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花蛤很有趣,但也要留意潮汐变化。
一名“全副武装”的中年女子在挖花蛤。
■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在海边捡花蛤。
前日傍晚时分,会展沙滩上的游人渐渐多了起来。此时潮水退去,许多市民、游客都在沙滩上挖沙、玩水,甚至来到刚刚露出的滩涂上挖花蛤。
在不少市民游客眼中,挖花蛤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但专家们并不认同,除了影响生态环境,不熟悉潮水的游客还容易错过回岸的时间,有危险。
文/戴懿 实习生 郑艺雯 图/陈立新
有人“全副武装”专门来,有人觉得有趣跟风挖
在会展滩涂上,市民陈阿姨带着孙女来挖花蛤。她蹲在两块石头间,毫不介意自己的皮质凉鞋已经陷入水里。孙女用一根塑料饭勺当工具,而她则徒手上阵。别看她没有工具,挖花蛤的功夫却不赖,她将水洼里的沙子捞出来,往旁边一放,就能从里面找到花蛤,一会儿工夫,就挖到了十多个。不过,这些花蛤个头很小,只有成人食指的指甲盖那么大。这么小,怎么吃呢?她说:“可以煮汤啊!虽然个头小,但是壳薄、肉多,这些野生花蛤比起市场上买的更鲜更甜!”
对于挖花蛤,她还有一番心得。她说:“要退潮的时候才有得挖,还得考虑天气。大中午太热,晚上太暗,肯定不会来挖了。一般都是在傍晚凉快的时候来。今天退潮的时间比较晚,如果早一些,人会更多。”
市民蓝女士也带着11岁的女儿来海边玩。她的朋友拿着铲子把沙子挖起来,里面有很多小花蛤。不过她们并没有捡,觉得实在太小了。她说:“我们只是来海边玩。看到别人挖,就跟着挖,挺有意思的。”
不远处,一名中年妇女显得很老到,而且“全副武装”。她戴着草帽,背上垫着毛巾,坐在石头上,右手拿着一块木板,从海水里把沙子刮上来、抹平,用戴着手套的左手拣出花蛤,看上去是专门来挖花蛤的。
在椰风寨附近沙滩,记者也看到有人挖花蛤,但没有会展附近沙滩的人那么多。
不熟悉潮汐时间,曾有游客因此被困海中
市民游客乐在其中,但是专家们却有不同看法。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柯才焕教授建议,在厦门湾这样的海洋环境保护区,市民最好不要采花蛤。他说,花蛤对于海洋环境是有益的,有净化水质的作用。采挖花蛤,特别是挖中小花蛤是对生物资源的破坏,对海水的水质环境也有不利的影响,同时也间接影响沙滩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在环岛路黄厝一带,更不应该挖花蛤。市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刘伟说,黄厝石胄头往南一直到亚洲海湾大酒店一带,属于文昌鱼保护区。一旦天文大退潮后,许多文昌鱼的栖息地裸露出来,挖花蛤的行为会破坏文昌鱼的生态环境,也是违法行为。如今,管理处每天都聘请专门的宣传员在该片区进行宣传和劝导,在黄厝一带挖花蛤的现象有所减少。
市110水救队工作人员庄鹭杰也不建议市民、游客挖花蛤。他说,挖花蛤的时间都是在退潮之后,海水退到最低潮后,马上就开始涨潮,一旦水没过膝盖,越晚就越难回到岸边。潮水每天涨潮、落潮的时间不一样,不熟悉潮水的市民游客很容易错过回来的时机。去年,水救队就曾在环岛路救了两名因为跟风挖花蛤被困海中的浙江游客。
【提醒】
如果发现水色异常
应当避免食用贝类
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质量安全与疾病监控室主任洪江说,一般来说,没有被有毒的赤潮或者工业污水污染的贝类是可以食用的。岛内的污水都是经过统一处理后再排放的,没有工业污染的危害。市民如果发现海域的水色异常,很可能发生赤潮,就应当避免食用贝类,避免风险。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373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