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下辖的谷城县有座废弃的兵工厂,曾经的地师级单位,近万人的生活区,厂长和政委待遇比襄阳地区一把手还高。为何深山里一座现代化程度极高的小城说放弃就放弃,难道南河流域优美的风景吸引不住这座小城。其中的缘由有历史原因,亦有小城的主体单位兵工厂有关,如今已经彻底解封,今天就进入这座废弃而充满回忆的小城,感受一下那个时候的热血时代。
上世纪60年代由于苏联老大哥实行社会主义帝国路线,百万大军压制于北方,再加上南方北部湾事件的发生,对战争嗅觉敏锐的中央领导深感焦虑,对民族生存的居安思危,更为了应对强国的军事压力,于是就策划一场工业大转移。工业大转移其目的就是建设第二套工业体系,以便战时能够保持生产力。
建设第二套工业体系,就是将东北、沿海、大城市的工厂以迁建、援建等形式向战略腹地转移,按当时的战线划分,第二套工业体系大部分都在第三道国防战线内进行,所以也叫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投入资金之巨,参与人数之多,涉及地域之广是史无前例,好比秦始皇修建长城。
1968年,遵照中央领导的指示,将在谷城县南河公社九里坪大队建设一家工厂,并于年底指派考察队前来进行选址工作。1969年开始动工建设,动工之初还进行动员大会,解放军汽车团、中建四公司、省建筑一公司等进驻工地。为了工程建设进度又在汉阳、安陆、浠水、蕲春等地召集民工团支援建设。
起初很多人都不知道建设什么工程,只知道是建设一家工厂,出于保密需要现场由现役军人负责安保工作,工地五公里范围内是禁区,并拉起警戒线,陌生人不许入内。为了安全起见,工程的重要项目都由现役军人来完成,万余人的民工团则负责生活区配套工程的建设工作。据说当年参与工程建设的民工团每人每月还能领到5元的保密费,以当时25元的月工资,5元相当于月薪的1/5.
这项工程不仅有工程建设者的参与,还有来自陕西、山西、东北等地的军工和科研单位的科学家、军工专家,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专生。出于保密需要该工厂还有一个军工代号295,对外厂名国营红山化工厂,主要生产的是单基发射药和双基军用炸药。发射药就是航天器应用的原料,红山化工厂则是066基地提供航天器发动机燃料的配属单位。
建成投产后由于军品重叠,订单减少等原因,1979年红山化工厂处于缓建状态,工厂一度陷入低谷,职工都发不起工资。当年不仅是红山化工厂出现困难,整个066基地都处在停产停建状态。好在大国利器中的地对地战术导弹是一个缺口,066基地领导转到机会专研地对地战术导弹。
原本听到066基地领到新品研制和生产任务,但整个066基地的配套单位停工多年,很多的零配件跟研制的新军品不匹配,研制新军品一度陷入困境。1985年新研制的军品样本问世,后又经过老军工们的细致打磨,1990年开始新军品开始量产,新军品也就是东风系列地对地战术导弹,红山厂则搭乘东风系列的顺风车,从此走向巅峰。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红山厂成为汇集于全国各地的军工、火工专家、科学家和高级知识分子,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转业军人和当地知识青年。来自各方的热血青年汇集在生活区里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小型社会。子弟学校、职工医院、大礼堂、电影院、商店、银行、澡堂等配套设施,加上拥有独立的物资供应链,职工几乎是不出门就能满足生活上的一切。
当年的物资供应还是不错的,每人每个月有1斤的肉票,家属都能领到半斤肉票,在物资缺乏的年代,能吃上猪肉感觉拉出来的都有余味。职工就医免费家属半价,子弟求学几乎都是免费,这样的待遇岂能不让农民挤破脑袋都要加入工人阶级,以至于在本世纪初的时候有很多农民花5000元买个商品粮户口。厂里的文化生活也很丰富,每天一场电影这在农村连半导体都不知何物的农民那是极大地羡慕。
1987年企业出于发展需要开始逐步向襄阳市转移,至90年代初整体搬迁完成,结束大山生活的历史,搬迁至襄阳后则转产医药,现已成为兵器工业部下属的军工单位。红山厂整体搬迁后部分厂房有人利用外其余的建筑都处在闲置状态,尽管宿舍区还有人在居住,但这些都是退休职工,对于建筑物的维护起不到任何作用,也只能任其自然腐化,最终夷为平地那也是时间的问题。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的阅读,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381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