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想必大家都猜到了这期要说哪家地产公司了。不错,就是上海国资占股46%的超级国企——绿地集团。
2022年5月27日,绿地控股公告其在2022年6月25到期5亿美元、票息6.75%的债券将无法按期兑付。以目前市场普遍认可的公开债务违约作为暴雷标志的判断方式来看,绿地正式加入“暴雷大军”。
虽然笔者并不觉得意外,但是绿地暴雷还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这个2021年全年销售额近3000亿的国资开发商,在中国房地产企业各类排行榜上基本没有出过前20名。此次骤然暴雷,相较于TOP10的销售规模,其国企身份更是寓意丰富,值得深思。
(一)高铁战略——遍布全国的“绿地城际空间站”
近些年来,“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风靡全世界,分别是: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其中高铁建设更是给“在华务工”或是旅游的外国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纷纷表示想把中国高铁引入国内。
纵观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尤其是高铁,不仅带来了交通出行方式的变革,更是城市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强力引擎。
绿地城际空间站以“高铁枢纽”为引擎,以“多元业态”为核心,将高铁站周边建设与居住、商务、会展、商业等业态结合,拓宽城市半径,促使高铁地块成为城市新中心。历经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绿地已在全国布局了近40座城际空间站,成为了诸多城市的门面工程,提升了城市界面,更为城市快速发展注入了鲜活动力。
然而,绿地的高铁战略不断下沉,所获取的项目仍然离不开住宅优先,低价销售,快速回款来支持配套的酒店、办公等重资产项目投入这样的“常规运营套路”。
笔者曾经在做过一段时间投资,多次踩盘过绿地的高铁城际空间站项目。比如安徽亳州、徐州贾汪、安徽淮北等。其中,亳州项目位居亳州高铁新区中心位置,计划拿地1700余亩,含有大量的商办。和其他四五线城市的项目以后,拿地后,以低于周边竞品1000元的价格入市,快速开盘快速回笼资金,滚动开发,但是如此巨大的体量、自持业态的资金沉淀、超长去化周期带来的市场波动、三四五线城市的不稳定的市场,这些不可控因素都给“绿地大厦”的倾覆满下了隐患。
(二)这房子,还能交付吗?
在百度搜索绿地集团延期交付会出现573万个搜索结果。
想当初,客户就是冲着绿地集团家大业大,还有这国企身份来的。无论如何,即使房屋质量差点,这交付总归不会出问题。谁曾想,现金的地产行业是没有底线的…
前有两万亿负债的恒大暴雷,后有“高举高打”的融创倒下,现如今连国企都不好使了,3000亿级来自魔都上海的绿地集团也不靠谱了…这样让人绝望的行业现状,也不知何时才会有起色。这些买了绿地房子的业主们,也不知道何时才能收到自己的房子。
(三)高负债和低利润
绿地的高负债在业内是出了名的。
在各个三四线的高铁站边大手笔圈地,动辄1000亩的超级大盘给绿地的现金流和财务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1年1月21日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绿地集团总资产为13491亿元,总负债约为11910亿元,而经过21年这个市场极不稳定的年份,去年底总负债来到了13052亿元,仍在“稳步攀升”。
近10年来,绿地的营收规模其实攀升很快,高峰期甚至逼近到了行业TOP3。且不说其“业绩注水”这种在行业内人尽皆知的数据处理手段,但其全国化布局带来的规模增长确是不争的事实。
2021年绿地集团营收达到5443亿元,然而这看似华丽数据背后的现实是,净利润只有179亿,净利润率仅3.3%!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利润是鉴别一个企业综合运营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对于拥有超级勾地资源的绿地来说,净利润率如此之低确实一定程度反应了绿地内部管控存在问题。随着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三四线的市场遇冷,绿地的盈利能力遭受了广泛的质疑。
近些年,质量缺陷、内部贪腐、桃色新闻等负面消息层出不穷,可见高负债、高杠杆、低盈利能力、弱管控,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的在这个国企巨无霸身上都有体现。再良好的底子、再得天独厚的政府资源也经不起这样折腾,一切果都是有因的。只是中毒太深之后,再想起要刮骨疗伤,怕是为时已晚。
2020年12月31日,“2021挑战未来——丁祖昱评楼市年度发布会”在上海新静安体育中心举行,易居集团CEO丁祖昱进行了专题分享,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出席会议并接受采访。
谈到对于2021年房地产的看法,张总认为,能看到更多房地产和绿地的机会。不知现在,他是否仍然这样想。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88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