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语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过去,雷锋这位22岁普通士兵的名字仍然鲜活,一代代雷锋传人“接过雷锋的枪”,学雷锋这项群众性活动在座座军营愈加红火。
新时代的“雷锋”,是什么样子?第60个学习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军营观察”版推出系列报道,走进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感受“雷锋班”士兵奋力转型的足迹;走进雷锋故乡,与“雷锋”对话;走进雷锋纪念馆,聆听新时代军人的成长故事;走进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一睹“军旅标兵”的学雷锋风貌。敬请关注。
下士顾元超返回宿舍时,第79集团军某旅“雷锋班”战士整齐列队,热烈鼓掌。
“雷锋班”是雷锋生前所在班,1963年1月7日由国防部批准命名。几年前,得知自己被分到“雷锋班”,顾元超兴奋得一夜未眠。
来到“雷锋班”,学习雷锋、争当雷锋、成为雷锋,成了顾元超的目标。
学习雷锋,可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行。休息日,只要战友有需求,顾元超几乎有求必应:身边战友患病不见好转,他费老大劲儿找来偏方;有出公差任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你做得很好!”班长对顾元超说,“不过,想要成为一名新时代雷锋传人,这些远远不够。”
“什么是新时代雷锋传人?怎样做才能成为新时代雷锋传人?”熄灯号响起,顾元超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成长。
理论学习当标杆,军事训练站排头,助人为乐冲在前……在紧张充实的工作生活中,顾元超逐渐找到了方向。
在一次学习分享会上,顾元超发自内心地说:“新时代雷锋传人,要有扎根心底的忠诚信仰、矢志打赢的向战之心、无私奉献的大爱之情。这一切,凝聚着作为一名新时代军人的使命担当……”
前不久,为提升某型装备严寒条件下的性能,顾元超主动请缨参加任务。他和战友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出了解决装备“风寒病”的良方。
回到宿舍,在战友们的掌声中,班长微笑着给顾元超点赞。
今天,我们“接过雷锋的枪”
■陈 松 刘富伟 崔棕泉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海 洋
第79集团军某旅组织官兵参加“续写雷锋日记,争当合格军人”宣誓活动。孙明坤 摄
“在离雷锋老班长最近的地方,我明白了怎么当好一个兵”
物理学上讲,在磁力场中,金属会被磁化。
第79集团军某旅是雷锋生前所在部队。60年来,雷锋精神犹如一个强大的“磁力场”,影响着一代代官兵。
霞光穿破长夜,“雷锋班”中士鲁冠泽早早起床,为雷锋老班长整理床铺。
轻轻展开雷锋当年用过的被子,仔细地折叠、压实、捏线……鲁冠泽的动作里透着虔诚。
“雷锋连”指导员侯伟说,“雷锋班”有8个铺,其中一个铺永远留给了雷锋老班长。每周表现最好的士兵才可以整理一次“雷锋铺”。
这些年来,鲁冠泽的进步,战友们有目共睹。
刚到“雷锋班”,鲁冠泽对理论学习颇有抵触,认为当兵抓好训练是最重要的,学习全凭个人兴趣。每晚熄灯前,战友们都走进学习室学习充电,只有鲁冠泽常常待在宿舍等着熄灯睡觉。
一天晚上,鲁冠泽和往常一样在宿舍休息。时任班长张阳拿着手电筒,来到鲁冠泽床前问:“你猜猜,多年以前的这个时候,雷锋老班长在做什么呢?”
鲁冠泽一脸茫然:“不会是蒙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看书吧?”
张班长晃了晃手电筒,给出答案:“雷锋老班长说过,干革命不学毛主席著作不行。我们身处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更要勤奋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高能力素质。”
那天晚上,鲁冠泽躺在床上,脑海里不断闪过雷锋老班长打着手电筒学习的场景。
第二天,鲁冠泽早早起床,提前收拾好床铺。让战友们吃惊的是,他还拿出一本理论学习读物,坐在床前开始学习……
“每当工作生活中遇到困惑,我就想一想雷锋老班长是怎么做的。”在“雷锋讲堂”上,鲁冠泽和战友们分享了自己睡在“雷锋铺”上铺的感悟,“那段时光是我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回忆。在离雷锋老班长最近的地方,我明白了怎么当好一个兵。”
近年来,该旅坚持打造“饭前小领学、新闻小点评、军营小广播”等理论学习阵地。像雷锋那样,他们把党的理论看成“粮食”“武器”和“方向盘”,把坚定理想信念当作“命根子”。每天看完新闻后,官兵会讨论当天热点消息,发表看法。
看到战友们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样子,就连不善言辞的中士穆大龙也心动了。
指导员侯伟告诉穆大龙,当年,雷锋老班长手不释卷,理论素养提升很快。此后,穆大龙抓紧点滴时间读书学习,成为“雷锋讲堂”上的常客。
去年年底,退伍兵唐青与“雷锋连”官兵视频连线,汇报自己近年来弘扬雷锋精神的经历。2015年,唐青从北京大学入伍,成为“雷锋班”第218名战士。那时,连队的“理论达人”大多是班长骨干或大学生士兵。如今,唐青发现,战友们的理论素养普遍提升,不少理论骨干都由普通士兵担任。
“推着我勇敢向前迈的那个人,叫雷锋”
水雾弥漫,某水域格外静谧。
此时,一支专业模块化编组的官兵,正密切注视着水面,随时准备前出,开展渡河保障任务。
“开始行动!”指挥员一声令下,战车从岸边隐蔽处快速驶出,一路马达轰鸣,劈波斩浪,直逼预定水域。
经过一番鏖战,一座钢铁浮桥顺利合龙,在水面上开辟出一条通道。
新时代,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引导官兵立足本职岗位,苦练军事技能,为部队转型建设集智聚力、加油助力、增添活力。
不管是当农民、公务员,还是做工人、解放军战士,雷锋都是名副其实的岗位尖兵。该旅领导介绍,他们把弘扬雷锋精神与履行使命任务结合起来,开展“争当雷锋式业务尖兵”“我在岗位学雷锋”等活动,叫响“要当雷锋标兵,先当训练尖子”口号。
上陡坡、牵装备、过弯道……春节刚过,“雷锋班”中士衣用帅熟练驾驶重装备运输车在雪地上疾驰。
长度近20米的运输车,在衣用帅的操控下,行进得灵动自如。连续通过弹坑路、单边桥、障碍路后,车辆径直驶过限制路段。
车辆飞驰而过,车轮在积雪中碾出的两道车辙稳居道路中央,左右仅余一手掌宽的精准距离。一道道车辙印,见证着衣用帅的成长。
2020年9月,衣用帅远赴俄罗斯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勇夺重装备运输车驾驶单车赛第二名和接力赛第二名。
“当时,我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自己。后来我想明白了,推着我勇敢向前迈的那个人,叫雷锋。”衣用帅说。
7月的训练场,地表温度超过40摄氏度,驾驶室就像蒸笼。参加赛前训练的衣用帅,身体被蒸得几乎脱水。
每当衣用帅快支撑不住时,雷锋“夜投手榴弹”“苦练驾驶功”“请战上前线”的故事,就像过电影一样在他脑海中闪过。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拼,衣用帅这样回答:“学雷锋做雷锋,练就练到最极致!”
记者翻看近年来该旅学雷锋典型风采录发现,受到表彰的官兵都是各专业、各训练课目的标兵能手。
在这个旅,官兵想争创先进,军事素质必须响当当、硬邦邦。他们明确各岗位、战位要达到的专业标准,同时结合实兵演习、战备拉动、比武考核等进行综合衡量。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爱的种子”
战友们伸长脖子,静静地围在一起,“雷锋班”班长、中士牟振华小心翼翼地将手机音量调至最大。
“咚,咚,咚……”听到小女孩有力的心跳声从手机中传出来,大家顿时欢呼起来:“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小女孩名叫源源。几年前,她患上扩张性心肌炎。为了给孩子治病,家里掏空了积蓄,还背上了巨额债务。后来,源源的病情突然恶化,必须进行心脏移植。
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这笔巨额手术费用难以承担。“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小女孩生命凋零。”得知消息后,“雷锋班”发出倡议:“搭把手,出点力,雷锋精神处处可为、人人可学!”
小小倡议书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善款源源不断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
“没有你们,我们坚持不到现在。你们的大恩大德,我永远不忘。”病房里,源源父亲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爱心,不断在传递。
2015年,“雷锋班”牵头成立了“微锋e族”爱心团队。其中,“微”寓意微笑和微小,表示点点善意汇聚成爱的暖流;“锋”寓意雷锋、先锋。
“雷锋班”长期资助的学生小荣,后来考上了大学。入学后,小荣给“雷锋班”的兵哥哥们打来电话说:“谢谢你们,以后不用再给我打钱。我在学校勤工俭学,已经有能力照顾自己了。我还加入了学校的志愿服务队,也能像你们一样去帮助别人了。”
如今,小荣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前不久,她主动要求加入“微锋e族”爱心团队,将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那年冬天,沈阳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一名外卖员因交通事故倒地,痛苦呻吟。时任“雷锋连”副连长恰巧经过,他立即脱下大衣给伤者盖上,而后将其送往医院。挂号、问诊、找轮椅……等伤者家属赶到医院后,他才悄无声息地离开。
捐资助学、无偿献血、见义勇为、照顾孤寡老人……一桩桩“小善”汇聚成大爱,一片片绿叶汇聚成森林。雷锋传人们用行动让人们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爱的种子。”
“铆在岗位上埋头苦干,是对雷锋老班长最好的致敬”
那年,得知参加维和任务的单位中没有“雷锋连”,官兵们纷纷找连长、指导员表决心。
“我们是在雷锋精神熏陶下成长的战士。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冲在前!”
“专业不对口,也不是问题。只要上级给任务,我们掉层皮也能把专业练过硬……”
面对官兵们的请战愿望,连队及时召开军人大会。会上,他们回顾了雷锋两次递交请战书的故事,把大家的认识统一到“前方后方都是为了打胜仗”上。
与此同时,连队干部带着厚厚一沓请战书,向上级汇报战友们的请战意愿,希望组织能够酌情考虑,给“雷锋连”官兵一个机会。
经过慎重考虑,上级批准“雷锋连”部分官兵参与维和任务。得知消息,官兵们无不欢呼雀跃。虽然是跨专业训练,但大家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出最好成绩!”
履行维和使命的400多个日夜,雷锋传人们彰显出令外军钦佩的“中国标准”和“中国效率”。
综合训练场上,发动机的轰鸣声划破夜空的宁静,官兵们正专注于高空交叉轨道桥课目训练。这是个高难险课目,要求驾驶员不能有任何差池。
“面对未来战场,再险再难也要抓紧练。”议战议训会上,面对不同声音,该旅党委一班人态度异常坚决:险难课目一个不能少,着眼实战一招不能弱。
勇敢负重不畏难,越是艰险越向前。在该旅官兵看来,置身强军征程,学雷锋就要敢于直面困难,担当时代重任。
一次演习中,一级上士蔺雨负责红方指挥所伪装任务。他大胆创新,短时间内完成批量装备的迷彩伪装,将“钢铁巨兽”融入大漠戈壁。他参与拍摄的教学片,被上级评为重难点课目电教片三等奖。
记者来到修理连,只见一级军士长许永福从战车下爬出来,全身沾满油污。他曾是某给水团一名士兵。部队整编后,他来到该旅。
20多年前,看到乡亲们欢喜地品尝甘甜的井水,许永福悄悄立下誓言:“我们的付出可以解决困扰百姓几十年的生活难题。这样的事,值得用一生去做。”
后来,许永福带领班组先后打井300多眼,解决近百万群众的饮水和旱地灌溉难题。他的名字成为乡亲们盼水唤水的福音。在不少群众眼里,那个带着雷锋帽、满身泥污的老兵,就是雷锋的化身。
转隶转岗后,许永福从最基础的业务学起。这位领口满是“粗拐”的老兵,经常向比自己年轻十几岁的战友虚心请教。不到一年时间,他已胜任新岗位需求。
“铆在岗位上埋头苦干,是对雷锋老班长最好的致敬。”许永福说。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sws100.com/baike/345281.html