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余
现在要从存量市场要找到蓝海,已无可能。大家都在一片产品同质化的红海里。
这种情况下要获得竞争优势,绝大部分老板想到的主要有两个办法:
- 1、争夺流量。
要么是拓宽渠道——双微一抖、再加小红书快手;
要么是深挖渠道——私域流量随之崛起(这个主题老余写过一篇,文末有链接)。
- 2、降价。
与竞争对手打价格战,用利润换用户。但降价策略就像一群人在电影院看电影,第一排的人站起来后,后面所有人就都得站起来,虽然大家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整体收益却并没有增加。在价格上你降我降大家降,最后就是大家都没利润,一起抱着死。
真的在市场里摸爬的朋友应该会深有体会,以上两种方式现在越来越无效了,流量越来越贵,操作下来一算,基本就是给流量平台打了工,自己赚了个吆喝;降价就更不用说了,即使利润薄如纸,也鲜有用户上门。
怎么办?
在这种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红海里,除了搞流量、降价外,还有没有办法让业务有所起色?
确实还有一个维度值得思考,那就是——产品本身。
看过4P理论的朋友知道,一个完整的营销方案应该包括四点:产品、价格、渠道、推广。
- 我们搞流量,其实就是在调整「渠道和推广」这“2P”;
- 我们降价,其实就是在调整「价格」这“1P”。
——所以我们还有「产品」这个“P”可以调整,那怎么来调整这个“P”呢?
绝大多数老板想到的,都是优化产品本身的质量。
比如你是一个生日蛋糕店的老板,想要卖出更多的蛋糕,在产品上你会怎么办?是不是想要做出口味更新的、奶油更高级的、性价比更高的蛋糕?
这些措施不能说不对,但还没有抓到产品的核心,因为我们还是把眼睛放在自己身上(我的产品),而在这个视角下,我们想的就是如何升级产品,从而把产品卖出去。
但翻开任何一本严肃的营销书籍,对市场营销的定义与我们的直觉是反的:
——Satisfy your customer in a profitable way(有盈利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这里的重点词之一是:顾客需求。
所以,我们的眼睛不仅要看到自己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来审视:
——用户为何需要我们的产品?他们要用我们的产品满足什么需求?
怎么做呢?
还好,我们有毛主席!
本篇就来说一说“如何站在用户视角,做出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用户真正需求的产品,进而在红海里赢得市场。”
(一)我们看到的用户需求,基本都是表象
商场如战场,在战争年代吸收兵源,如同在商业领域吸引顾客一样。
老蒋是怎么组织兵源的呢?
两个办法:一个是常规,一个硬来。
一开始是常规的,就是军饷,那时的军饷可不低,当兵一个月差不多能拿8块大洋,养活五口人不成问题(军官更不得了,一个连长每月就有上百块大洋,那时一亩好天的价格也就是几十元)。
这个常规的满足不了需求时,就来硬的,直接抓壮丁。
解放军这边怎么组织兵源呢?
也是两个办法:一个是常规的,一个是非常规的。
常规的也是军饷,但我党不像老蒋那边有个“有钱的干爹”,没钱发军饷怎么办?
这就是毛主席伟大的地方之一,用了非常规之办法——组建了一支没有军饷,但战斗力超强的队伍。稍微读点党史的朋友知道,这是从三湾改编开始的(这也是三湾改编如此伟大的原因)。
如果把兵源比作顾客,那老蒋看到的顾客需求是什么呢?
挣钱。当兵吃饷,天经地义(几千年来,就是这么办的)。
那在毛主席这里,看到的“顾客”需求是什么呢?
不只是挣钱,还有平等、温暖、关怀、希望及自豪感。且后面的吸引力比挣钱更大,以至于可以放弃短期利益——军饷。
在平等、温暖、关怀上:我党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士兵吃什么军官就吃什么,连主席都是粗茶淡饭住的也是窑洞,政委制度正是温暖、关怀的出发点之一,你看电视剧里,夜深了,指导员还在昏暗的油灯下给战士纳鞋底。
或许现在的我们看不到这一点多有吸引力,但你要知道,几千年来,甚至在老蒋那边,打骂欺负士兵、官大一级压死人的事是司空见惯的。
这一点换作顾客的需求,是什么?
——是产品的体验价值。
在希望上:国民党那边的底层士兵基本没有(胜利之时,就是底层士兵失业之时),但毛主席在这方面就做足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土改,都是在给战士们希望:
解放到哪里,哪里的土地就分给穷人,分到田地的人为了这几千年想都不敢想的属于自己的土地,势必会参军保卫成果;还没有解放的地区,为了更快地能解放到自己家乡,那也是势必会参军加快进程。
在自豪感上:那就更不用说了,要是谁家有人参军去了,那地方上的政府是要给这家照顾的,门上还有一块牌匾——参军光荣,走过路过的人都能看到。你说自豪不自豪?
这一点换作现代的顾客需求,是什么?
——是产品的象征价值。
回头看老蒋那边几块干巴巴的军饷,换作顾客需求是什么?
——是产品的功能价值。
在商业世界里,太多人往往和老蒋一样,只看到了产品的功能价值(以为只要产品好,就不愁卖),而很少有人像毛主席一样,洞察到了功能的表层需求下,还有体验价值和象征价值。
而很多时候,产品的功能价值是显而易见且大家都在做的,这个只是用户使用产品的表象。那我们怎么站在用户角度,去洞察到产品的体验价值和功能价值呢?
我们继续聊。
(二)如何洞察用户的真正需求?
——用户要用我们的产品,在什么情况下完成什么任务?
什么意思?
我开个生日蛋糕店,用户不就是在生日这天买我的生日蛋糕来吃吗?
如果看到这里你还是这么想的,那前面的2500字你就白看了。生日蛋糕用来吃,只是产品的功能价值,但还有体验价值和象征价值被遗忘了。
那怎么来开发产品的这两个价值呢?
那就要洞察到生日蛋糕要为顾客完成什么任务。是完成“吃”这个任务吗,显然不是!
——生日蛋糕的重点不是蛋糕,而是生日。
消费者之所以买生日蛋糕,是为了在生日这天更快乐,而不是为了能在这天吃上一口蛋糕。所以蛋糕只是一个增加生日气氛的道具。
现在市场上就有商家洞察到了这一点,把生日蛋糕从原来的食物定位变成了一个烘托氛围的道具,也就是在「体验价值」上下足功夫。
这些商家从消费者购买蛋糕开始,到最后的拍照分享发朋友圈,在这一整个链条上都做了全新的体验,比如:
- 在配送环节上,不要第三方配送,自己的人穿着得体但用户意想不到的衣服送,目的是为了送到以后为过生日的人送上一首走心的歌(这需要培训);
- 在生日帽上,别人家都是一张硬邦邦的纸,他家是能闪闪发亮的丝绒帽;
- 在制造气氛上,提供泡泡机、彩纸礼炮等等;
- 如果用户为重要的人过生日,还可以量身定制生日活动。
这一整套全新体验下来,用户就会忍不住发朋友圈(相当于给蛋糕店免费宣传)。
你看,当洞察到用户真正的需求后,生日蛋糕店就变成了一个新物种,变成了一个生日会的策划公司(当然,并不是说产品的功能性已经不重要,蛋糕本身的质量也是要过硬的)。
如果把体验性这个思路打开,那很多产品确实都值得我们再做一遍,比如你是一个卖早餐的老板,想要卖出更多的粥品,怎么办?
以前我们只是在功能上下功夫,把粥做得更好吃,把品种做得更多。但现在我们要重新审视了:
——消费者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你的产品完成什么任务?
很明显,卖粥的人要在早上挤公交地铁、开车的情况下,完成吃早餐这个任务。
那在产品都同质化的早餐市场,你还能做点什么?
也很明显,就是在杯子的握感及硬度、粥的粘稠度、吸管扎破薄膜上下功夫。朋友们肯定和我一样,对一件事深恶痛绝,就是那根软软的吸管,永远捅不破那层膜。
好不容易捅破了,很多时候都是弄得满手甚至满身,更甚至直接破裂弄一地,无比尴尬!
这个体验相当糟糕,当然这也正是粥店可以突破的点,谁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麻烦,谁就能赢得市场。
——所以,用心观察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你的产品完成什么任务,自然就找到了改进产品体验价值的方法。
以上是「体验价值」,那象征性价值呢?
这个点普遍用在奢侈品上,你说一个LV的“蛇皮袋”,在功能上与我妈背的真蛇皮袋毫无二致,背在身上的体验也差不多,为何它就比真蛇皮袋贵万倍?
——因为那象征着身份和前卫!
虽然给平民百姓开发的产品中很难加入正面的象征价值,但很多公司却无意中让用户在使用他的产品时,产生了「负面的象征意义」。看过“做产品,学主席(1)”的朋友应该记得这个例子:
电饭煲被发明之后,明明做饭更有营养也更好吃,但就是打不开市场。
为何?
因为电饭煲公司在宣传时,说这个革命性的产品多么易用,煮饭是多么便捷,但「易用」在日本人看来就是偷懒,也就是说买个电饭煲回家的妇女,就是一个不称职的家庭主妇。
在这种负面象征下,即使这个电饭煲的功能好出天际,也是不会大卖的。
后来,宣传语改了一下,变成了用电饭煲煮饭更香、能保留大米中更多的营养物资,好妈妈好妻子都用它。
这样一来,买电饭煲的妇女就是一个注重家庭成员健康的正面形象了。
终于,电饭煲走进了千家万户。
所以朋友们:
一个产品对用户来说,有三个需求点:人人看得见的「功能需求」+少部分人能洞察到的「体验需求+象征性需求」。
在一片红海里,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功能本身不掉队」,然后去发现消费者购买你的产品在什么场景下要完成什么任务,从而开发产品的「体检价值」和「象征性价值」。
(三)结语
真正做过产品和营销的朋友应该有这样的体悟:
我们洞察到的消费者需求不同,也就是用户要用我的产品完成的任务不同,即使是相同的产品,我们面对的竞争对手和营销策略都会不一样。
比如消费者去买了一杯奶茶:
- 有的人是想用奶茶替代正餐——此时你的竞争对手就是健身房、代餐、绿色沙拉等。
- 有的人想用奶茶解渴——此时你的竞争对手就是别的饮品。
比如消费者买钻戒:
有的人买钻戒是为了结婚——你的销售策略就是宣传“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买单的都是适婚男性;
有的人买钻戒是为了彰显女性独立——你的销售策略就变了,就变成了“左手给爱情,右手留给自己(独立女性把戒指戴在右手上),买单的是女性。
这里插一句,很多公司在做用户画像时用产品属性分类、用人群分类、甚至用年龄段来分类。
这都是不准确的,最好的画像方式是用「需求」来分——你的产品,在什么情况下满足用户的什么需求?而这和年龄、性别、阶层、品类都无关。
最后给想要创业的朋友一个建议:
先不要急着离职,你的第一步是要把思维转变一下,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用户任务为中心上来,然后看你即将要服务的消费者在什么情况下还有哪些体验需求、象征需求没有被满足?
如果你能洞察到,这确实是你的机会。
如果你没有看到,最好还是老老实实板砖,因为你没有为用户创造额外的价值,没有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解决方案。
那凭什么成功的,会是你?
(完)
相关原创:
2、做产品,学主席(2):单品爆款与多产品组合策略,该怎么选?
一个组织想要成功,除了战略外,起码还得有“四手”:管理、产品、渠道、推广,这四只手不仅都得狠抓,还都得硬。
两手向内:
- 向内的第一手,就是如何做领导抓管理,说白了就是怎么凝聚团队;
- 向内的第二手,就是如何抓需求做产品,说白了就是怎么更好地满足目标用户。
两手向外:
- 向外的第一手,就是如何做渠道抓分销,说白了就是怎么把钱更合理地分给利益相关者;
- 向外的第二手,就是如何做营销抓流量,说白了就是怎么让目标用户选择你而不是竞争对手。
在战略没问题的情况下,这四手就像四条桌子腿,把组织这张大桌支棱起来,本号的使命就是为组织的领导者把这四条腿弄明白。
主席从无到有建立一个新中国,就如同今天的创业者一样,从无到有建立一个组织。他老人家把这个公司做到“上市”的过程,无疑对今天的创业者有莫大的启示——这是“学主席系列”的任务。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4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