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无
【引觞漫谈】
看多了李白漫游时期的浪漫与豪放,你会不会好奇,年轻时候的李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他的浪漫是天生的吗,他的潇洒飘逸是天生的吗?
他小时候,写下的第一首诗会是什么?
这些问题,其实都没有明确的答案,就像戴建业教授所说的,李白这个人,喜欢吹牛皮,我们不知道他自己所说的家庭背景,少年经历有几分真,几分假。
这一点他就不像杜甫,杜甫写在诗里的各种事迹,受谁的接济,与谁一块出游,我们都可以放心的信任他,他的形象就像一个忠厚老实的长者,也是中华文化里,中庸等儒家思想的象征。
而李白象征的,就像是中华文化的青少年时期,天真烂漫,思想狂放,童言无忌。我们惊讶于他思飞天外的浪漫,却也保留了对他狂言乱语的信任度。
但是他也有几首少年时候写的诗,诗中的内容包含了特别明显的“未成熟的李白”的痕迹,让我们能够确定这确实是李白的手笔,与他的生平也相吻合,这些就成了我们研究李白生平的重要资料,也可以让我们尽可能的接近李白小时候的一团迷雾。
【临其诗境】
李白出蜀以前的一段日子,在历史中的记载是不很明确的,直到他十几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的事迹才渐渐的清晰起来。
从现存的几首诗歌来看,刚出蜀地的李白明显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不时的会表露出对故乡的恋恋不舍,这在成熟后的李白中是很少见的,终其一生,李白也没有再回过自己长大的地方,而他的出生地,依然是一个谜。
公元724年,是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十几岁的李白离开蜀地漫游,在乘舟远去的路上,写下了这一首略显稚嫩,却自然天成,清丽优美的古诗,成为后世脍炙人口的佳作。
【经典原文】
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条分缕析】
诗的名字叫峨眉山月歌,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的信息,我们知道李白小时候在蜀地长大,而峨眉山则是蜀中名山,也是蜀地的代称,峨眉山是故乡,峨眉山月即是故乡之月。则此诗的主题,大抵是离不开怀念故乡了。
杜甫有名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李白这里,大概也是同样的情景,行船当中,见到故乡的月亮,初离家乡的少年,不禁涌起一阵的迷茫与怀念,而月光如水,照在少年的身上,也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去面对未知的世界。
回首,看见夜空中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峨眉山顶上,那里,就是我的故乡。
江水波澜不兴,月亮将倒影完整的铺开来,布满了一整个的江面,仿佛也在依依不舍,送游子出行。
如是,则江不再是江,月不再是月,都成了故乡的化身,故乡的一切皆有情,在今晚,共同送别李白这位初出茅庐的游子,去外边闯荡。
今晚上,就要从清溪出发,去往三峡出蜀,想念你却不得相见,只好念念不舍,前往渝州。
仔细想来,李白在这出蜀的一路上,好像写了不少的诗,著名的如“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与本诗意境相似,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已有后日飘逸浪漫的影子。
年少的李白第一次经历人生的大变动,由此激起了强烈的创作情绪,使得这一段路途,成为了一条“诗路”。
【顾无说】
读李白这首诗时,会有很强烈的共鸣,因为自己也是远离故乡,自己去到外地学习和工作的。
回去一趟,看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曾经爬过的假山,曾经走过的大街,曾经爱玩的碰碰车已经被拆了,公园里的湖水还是浓绿,湖底还沉着我贪玩丢进去的自行车锁……
故乡对每个人,都是生命中很难割舍的一部分,但年轻的时候,又总有想要脱离出去的想法,到后来羁旅数年,“他乡即故乡”,不可谓不是一种现代的大悲剧。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43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