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一个跷跷板,一边想实现个人独立,一边又想融入群体。
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便会衍生诸多情绪体验:焦虑、抑郁、激动、纠结……
其实,无论怎么折腾,能全情做自己、活出舒适意的姿态,才是对人生最美的诠释。
正如乔布斯所说: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
每个人的一生,都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只有勇于追求内心的直觉,果敢且担当,才能塑造完整的自我。
不争不辩、不慌不忙、自在自为,做到这三点,你就会活出最美的样子!
01
不争不辩,沉默是金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作基本归因偏差。
意思是当你和对方争执时,无论争执的原因在对方,还是在你自己,你都不会觉得是你自己的错,而是认为是对方或者外部环境给造成的结果。
基于这种心理,当一旦沟通的过程中出现观点不一致时,一个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去反驳争辩,试图说服对方,以证明“错”不在自己。
可是,无谓的争论,能有好的结果吗?
杨绛曾在《我们仨》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件事:
在出国的轮渡上,她和钱钟书为了一个法文读音而吵得不可开交。钱老的发音带着浓浓的乡音,自然不会标准。
杨绛听不得便指出来,但钱老不服气,还说了许多难听的话。
杨绛也进行反驳,和钱老争论,但最终无果。最后,两人请了同船的一个法国人来公断。
虽然最后杨绛胜利了,可她觉得这场辩论毫无意义,也不开心。
因此,在与人的相处方式中,不争不辩最好,如非争非辩不可,则不宜过于刻薄,给双方留有余地,才是明智的选择。
无谓的争执,不仅浪费口舌,更能消耗时间,最后只能落得不欢而散。
不争是一种气度,不辨是一种胸怀。与其把精力用在徒劳无功的人身上,倒不如三缄其口,沉默寡言。
02
不慌不忙,张弛有度
作家白落梅说:
“生活原本就不是乞讨,无论日子过得多么窘迫,都要从容地走下去,不辜负一世韶光。”
深以为然……
世事无常,变幻多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要常想一二。
时光的洪流中,温柔要有,坚强更要有。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张弛有度,才能心无旁骛、砥砺前行。
心平静了,世界将会变得平静,心明媚了了,一切都会豁然开朗。
真正厉害的人,都会以“恬淡”之心处世,不纠缠、不气馁、不随波逐流、不自负盲从。
因为他们懂得,不慌不忙才能稳妥行事;张弛有度方能圆融通达。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去进行修炼
一天,他们路过一个地方,碰巧发生洪水,还好水势不大,于是俩人到山顶去避险。
过来了一会,山脚下的水位有所升高。小和尚开始慌乱起来,对老和尚说:“师父,我们赶紧走吧,这里太危险了。”
老和尚摆摆手说:“山下一样有洪水在流,不用害怕,顺其自然。”
小和尚开始寝食难安。但老和尚只是专心念经,并未受洪水影响。
几天之后,洪水渐渐退去。
老和尚笑着对小和尚说:“几天之前,你能想到洪水会退去吗?”
小和尚一阵怅然……
物来则应,去则不留,遇事不要慌忙,一切顺其自然。
也许,很多时候并不是事情本身让你焦虑,而是自己的内心把慌乱夸大。
俗话说:静能生慧。
真正的智者都懂得不急不躁,不疾不徐。唯有让一颗动荡的心平静下来,做事方能行稳致远、游刃有余。
03
自在自为,淡定从容
季羡林大师曾说:“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读来此话,便觉人生豁然开朗。
不清高、不攀附、不傲娇、不复杂,是季老一生秉承的处世理念。
他于世俗中安然乐道,于自省中不失自信,他的一生自在自为,内心丰盛充盈,且努力向前。
季羡林老先生曾著有一书《一生自在》本书是季老在耄耋之年对自己人生的一个全盘回顾,他以日记的形式,告诉每一位读者,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自由、清醒、坦荡。
行走人世间,熙来攘往,悲欢离合,因果错综复杂,唯有“尽人事,听天命”持有一颗从容自若的心,方可行装万物。
见识了天地众生,才能遇见自我;与其追求完美,不如自在自为。
有句歌词写得好:“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好的坏的都是风景。”
阡陌红尘中,也许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些执念,无论名利权势,抑或爱恨痴缠。
如果一味深陷其中,便会受困于其中;一旦放下,便会万般自在!
放下名利,便能轻装上阵;放下情执,方得圆满洒脱;放下过往,才能拥抱现在和未来。
不沉溺于过往,不焦虑于未来,过好当下。万事随缘,一切顺其自然。
学会不争不辩、不闻不问;不慌不忙、松紧相间;自在自为,从容坦荡才是生活中最好的状态。
点个【关注】,愿你明事理,懂世故,沉得气,求得稳,在岁月中从容不迫,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427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