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上对人类早年缔造符号,有八个字的表述,叫“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是近在身体上找符号,远在物象上找字号,这就是象形文字最早期的来源。
这八个字的总结很精炼,语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有一些对汉字的解释非常曲折、抽象和复杂,还夹杂着所谓高级的“哲学”“道德”因素在内,把汉字本义解释得高深莫测,玄乎其玄,这是有很大问题的。如果我们用著名的“奥卡姆剃刀”来判别一下,立刻就会产生极大的怀疑。奥卡姆剃刀也称“简单有效原理”,简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早期的古人天真淳朴,所谓思无邪,缔造符号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简单、直接而明白,正是符合这个特点。
(关于“奥卡姆剃刀”,请见文末的链接)
(70)勇
字形演变:
本义溯源:
“勇”字未见于甲骨文,作为一个抽象含义的字,“勇”最早出现在金文中,有三种写法,我们一一来看。
- 第一种字形,从用从戈,表示英武之士在战场上雄武果决,无所畏惧。用兼表音:
从用从戈的“勇”字后来逐渐被弃用。
- 第二种字形,从甬从力。我们有必要先解析“甬”字。
“甬”最早出现在商代甲骨文,显示的是古人打井的过程。左右各一竖表示井壁,中间两横是防止塌方支撑井壁的木板,上边三角形加垂直一竖表示打井的吊篮和绳索等工具。
由“甬”派生出来的字都与打井的概念相关,比如:“涌”,打井成功,地下水喷涌而出;“甬(道)”,两旁有墙(如井壁)遮蔽的巷道;“通”,有地下水出,谓井打通了;“俑”,内部中空(如井之空)的陶俑等等。当然,还有正要解释的“勇”。
对“甬”字解释很多,有的认为其像钟形,上象钟悬,下象钟体,中横画象钟带。然而,裘锡圭先生认为,根据考古发掘和古器物学的知识来看,商代还没有悬钟;有的认为“甬”字本是个“从人用声”的形声字,也就是“俑”的初文;还有认为此字像木桶的形状,下部为桶体,上部是可提的桶把。本人经多方比较,认为“甬”是打井过程似更为通洽。
打井之时,井底幽深漆黑,即便用油灯也是微若萤火,还时时有塌方活埋的危险,能够在井底奋力工作的人,一定内心强大,具有勇气。
- 第三种字形,从用从心,用也可以理解为打井,并兼表音,从心则更强调了“勇”是一种心理状态。
小篆“勇”亦从甬从力,不过将金文的上下结构变为左右结构:
隶书则承续了金文上甬下力的结构:
之后的楷书、行书等就不再赘述了。
由以上分析可知,“勇”的本义:能够在井底奋力工作的人,一定内心强大,不惧危险,奋力向前。
衍生含义:
延伸了解:
叔本华论勇气
* 勇气是人的一种美德。一个有勇气的人,心甘情愿直面此时此刻对我们构成威胁的恶行,并有所作为,目的就是以行动防止更大的罪恶在将来发生。
* 勇气具有坚韧的特性。坚韧就是意味着我们清楚意识到除了此刻威胁着我们的恶行以外,还有更大的恶行;而我们此刻的恐惧退却或者躲避,就会招致将来更加可怕的恶行。
* 勇气使我们能够承受各种牺牲和实现自我征服。勇气因此也就与美德有了一定的关联。
注: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国著名哲学家。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他的思想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
其他汉字解释:
道 、 德 、成 、 功 、 经 、 利 、 美 、 名 、 齐 、 家 、 华 、 国 ……
本文由润德轩主人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451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