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媒体和市场都流行着一首歌曲——《宽心歌》,这首歌具有劝诫人生的意义,据说是赵朴初先生92岁时的作品。后来,一部反映亲情的电视剧《孝子》的片尾曲改编自《宽心谣》,并传播开来。
赵朴初先生是我在上海继光高中工作的杰出校友。20世纪20年代,他在麦伦中学(继光中学前身)担任国家文化教师,被称为“民主堡垒”。2008年1月,我和上海继光高中庆祝筹备组一行人一起,到北京赵朴初先生家拜访妻子陈邦织女士。谈话期间,座中有人特地问陈邦织女士:“《宽心谣》是赵朴老做的吗?陈女士非常肯定地回答:“不是他写的!他活着的时候,他在合肥的表妹问他,‘是你做的吗?他说‘不’。”
事实上,赵老生前就听说过这种误传,但他觉得不愿意也不必公开辟谣。他说:“只要有人喜欢,就跟他一起去吧。可见赵朴老的心胸宽广。
如今,世风趋奢,争名夺利的人不乏其群。常听说“压力山大”,而这种压力往往被名缰利锁住。在压力下,我不知道什么是道德和健康。因此,人们提倡冷漠的观点,注重自我道德修养,以保持慷慨、开放、积极的态度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伪作《宽心谣》正好满足了人们对平衡的渴望,很快就传开了,好像没什么不好。
《宽心谣》,又称《老糊涂歌》,在老年人中流传着多种版本。它以七四四句话的形式,从吃穿、待人接物等方面说服世人要有乐观看淡的生活态度。
其实古人早就写过这种套路的歌谣了。明代郁逢庆就写过这样的画跋:
这位老粗疏一渔徒,服也不儒,形也不儒。原来只是为了酒糊涂,朝也村,暮也村。胸中文墨半无,名也何图,利也何图。烟波染白胡子,出也江湖,处也江湖。
因此,借重名家传其书,用后世名家的声誉来提高自己作品的影响力,从而传播得广泛而遥远,这种伪作古今皆有,不必感到惊讶。
据说这首歌谣是90年代初从山东流传到北京的,流传者以为一旦附会到名人名下,就不愁不朽了!其实这是想多了。自古以来,民间歌谣口相传,甚至成为经典也不少。靠蹭名人流传作品,真的是不自信的表现。无论是否流传,都取决于文本本身和时间。
附:《宽心谣》——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一天,喜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服,心也舒服。每个月领养老金,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肉多素日三餐,粗也甜,细也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经常和知己聊天,古也谈,今也谈。孙子孙女也一样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全家互相安慰,贫穷也相安,富人也相安。早晚勤劳锻炼,忙碌乐观,闲暇乐观。心宽体胖养天年,不是神仙,比神仙好。(周长元)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39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