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难免遇到磕磕碰碰,跌倒、擦刮、切割、手术等,都可能在身体上留下瘢痕和色素沉着,形成永久的“烙印”。
为避免瘢痕产生, 人们常会寻求整形美容外科帮助,以期伤后“无痕”。
然而整形美容外科并不能够杜绝伤痕,我们应当对伤后瘢痕有科学的理解和正确的认识。
什么是瘢痕?
瘢痕是人体组织修复创伤的自然产物。在皮肤损伤愈合中,胶原合成代谢机能失去了正常的约束控制,持续处于亢进状态,致胶原纤维过度增生,表现为隆出正常皮肤,形状不一,色红且质硬的良性肿块。
什么情况下没有瘢痕?
一般情况下,累及表皮、真皮浅层的浅表伤口可完全愈合,不留瘢痕,常见有表浅擦伤、挫伤等。
什么情况下会有瘢痕?
当损伤超过真皮中层及皮下组织时,则只能通过瘢痕修复,即我们常说的有“疤”。因此,当伤口内能够看到白色的真皮或黄色的脂肪,或无法轻易地将创面边缘拉拢时,最佳的处理方式是通过外科缝合来减少瘢痕形成。
已有瘢痕,如何减轻?
在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瘢痕一直是整形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使缝合后的伤口变成一条纤细美丽的痕迹呢?
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医生指出:遵循科学规律,做好三点,伤后很可能就是“无痕”。
(1)美容缝合非常关键
对于一名整形外科医生来说,在美容缝合过程中需考虑手术切口设计、组织保护、切口张力、缝合材料、感染预防等因素。但对于患者来说,只需要做到一点:找整形外科医生缝合。整形缝合技术能尽可能地让组织解剖复位、伤口无缝对接,在无张力的状态下达到最佳愈合效果。
进行美容缝合,缝合材料选择非常讲究。从针的型号大小、弧度、种类,到线的单股多股、能否吸收,都需根据切口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可吸收线不等于美容线。一般来说,皮下缝合使用编织的可吸收线可提供持续张力,尽可能使皮肤在无张力的情况下愈合。真皮内异物的残留则会刺激瘢痕增生,甚至导致“蜈蚣脚”的形成,因此皮肤的缝合建议使用单股丝线,并在伤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拆除。当然,皮下减张缝合、对合可靠的情况下也可使用新型的组织胶,使皮肤对位粘合。在保护创面、防止感染的同时也能增加患者舒适度。
很多患者在受伤后,由于医疗条件受限、或急需诊治等原因,在初次诊疗过程中得到的往往仅为普通急诊的清创处理。事后常因担心遗留瘢痕而寻求整形外科医生的帮助。作者对伤后24小时内的患者进行评估后,采取二次缝合,术后效果满意。
(2)术后护理十分重要
良好的医患配合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瘢痕管理也不例外。围术期伤口的缝合及处理主要在于医生,然而缝合后的护理及拆线后的恢复,则需患者对自己负起责任。若能将以下几种方法结合应用,将获得最佳效果。
抗瘢痕药物的使用:
抗瘢痕药物的主要成分是硅酮或聚硅酮,是唯一有循证医学依据的抗瘢痕药物。可分为凝胶型(如丝芙康、倍舒痕、疤克、新的肤等)和贴片型(如美皮护、仙卡等)。两者二选一即可。或根据患者生活习惯,交替使用。
凝胶型药物在拆线后一周开始使用,一天两次。在瘢痕表面薄薄涂上一层即可。坚持使用半年到一年,直至瘢痕颜色变浅且稳定。
如瘢痕面积较大或瘢痕位于衣物摩擦处,则推荐使用贴片型。根据瘢痕的形状及大小裁剪硅胶贴片,贴敷于干净、干燥的瘢痕表面。贴片可进行清洗,反复使用。在使用初期,最好不要一次性贴太久。而应循序渐进,给皮肤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坚持使用半年到一年,直至瘢痕颜色变浅且稳定。
局部的持续压迫:
局部压迫可有效抑制瘢痕增生。在术后伤口愈合后穿戴弹力衣或佩戴弹力套,每天穿戴至少12小时,持续半年到1年,直至瘢痕变白。
在X宝上检索“医用弹力衣/套”,总有一款适合您!如果担心弹力衣/套大小不合适或弹力不足,也可购买弹力绷带。弹力绷带可反复使用,随时调整弹力,简单方便。
生活习惯的调整:
患者应在术后3-6个月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烟酒摄入,防止皮肤毛细血管的充血,影响瘢痕恢复。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可淡化瘢痕颜色。
伤后防晒非常重要。紫外线可刺激瘢痕组织中的黑色素细胞增生、活跃,导致色素沉着。拆线前后,伤后尚未稳定时,建议采用物理防晒。在拆线后,伤后稳定,可采用化学防晒或两者配合。
(3)辅助治疗不容忽视
伤口在术后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刺痒,或在活动时产生局部牵拉感,皮下也可能产生“小硬结”。这些都属于伤口愈合时的正常现象。在术后3个月,局部牵拉感和硬结达到顶峰,随后牵拉感逐渐减轻,硬结逐渐软化,一般在1年后稳定。但如果正规抗瘢痕治疗6个月后,局部瘢痕仍明显、凸起于皮肤、甚至超过原有切口范围,则建议整形外科门诊就诊,辅助以药物注射、激光治疗、放射治疗,甚至再次手术等方法。
总之,科学认识瘢痕,及时整形美容缝合,术后悉心护理干预,辅以恰当后续治疗,才能真正实现伤后“无痕”,不留遗憾!
本文作者: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 俞楠泽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44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