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央行公布了今年3月份和一季度的金融数据。不得不说这些数据都非常好看,尤其是社融数据:
一季度社融增量高达12.06万亿元,同比多增1.77万亿元,其中3月社融增量4.65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远超市场此前预期。
相信很多小伙伴听完都会有点懵:社融?听起来好高大上呀,它是什么意思、能反映什么问题,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社融大增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社融及其重要意义
1、什么是社融?
所谓“社融”,完整地说是“社会融资规模”。我们都知道,“融资”是资金筹集的行为和过程,所以“社会融资规模”说白了就是实体经济从金融系统获得了多少资金。
融资的主体可以是企业或个人,融资的过程也不仅限于银行贷款,通过信托、票据、债券、股票等形式筹集的资金也属于社会融资的范围。当然,银行贷款始终是社融的主要组成部分,比如一季度数据中,银行贷款占社融规模的比重就超过了70%。
2、社融有什么意义?
- 了解全社会融资情况
央行“宽货币”放出的水首先会流到银行系统,但这些水能否真正灌溉实体经济就要看“宽信用”是否到位,也就是企业和个人能否真正借到钱,而这也正是社融数据所衡量的内容。所以,一季度的社融大增是当前宽信用和稳增长政策在发力的标志。
- 关键的经济先行指标
借钱只是第一步,企业从金融系统借到了钱,就能投入后续的生产和销售;居民从金融系统借到了钱,就能进行更多的消费。所以,社融数据通常会比其他经济指标更早发生变化,对我们预测接下来的经济走势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季度社融数据
超预期的原因
1、与历史比较
一季度社融增长超出了市场预期,但在历史上处于什么水平呢?从下图可见,其实当前的社融存量(也就是累积的社融规模)同比增长仅仅是反弹到了10.6%左右的水平。
跟2020年疫情初期宽货币政策所带来的社融存量同比激增还有一定距离,但今年一季度新增的社融规模确实非常显著,超越了2019年以来所有的同期新增水平。
2、社融高增长的原因
- 宽货币——央行发力缓解“三大约束”
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是由银行系统来传导的,而银行系统在向实体经济开闸放水的过程中,会受到流动性、资本、利率三方面的约束。
流动性约束就是银行手里资金周转不开、没钱放贷了,这个问题已经通过去年底央行的全面降准得到缓解;资本约束就是银行做生意的自有资金不足、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也弱,针对这个问题,央行基于票据互换操作支持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方法多渠道补充资本,从而使资本约束也得到了缓解。
- 宽信用——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
前面说过,宽货币放出的水如果流不到实体经济中,就只能在银行系统空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那大家为什么不想借钱呢?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利率太高了,这就是“三大约束”中的利率约束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央行近期通过LPR改革疏通了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渠道,简单来说就是让银行贷款参考LPR定价,从而用政策利率的下行引导贷款利率的下行,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的降低、促进社会融资需求的释放。从一季度的数据看,宽信用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未来展望与市场影响
既然社融数据是经济的先行指标,那我们能基于它对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做出怎样的预测呢?
1、社融总量高增但结构欠佳,期待后续政策精准发力
首先,一季度强劲的社融数据一定程度可以缓解市场对经济前景下滑的担忧,它证明了我国的货币政策是有力和高效的。
信贷总量的增加和社融各分项数据较全面的增长也反映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更加稳固了,随着政策效力的进一步传导,未来经济有望加快恢复的步伐。
但是,在总量高增的同时,社融结构不佳的情况没有显著的改善。
从下图可以看出,企业端信贷增长主要源于政策推动下的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的贡献,主要还是用于短期周转而非长期投产;而居民端因为疫情反复,短期消费需求不足,长期购房需求也继续保持低迷。
不过也有积极的一面:企业中长期贷款虽然占比偏低,但绝对值并不算低,实现了同比由负转正;而在居民长期贷款方面,未来1-2个月随着各地继续出台地产放松政策,地产的销售和房价均可能逐步企稳,从而拉动居民长期贷款这个最大的信贷拖累项,强化地产产业链的信心,激活新增投资和贷款需求。
总之,展望未来,在多地疫情的持续冲击之下,预计未来短期内经济发展仍需要政策强有力地支持,“稳增长”的方向不会改变。
但是,在中美利差倒挂和资本外流风险下,我们也无法过度依赖信贷扩张,因此预计未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精准地向关键领域(小微企业、农业、基建、科技创新等)发力,与财政政策协同促进有效投资和消费。
2、对股市的影响
对股票而言,经验上价值类资产与社融增速有较好的相关性,社融高增有利于改善宏观预期、促进股市估值的修复,因此可能对应着低估值的价值类资产投资机会。
3、对债市的影响
对债券而言,经验上社融数据中的企业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的增长情况代表了央行对当前信用环境的满意程度,与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有较好的相关性。
最后,虽然社融数据显示出了政策端的发力,但由于政策的传导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有滞后效应,所以我们还需要继续对社融数据的后续情况保持密切关注。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4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