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奇怪”现象,乍一看不可思议,有悖常理,但仔细推敲,还真是那么回事。
比如,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律是什么?优胜劣汰,这谁都晓得。然而,只要认真观察,你就会在生活中发现一个截然相反的现象——“劣币驱逐良币”。即,不是优胜劣汰,反而是优汰劣胜——不好的东西楞是把好的东西打败了!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起源于人类较早时的铸币时代。当此时,人们交换所用的货币,都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铸造而成。因为技术能力限制,造出来的货币良莠不齐,有的成色很纯,是为“良币”,有的则成色较差,是为“劣币”。良币劣币混一起,都在市面流通,时间久了,便出现一个怪现象,良币越来越少,劣币越来越多!
啥原因呢?成色较纯的金币银币,都跑哪里去了呢?
仔细一查,原来,良币都跑到老百姓家里,锁进柜子,不愿拿出来用了!
为什么?因为,良币成色较高,含金量和含银量较多,拿出来花不划算呀。
这,就是发生在铸币时代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作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不单存在于铸币时代,在各个时代都屡有发生。就拿现实生活中来说吧,一个单位,如果赏罚不明,偷懒者和没本事的人,与勤奋者和有能力的人拿的工资差不多,甚至一些偷奸耍猾的人,反而更为吃香,日子过得更滋润,那么对不起,用不了多久,这个单位里偷懒者和没本事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而勤奋者和有能力的人,则会越来越少。
这些人到哪里去了呢?辞职到别的单位去了,或者自己也同流合污变成了偷懒者!
这样,劣币打败良币,把良币驱逐了。
应该说,“劣币驱逐良币”是一种很不正常也很不合理的现象。怎么解决呢?办法很简单,只须让劣币和良币“质价相符”即可。即,含金量小于一元的货币,其面值就应小于一元,而含金量大于一元的货币,其面值就应大于一元。这样,人们就不会储藏良币而使用劣币了。在现代社会,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如今的造币技术,完全可以保证同面值的货币其“含金量”完全一样。
至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应该也只能按照“质价相符”的原则去解决。比如,在同一单位,勤奋的人和能力强的人,应该也必须拿到更多的收入,而偷懒者和没本事的人,则应该也必须拿更少的钱。这样才能叫做“质价相符”,也只有这样,才会激励人们争相勤奋工作。倘如此,劣币就不会驱逐良币,单位的工作也就会比过去大有起色了。(作者系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 本文曾发布于今日头条“理论小品”栏目)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40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