集了超过6000万美元的资金,6月13日,区块链项目Bancor,筹集了价值约1.53亿美元的以太币,成为数字货币中融资最高的平台,最夸张的Strais一年涨了1500倍。
国内的ICO也如火如荼,量子链第一天“上市”,最高价格66.66元,涨幅达33倍;公信宝众筹时一股“几毛”,如今翻了90多倍;小蚁币从5毛涨到了40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了一些ICO项目的上线情况:
03
乱象频出
在有些ICO项目带来高收入的同时,风险也在酝酿之中。一方面部分投资者对区块链技术并不了解,出于跟风投入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因为监管缺位及信披不充分等原因,部分项目自身的质量及盈利能力堪忧。
币圈知名公众号“未来虚拟币”主笔王新文向券商中国记者介绍了目前该领域中存在的较有代表性的乱象。
(一)规范程度差,核心技术存疑
王新文表示,很多项目并无创新点可言,喊的都是“去中心化”等老生常谈的口号,所发布的新链大多是基于开源的比特币、以太坊源码进行的简单修改,应用前景也是纸上谈兵。
记者查阅ICO365网站发现,ICO项目简介基于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垂直领域”等表达方式雷同,且相当晦涩。
(图片来源:ico365网站)
对此,国内某知名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CTO告诉券商中国记者,有技术含量的项目凤毛麟角,连一半都不到,现在的白皮书都是没数据、没引用、没模型的“三无”,代码、论文、演示都不重要,用户也不看,项目方骗钱很容易。
另外有业内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一些ICO项目在筹集完资金后就再也没有动静,甚至官网都无法访问,有跑路嫌疑,甚至有些项目起初就有非法集资嫌疑。
(二)信披堪忧,资金去向存疑
大部分ICO项目上线时只有一个简陋的官网和白皮书(通常是简单的PDF文档),资金用途和审核机制等实际内容表述含糊甚至缺乏。而这些ICO项目动辄筹集数千万甚至上亿人民币(以比特币或以太坊折合人民币计算),但从业内估算来看,白皮书宣称要做的事情无需如此规模的资金。因为项目上线缺乏有效审核,透明度极低,所筹资金有很大嫌疑进了私人腰包。
比起IPO动辄几百页的招股书, ICO的“招股书”是这样的:
(三)疑似存在庄家割韭菜现象
在IPO中,“坐庄”是监管重点。但在ICO中,由于目前的监管缺位,此类问题可能尚未真正浮出水面,而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及之前出现的ICO破发现象,为狂热的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某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虽然尚未出现大面积的破发现象,但是EOS作为关注度较高的项目,有一定参考性。另外,对比一个月前的狂热,目前很多项目的发行价格收益率也已有较大回落。
该人士以近期的“明星”项目EOS为例,向券商中国记者分析了ICO项目中可能存在的“庄家拉盘”问题。
EOS英文全称是“Enterprise Operation System”,主要概念是打造一个底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商用操作系统。
国内交易平台云币上对其的介绍是:“ EOS是一种新的区块链架构,旨在实现分布式应用的性能拓展。EOS 项目的目标是实现一个类似操作系统一样的支撑应用程序的区块链架构。该架构可以提供账户,身份认证,数据库,异步通信以及可在数以百计的 CPU 或群集上的程序调度。该技术的最终形式是一个块链体系架构,该区块链每秒可以支持数百万个交易,同时普通用户无需支付使用费用。”
是不是已经被绕晕了!是不是看不懂!但绝大多数ICO项目的简介都是这样。技术层面不多讲,下面来看下首次募资就达10亿人民币的EOS项目的运作吧。
EOS首期2亿个代币在5天内ICO完成,然后即分发代币并上线交易,其后三百多天持续ICO,每天为一个阶段,每天内ICO总共发行200万代币,但筹集的ETH依然不限,最后根据大家所贡献的ETH数来平分募集到的EOS代币。
该项目首期ICO募集到超过60w枚ETH,总价值超过10亿人民币,按当日ETH价格来算,每枚EOS的ICO成本价约6.5元。次日开盘后直接破发,一度跌至近5元。但开盘12小时后却强势走高,截止到发稿时价格为20.69元。
有业内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达了对EOS持续分期且不限额度的募资方式的质疑,认为可能存在庄家控盘的情况。在这位业内人士提出以下主要观点:
这种分期持续募集的方式使得庄家在后续一年内,可以轻松通过抬高后续ICO价格来刺激现货价格。也就是后续的任何一天,如果庄家想要拉高价格,他只需要在当天的ICO内,自身参与并充进去更多的ETH,使得当天ICO的成本价高于现货价,那么现货盘自然会相应追涨。
以实际情况为例,EOS开盘当天跌破发行价,维持在6元左右。庄家则只需要在当天的ICO中,投进去超过1W个ETH(实际上并不需要这么多),那么当天ICO的成本价就达到了10元每个,进而刺激现货盘。
庄家拉盘的钱从何而来?一是庄家本身就有钱,二是庄家可以把之前筹集到的钱拿去参与ICO,把昨天ICO筹集到的部分ETH投入到今天的ICO中
记者一句话总结:拉伸股指期权做成升水,从而拉伸当前现货价格。
但也有观点表达了对EOS的认同,币圈知名人士飞飞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认为EOS是可以推动行业发展的项目。基于以太坊的应用越来越多,而EOS在以太坊EVM(执行智能协议的环境)的基础上扩容了性能,也带来了更好的账户体系和权限控制——这些对智能协议的大规模商用都至关重要。这些项目都从不同的角度在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好项目而言,短期价格的波动说明不了什么,眼光应该应该放长远些,因为区块链行业整体是向前发展的。而且,对于第一期参与ICO的人来说,EOS的代币升值已有几倍。
另外某资深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ICO因为缺乏监管,透明度较低,部分行业大佬在未对项目前景认真分析的情况下就到处给项目站台,甚至相互捧场合作站台。部分交易平台鼓推ICO项目的代币上线交易,而平台方和这些ICO项目方有密切关联,甚至有重合的投资团队,疑似存在坐庄现象。
04
如何鉴别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指出了ICO代币价值难以评估的几个原因:
1.技术创新的高不确定性导致区块链项目的持续经营假设失效。
2.未来项目收益难以预测,即使在项目收益可预测的情况下,由于区块链技术和项目的开创性,在现实中难以找到相似的公司市盈率进行估值。
3.在应用现金流贴现法时,除了难以预测未来现金流之外,还面临着如何确定贴现率的技术难题。
4.通常不是以法币为形式的变现给代币估值带来极大的挑战。
那如何评估ICO项目的靠谱程度呢?结合区块链技术和一般投资逻辑,王新文向记者介绍了他的评估模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几个维度。
1、项目本身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前景。前者可分为区块链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后者可以分为平台型区块链和垂直领域内区块链。技术创新方面,除以EOS为代表的技术派项目外,大多乏善可陈。应用前景这块,不少项目所面对的应用场景中,区块链是否是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一点还有待商榷。
2、项目当前的进度。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仅少数项目在进行ICO时有一定实际进度,以至于处于Demo阶段的已经算是进度良好了,部分项目则还是纯粹的PPT项目。而显然,进度良好的项目更有说服力。
3、核心团队的实力和信誉。
4、站台人(背书人)和投资方的实力和信誉。在评估站台人的实力和信誉时,除了常规的考察,还要把他给项目站台的频率给纳入考量。这是因为当前乱像丛生的ICO市场中,有部分人对项目和团队不做严谨审查就四处站台,因而他所站台的数量,和他站台所带来的质量,应当成反比。
5、市场认知和散户参与的活跃度。
6、项目上线的ICO平台和代币的交易平台。可以划分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国内三大平台(火币、比特币中国、OKCoin)和国外的Bitfinex、Coinbase等;第二等级是一些相对门槛略低、但运营时间也相对悠久、口碑靠谱的平台,国内的有比特时代、比特儿等;第三等级应当是类似币久网、元宝网、聚币等这些,他们通常也作为各类ICO项目的首发平台,门槛确实不高。
05
监管正在路上,或采取“监管沙盒”机制
数字货币的进一步发展和目前如火如荼的ICO已经引起了监管层面的关注,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挂牌,预计相关规定的制定将加快。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近日《当代金融家》杂志上发表的题为《数字加密代币ICO及其监管研究》的文章,建议宽容对待ICO,根据区块链技术行业的特性,在上市审批、投资者限制、项目公开宣传和推介上给予一定的包容性豁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额度管控与白名单管理。
2.重点监管ICO融资计划披露,引入VC的阶段性投资理念。
3.对发行人实施持续、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强调反欺诈和其他责任条款。
4.强化中介平台作用,成立专门的类似于众筹平台的ICO平台,承担投资者教育、风险提示等,或以加密代币交易所为监管抓手,要求代币交易所进行投资者教育和风险提示。
5.监管部门主动、及早介入,加强行为监管,全程保留监管干预和限制权力。
6.加强国际合作。
在信息披露方面,姚前指出,建议规定发行人在 ICO 前应向监管部门提交详细的信息披露资料,包括项目白皮书、开发团队 (不应匿名)、商业模式、资金使用计划、项目特色、发展目标、发展策略、风险评估、ICO 时间、ICO 价格评估方法以及其他可能涉及投资者利益的信息,并保证这些披露的信息能被投资者公开获得。同时在 ICO 前设定 3~6 个月的技术开源期,发行人开源技术细节。
鉴于 ICO 项目技术的专业性,ICO 时应由独立、专业的第三方对发行人报告的合理性和适当性出具评估报告,向投资者提示风险。项目进展过程中,发行人应定期、持续披露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及其他重大事实和进展情况,金额重大的,以季度为频度,金额较小的,可以年度为频度。最后是明确发行人的主体责任,承担重大信息错报、漏报以及涉及欺诈、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
另外,姚前表示建议对 ICO 实施监管沙盒,在确保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前提下,在监管沙盒内对 ICO 的上市审批、投资者限制、项目公开宣传和推介等方面实施豁免或有限授权,允许 ICO 项目开展测试活动而不需要担心监管后果,为 ICO 项目创造“安全”的创新空间,降低创新成本和政策风险。
此前,万向控股副董事长肖风也曾公开建议,针对ICO发展应尽快推出中国版的“沙盒机制”,允许大家在有限监管的环境下做这些实验。目前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都推行了沙盒监管机制,中国也到了必须有的阶段,否则新领域的试错成本可能非常高。另外,他还建议,应尽快开展数字资产、数字货币发行交易的理论研究,尽快探索建立一整套围绕“ICO”的专业服务体系。
百万用户都在看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图*****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iquan/216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