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无虚席,台词全程跟读,主题曲全场合唱。
什么电影现在重映,能有这个效果?
十多年过去了。
几天前,澳大利亚一家电影院连夜重映。
你的DNA动了。
谁心里没有“吸血鬼梦”?
今天,这已经是玛丽苏的绝版了——
暮光之城系列
Twilight
2008年至2012年间,五部共收获24亿美元票房。
风靡全球,将小K和帕丁森从初出茅庐的新人捧为顶流。
风靡全球,将小K和帕丁森从初出茅庐的新人捧为顶流。
但是没有人能忘记这对金童玉女一开始有多好吃。
从屏幕内到屏幕外。
尽管评论界嗤之以鼻,IMDB上只有四五分,而且常年都是金酸梅的贵宾。
但它使无数青少年疯狂,成为一种现象级的流行文化。
狗血飞翔的故事,玛丽苏的核心,主角的烂演技,都是疯狂嘲讽的对象。
△ 恶搞版“狼人”雅各布
当然,也有著名的“过河拆桥”。
那么这样的“烂片”,又是如何在当年席卷全球的呢?
多年后,它怎么能再次变红,被视为某种意义上的“经典”呢?
对大陆一代观众来说。
暮光之城到底意味着什么?
01
说《暮光之城》是烂片,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没什么意见。
但如果你想说它丑陋,你可能会得到很多反对。
烂片≠难看≠无聊。
相反,《暮光之城》太精彩了。
故事的主线很容易概括。
美国女高中生贝拉来到阴郁潮湿的小镇福克斯和父亲住在一起。结果,她爱上了吸血鬼同学爱德华,最终结婚了。
女主贝拉。
美丽,内向。
虽然贝拉在新学校很受欢迎,但贝拉:
男主爱德华,神秘吸血鬼。
这个吸血鬼可以一点也不腐烂,古板。
《暮光之城》使吸血鬼的形象前所未有。
住在大house,开超跑,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得到无穷无尽的钱。
这还没有结束,每个人都有超能力。
长生不老,速度和力量只是基础。
那你说吸血鬼吸血害人总是不需要洗吧?
放心,也可以解决。
库伦家族的吸血鬼就像我们人类的素食主义者,只吸动物血,不吸人血。
其他吸血鬼站在阳光下会冒烟溃烂。
真· ⑦彩色水晶琉璃恋。
《暮光之城》本质上是一个“暮光之城”
爱上我的完美男人
玛丽苏的故事。
连琼瑶阿姨都要认输感情线的狗血程度。
一个美丽的女孩,白皮高富帅一见钟情。
前一秒,才为高富帅寻死寻活。
但是谁能想到呢?
贝拉:我的备胎成了我女儿的真爱。
琼瑶阿姨不敢编这个。
狗血属于狗血,但真的吃了。
而且。
除了玛丽苏的狗血爱情,好莱坞商业电影中的所有精彩元素都有。
猎奇脑洞,动作战…
02
若以成熟理性的眼光观看《暮光之城》。
有太多的地方无法理解。
比如罗伯特在采访中亲自吐槽,他接受了爱德华和贝拉这样奇妙的爱情。
你可以体验一下原片。
荒山野岭,贝拉和刚认识的爱德华单独相处。
爱德华警告说,我杀了人,我想喝你的血,顺便说一句,我展示了我可怕的力量。
这两个演得差大概是情有可原的,你说这样的神经病到底该怎么演?
逻辑?
这和《暮光》中找低颜值一样困难。
越后越drama的剧情中,《暮光》的剧情总是时不时地释放。
你不知道狼人和吸血鬼为什么又开始打架了,为什么突然和好了。
尽管这些奇怪物种的生命规律决定了他们的某些行为不能用人类伦理标准来衡量。
但这些对痴迷于《暮光之城》的青少年来说并不重要。
《暮光之城》的成功在于它准确地给了青少年想要的。
当成年人看到浪漫时,他们总是先考虑浪漫的“真实性”。
当青少年看到浪漫时,他们总是幻想拥有浪漫。
哪个女孩(和小同性恋)没有自动带入贝拉,在选择爱德华还是选雅各布之间纠结?
大概也幻想过,在他们枯燥痛苦的中学生活中,突然出现了一个超能力的吸血鬼家庭,带着自己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对国内中学生来说,《暮光》中的高中生活大概会让人羡慕得流泪。
没有繁重的课业和埋头做题。
《暮光之城》就像IMDB上一条来自2018年的满分高赞评论一样。
“
如果我现在第一次看电影,我可能会讨厌它,但我11岁的时候非常喜欢它。”
03
当多年过去,一代人再为《暮光之城》欢呼时,欢呼的是什么?
其实在大家的成长轨迹中,像《暮光之城》《小时代》这样的作品。
大概率会呈现这样的变化——
痴迷,厌恶,翻案。
它们横空出世时,因为离现实太远的剧情,对青少年引发的幻想,受到来自成人世界的口诛笔伐。
“《暮光之城》是毫无逻辑的YY”。
“《小时代》是浮夸拜金”。
当你长大一些,开始学会用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时。
也开始觉得它是糟糕的烂片,是离现实十万八千里的白日梦。
那是一种我们急于想要证明自己长大的方式。
再到后来。
当我们一度想要以成熟为武器,在现实世界大施拳脚却屡屡受困时,才发现自己急于归顺的“成人标准”成了枷锁。
随之而来的,是某种质疑和反抗。
郭敬明大概也想不到。
近十年后,曾经万人唾弃的《小时代》成为被互联网频繁引用的文献。
大家在影院里一起跟读《暮光》的台词,在某一个情节同时爆发出默契的笑声。
是一代年轻人彼此认同——
我们当年都是同一批不被成年世界认可的“非主流”。
对于国内的年轻人来说,《暮光之城》承载的意义或许更多。
第一部《暮光》上映时是2008年,在09年时被引进国内。
2010年左右,是好莱坞幻想大片创作的井喷期,也是它们动辄席卷内地的时代。
那时候的青少年们看的都是什么?
漫威打开中国市场的首部作品《钢铁侠》。
一句“I am Iron Man”成为无数青少年的
随之而来的是《美国队长》《雷神》《复仇者联盟》的轮番轰炸。
那些惊人的想象力,绚烂的特效让看电影像一场场历险。
那时,也是互联网开始加速普及的时代。
智能手机还是大众的未知事物,对于上中学的孩子们来说,每个周最期待的事情,就是你妈让你玩一小时电脑。
原来,年轻的生活可以不止一种,就像万花筒一般徐徐展开。
看,那是大都市年轻人的新式生活,一群好友住在一起,共享喜怒哀乐。
看,那是美国高中生drama的青春。
虽然远隔万里,但也感觉能和我们在心理上无缝衔接。
那一代人的成长记忆里,幻想总是能找到找到无拘无束的温床。
各种各样的作品,好也好,烂也罢,携带着纷繁的想象力蓬勃生长,光怪陆离。
即使不被一种人认可,它仍然可以是另一种人的自留地,而不是一定要消失。
说到底。
少年们得以幻想的温床来自哪呢?
在《暮光之城》最后一部结局时。
伴随着那首《A thousand years》响起。
就像故事被合上了书页,留下一个美好的
“forever”。
爱德华和贝拉,永远留在了最好的年纪,永远幸福地在一起。
但很有意思的一点是。
《暮光之城》出自一名中年妇女之手,只因她百无聊赖的生活里突然做的一个少女梦。
这个面向青少年的故事。
其实脱胎于困于现实生活的成年人的幻梦。
成人也是要被允许做梦的。
在永远现实理性的生活里,总会有那么些时刻想要找回一种年少时,不切实际,无拘无束的浪漫。
只是如今,文艺作品都不再爱幻想了。
某种意义上的现实,成为一种最高准绳。
这年头的影视作品,大概没什么比贫富和阶级差距更热门的主题。
2020年时,伍迪·艾伦在自己的新作里戏谑道:
在这个时代,电影只要探讨现实
大家总在谈政治,讲立场。
08年崛起的漫威电影发展到如今,就是最佳的范本。
十年之后,漫威靠着《黑豹》的“全黑”阵容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成为历史性事件。
但显然,它低估了如今人们对于电影之外立场的耿耿于怀。
在全球化退潮,不同立场针锋相对的今天。
影视作品早已经成为刀光剑影的战场。
大家不再愿意容忍那些超越我们经验的故事出现。
也不再乐观宽容到,可以忽略现实的差异,为一个童话故事买单。
于是,想象消失了。
因为一个可以大胆幻想的世界,大家会宽容想象飞跃目光所及,越过某些所谓的安全区。
如果成人世界不再对幻想留有空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M就是凶手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40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